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从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2 3 4 5
历史巨变
衣
列宁服、中山装
清一色的蓝、灰、黑
灰蓝世界→万紫千红
食
中 考 前 饮 食 五 忌 二 宜
计划着吃→变化着吃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住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行
2018年11月5日,“会飞的汽车”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7年4月26日
安徽合肥共享单车
磁悬浮
条件落后→四通八达
现代出行方式
城市公共交通
自助出行
长途出行
家庭出行
综合交通运输网
通信
国家信息安全的“终极武器”
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社会生活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行
信
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结构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我国交通条件很落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火车。
衣着丰富多彩。不仅御寒,更是风度、个性的展示。
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吃饱”“吃好”。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地铁、私家车、火车、飞机、轮船等。
电信产业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装机贵,通信难
2018年11月5日,“会飞的汽车”亮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磁悬浮
畅所欲言
讨论: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迁的原因?
1993年粮票完成其长达38年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畅想未来
1、下列选项中,属于改革开放前出现的现象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绿色食品
B.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C.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占了一定的比重
D.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购物
2、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人们上网浏览信息、发E-mail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从北京乘坐京沪高铁到达上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C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D
材料一 吴老太爷从乡下来到上海,坐进(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的时髦少妇,……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小说《子夜》
材料二 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材料三 上世纪60、70年代,大柳村人只有很少的生活必需品,日常消费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90%以上的村民住进了新房;村民娶亲用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旧四大件”,变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1)材料一中,吴老太爷见到了哪些新鲜事物?他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柳村人生活发生的变化。概述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多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