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高一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1)》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 高一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18 07: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一)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图示,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记住人口迁移的分类。
2、结合相关人口迁移图,理解在不同时期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意义
【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第8、9页
1、人口迁移的概念: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 在国际或 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人口迁移和 人口迁移。
2、读图1.8读出人口的迁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迁入地有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等。
3、读图1.9,比较80年代前后人口的迁移有何不同?
【问题探究】
1、 假如A、B、C代表三个行政区:
(1)左图中哪几种方式属于人口迁移?
(2)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
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时间超过一年)( )
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
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
2、在每个大洲两侧横线上加绘两个箭头表示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方向
二战前 欧洲 二战后
北美洲
拉美
大洋州
非洲
3、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是 、
和 。迁入的主要原因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迁出地 迁入地 迁移特点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二战后
2、国内人口迁移(以我国为例)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当代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课堂反馈】
1、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
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2、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 )
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3、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
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
4、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 )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5、目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是 ( )
A.环境问题 B.粮食问题 C.资源问题 D.人口问题
判断题:
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是有计划进行的 ( )
7、二次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是定居人口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 )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3:京津唐 沪宁杭 珠三角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矿产资源丰富
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人地矛盾。
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
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欧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课堂反馈:
1—5 BACBD 6—7 BA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