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7 23:3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请同学们根据图文判断这幅宣传画出现在什么时期?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头,
足够吃半年。
你信吗?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
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现代史时间轴
艰 辛 探 索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艰辛探索
自读P27页第1段和“相关史事”,填写表格: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时间 地点 背景 主要内容 意义
1956年
北京
①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一、艰辛探索
自读P27页第1段和,填写表格:
时间 地点 背景 主要内容 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1956年
北京
①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阅读教材第27页第2段,找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什么?
(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片面强调“快”,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运动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农业上的表现:
在工业上的表现:
全民大炼钢铁
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
人民公社食堂
(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危害:
全社杀一头,
足够吃半年。
脱离了当时农村的生产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害。
据材料结合课本第27页第2段回答:
据统计,我国农业、轻工业生产1959、1960两年连续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业在冒进。1960年与1957年比,农业比重由43.3%下降到21.8%,轻工业由31.2%下降到26.1%,而重工业则由25.5%增至52.1%,人民生活则出现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什么状况?
2、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给我们怎样的教训?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
主观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二)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客观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怎样的教训和启示?
想一想?
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七千人大会
阅读28页第2段,面对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国家是怎样调整的?
1956
1958
1961
1965
中共
八大
国民经济调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起步
失误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6
1958
1961
1965
中共
八大
国民经济调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调整
1956
1958
1961
1965
中共
八大
国民经济调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起步
1.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2.“文化大革命”何时开始?实际指挥部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4、“动乱”有哪些表现?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5、“文化大革命”中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覆灭的?“文化大
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自读教材P28-30页,标出以下问题:
1.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2.“文化大革命”何时开始?
动乱的表现:
危害
2.实际指挥部是什么?
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什么?
4、动乱”有哪些表现?
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冤案
归纳“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危害。
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社会秩序混乱。
国民经济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③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遭到破坏等。
谈谈“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
健全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
4、“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怎样覆灭?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九一三事件,标志着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1971年9月13日)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1956
1958
1966
1976
中共
八大
“文化大革命”
阅读教材,找出哪些事件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曲折发展的历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起步
失误
浩劫
艰辛探索
曲折发展
二、建设成就
阅读课本P30-31页,归纳出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分别取得怎样的成就?原因分别是什么?
涌现了哪些模范人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提高,建成一批大中型项目。
工业布局明显改善、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新兴工业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交通、水利建设成就。
世界领先技术。
国防尖端技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1956-1966年)
1、建设成就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文革”时期取得的成就
助人为乐爱国爱民
不怕困难艰苦创业
热爱人民鞠躬尽瘁
“铁人”
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
雷锋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
③艰苦创业的精神
④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2、模范人物
链接中考
1、(2018河北15题 2分)右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张毕业证影印件。图中框定的四处信息中,不具备这一时期鲜明时代特征的是

2、
D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956-1976年)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
的召开
1956-1966年建设成就
1966-1976年科技成就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三年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