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8 18: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
A. 元谋人、蓝田人
B. 元谋人、北京人
C. 北京人、山顶洞人
D. 蓝田人、山顶洞人
2.下列制度都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并且出现之初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九品中正制
3.十一长假,小明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 云南省
B. 贵州省
C. 浙江省
D. 陕西省
4.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 炎帝
B. 蚩尤
C. 尧
D. 舜
5.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稻的国家
B.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C. 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6.如图是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支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7.中华民族常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因为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B. 因为炎帝和黄帝有许多发明创造
C. 因为炎、黄部落联合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
D. 因为炎帝和黄帝共同打败了蚩尤
8.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9.小明准备暑假期间参观目前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 北京人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元谋人遗址
D. 蓝田人遗址
10.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原始居民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 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 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D. 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11.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稻秆、稻米,这足以证明( )
A.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当时最聪明的
B. 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的故事确有来源
C. 我国是较早种植稻谷的国家
D. 稻谷比较适合在南方种植
12.某位同学写“北京人的一天”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那么,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北京人”生活阶段是(  )
A. 远古时期
B. 春秋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 魏晋时期
1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遗址成堆粟米的发现便是证据之一。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 )
A. 珠江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黑龙江流域
14.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我国农业的始祖。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在中国,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下列属于我国长江流域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15.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一段历史,其时间是( )
A. 约七千年前
B. 约六千年前
C. 约八千年前
D. 约四五千年前
16.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 山顶洞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17.小刚是红星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他准备在下周的兴趣小组活动时演出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请你帮他判断一下,下列哪一故事情节是不应该出现的( )
A. 使用打制石器
B. 种植水稻
C. 饲养家畜
D. 挖掘水井
18.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这些传说,反映了( )
A. 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敬
B. 黄帝有许多发明流传于世
C. 黄帝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
D. 黄帝堪称我国古代帝王的杰出代表
19.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0.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 淮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
22.阅读《史记·五帝本纪》中的下列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1)材料中的“尧”、“舜”当时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他们相互授受的是什么职权?
(2)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你认为上述材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3.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实施耕种。他年老时,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材料二:他全身心的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因治水有功,舜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了他。
材料三: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他继位后扩大了哪一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两则材料中继承人的产生办法被称为什么制度?
(4)材料三中记述了大禹采用哪种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大禹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所示的图片是哪一原始居民住的什么房子?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2)材料二所示的图片是哪一原始居民住的什么房子?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3)以上两种房屋的设计思路说明了什么?
25.阅读下列材料:
尧立七十年得舜……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
请回答:
(1)引文讲的是什么传说故事?
(2)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什么事情?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解题时注意抓住“活动范围最为接近”,因此解答本题需要明确备选项中远古居民的具体位置,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在云南省,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均在北京,由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A
【解析】禅让制度是我国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相传尧老了就把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了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但禹后来却把位置传给儿子,从此禅让制被破坏,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禅让制被破坏,禅让制是我国社会出现最早的制度,因此本题选A。
3.【答案】A
【解析】元谋人发现于我国云南省的元谋县。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教人们通商交换。因此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炎帝;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入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ACD项表述均正确,B项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是建筑学上一个重大成就,这种建筑是适合长江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的。选项B北京人和选项D半坡人从地域上来讲位于黄河流域,选项A元谋人和选项C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根据教材内容可得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故本题的答案选择C。
7.【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族。所以答案选C。
8.【答案】D
【解析】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古代的汉族神话传说故事。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9.【答案】C
【解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结合题干中的提示词为“最早的原始人类”,因此答案应该选C。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A项我国最早使用铁制农具是在春秋时期;B项牛耕技术在春秋战国时代初步推广;D项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所以ABD项都不符合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时期的特征。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种植农业、饲养家畜,开会制造陶器。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秆、稻米,这说明了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这足以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稻谷的国家,故选C。
1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远古居民的准确认识,题干中“群居一起、粗糙石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反映的是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故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过着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过着原始农耕生活的原始人类,只有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所以此题选C。
15.【答案】D
【解析】炎帝和黄帝的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时间是约四五千年前,故选D。
1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远古人类用火的的情况,从题文中可看出要求选出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从选项中看,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都会人工取火,比他们早的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所以选项中B 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挖掘水井,他们已经使用磨制石器了,不是打制石器,故选A。
1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他为“人文初祖”,他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A符合题意,故选A项。
19.【答案】D
【解析】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是河姆渡人。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证明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河姆渡人。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谷、米粒、稻根、稻秆堆积物。故本题选D。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地区,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村,它生动展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故应选C项。
21.【答案】(1)由穴居到盖房定居。
(2)图一: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图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3)自然地理因素。
【解析】(1)图二的房子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还可以抵御野兽的侵袭;图一是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地方比较潮湿的人。图二到图一,可以看出人类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的变化,应该说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提高。
(2)距今约5000-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
(3)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南方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天气也较闷热,住这样的房子,可以利于通风,躲避虫蛇野兽等,有利于减少风湿病,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冬天寒冷,夏天住地穴里较为凉爽,冬天则较为暖和。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先民们采取不同的居住方式。
22.【答案】(1)地点:黄河流域。职权:部落联盟首领。
(2)制度:“禅让制”。特点:民主推荐。
(3)启示: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部落联盟,黄帝和炎帝是部落联盟首领。过了很久,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尧”、“舜”是部落联盟首领;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可知,尧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舜,反映了古代的“禅让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禅让制是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其特点是民主推荐;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23.【答案】(1)尧
(2)禹;大禹;夏后氏。
(3)禅让制。
(4)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5)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尧鼓励人民开垦农田,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德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因此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侯氏的势力和影响。因此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禹;他被后人尊称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的势力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4)根据材料三“通大川……凿龙门……疏三江五湖……”,可知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的治水方法取得了成功。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大禹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有: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24.【答案】(1)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因为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潮、防虫蛇。
(2)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因为半坡遗址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抗寒,而且地窖可以贮藏过冬物质。
(3)说明了建造房屋要因地制宜;或者说明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
【解析】(1)在浙江省余姚市,发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浙江地处南方,多雨潮湿,虫蛇较多,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起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2)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北方比较干旱, 所以这种半地穴式房子可以不怕干燥。
(3)早在几千年前的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知道根据自己所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因势利导,结合实际用途建造房屋。他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气温、降水、光照、风力等因素,形成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这些房屋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25.【答案】(1)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2)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行“禅让制”的事情。
【解析】(1)根据材料“尧立七十年得舜,舜乃豫荐禹于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文讲的是尧、舜、禹禅让的故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传位于贤德之人,实行“禅让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