课件23张PPT。教学课件
历史 八年级下册 RJ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新课导入 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周恩来设盛宴款待。尼克松来华前曾练习过使用筷子,在这次宴会上。他虽还不能熟练地使用,但也能夹起饭菜了,不少人为尼克松能使用中国筷子而感到惊奇,记者们忙着拍摄这稀有的镜头,最为机敏的是加拿大《多伦多环球报》驻北京记者伯恩斯。他等尼克松一站起身来开始离席,便飞奔前去将尼克松使用的筷子揣入怀中拿走了。开始人们还不解其意。等到醒悟过来,都后悔自己没有想到这一点。据说,有人愿出2000美元与伯恩斯交换,伯恩斯都没有答应。①你知道中美关系什么时候改善的吗?
②你知道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吗?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1)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经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正当中美双方谋求改善关系之际,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人理事国的席位。从此,五星红旗在联合国总部大厦的旗杆上高高飘扬。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2)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的大舞台,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不懈的努力。1、中美对峙: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中美关系正常化2、中美关系的改善: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乒乓外交”2、中美关系的改善:合作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所谓“小球推动大球”。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美关系正常化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及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表示:台湾问题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
尼克松表示: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正常化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中美建交公报①从美方来说,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此外,美国强烈感到苏联已成为其“非常强大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所以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②从中方来说,中国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当时,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
③改善中美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中日关系正常化(2)经过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的出现及意义 这一时期,中国同西方许多国家,如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澳大利亚等,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此同时,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出现了一个建交高潮期。1、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条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3)召开: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4)内容:江泽民首先发表讲话,接着,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场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5)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6)评价: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7)2014年,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成功。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演讲,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是亚太合作进入历史新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目的: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的信任,形成以互相信任、裁军与合作安全为内涵的新型安全观。
(2)时间与地点:2001年,中国上海。
(3)参与国: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4)地位: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5)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知识总结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日建交:1972年建交新高潮地点:上海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