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穷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人物形象,理解写作手法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2、把握课文的结构和情感线索。
【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品味环境描写和心理、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高尚品质。
2、读写结合,训练写作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四个图形符号),1问: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为什么?
预设:(1)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2)三角形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3)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4)唯一的非对称性图形。
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这四个图形都是正确答案。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问:5+2=?
同样,此题在数学题中答案是唯一的,在语文中的答案则是丰富多彩的。阅读,就是发现。比如,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一文中(板书课题和作者),5+2=?
二、溯“穷”,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情节。
明确:文章一共写了10个穷人——“桑娜、渔夫、西蒙、五个孩子,两个孤儿”。
回忆概括内容的方法:时间、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扣“穷”,研究表达
1、标题为“穷人”,从哪里能看出“穷”?
学生活动:默读圈划批注,小组交流分享,大约3—5分钟。
2、文章中一个“富”字也没有,但是字里行间同样能感受到。
学生活动:默读圈划批注,大约3—5分钟。
对比的作用,环境的描写。
四、品“穷”,以写促悟
“复活”西蒙——内心独白写作训练
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着不舍、担忧与矛盾。她沉思着:……
仿照桑娜“忐忑不安”心理活动描写的表达方式,把西蒙临终前会想些什么化成笔下的文字。濒临死亡,已无力照顾孩子,又渴望孩子能健康地活下去的那份为人母的纠结和无奈烙在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五、思考探究:
列夫托尔斯泰把维克多雨果的长诗《可怜的人们》进行了改编,改写为小说《穷人》。这样看来,他不仅改编了文体,还把题目改掉了。用《可怜的人们》这个标题好,还是《穷人》这个标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