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伯牙鼓琴 课件(1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伯牙鼓琴 课件(1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7 16:59:18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1/9
伯 牙 鼓 琴

春秋晋国上大夫,宫廷琴师,名满天下,清高孤傲





?
一、背景介绍
2/9
伯牙:
锺子期:
春秋楚国人,一介樵夫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3/9
《吕氏春秋·本味》

二、赏析
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4/9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二、赏析
1、伯牙的琴艺如何?
5/9


鼓琴善哉乎!若巍巍乎太山。
鼓琴善哉乎!若汤汤乎流水。


二、赏析
比较阅读:
6/9
7/9
2、为什么只有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方( )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 )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
伯牙
8/9


3、伯牙如何对待知音的?难道不能再觅一个知音吗?

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总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9/9
谢 谢!
21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通过对本文关键词句的解读,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并懂得“知音”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通过精研文本,理解“知音”是建立在伯牙与钟子期的知“志”之上。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请同学概括一下《伯牙鼓琴》故事情节?
2、背景介绍:伯牙:春秋晋国上大夫,著名琴师,名满天下,清高孤傲。
锺子期:春秋楚国人,一介樵夫。
两个人的地位身份悬殊,但是在音乐面前,却是平等甚至惺惺相惜的。
二、品读课文,提出核心问题。品评“知音”。
1、请一同学朗诵,其余同学思考并回答:伯牙为什么要破琴绝弦?
(预设:伯牙痛失知音)
板书:知音
“破”与“绝”这两个动作是十分决绝甚至有些极端,但是,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悲痛欲绝的心情。(补充“绝”的字形演进)
过渡: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关系源于那次会面,朗读第一句: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请同学们想象并描绘这一画面。(伯牙和钟子期,一个“鼓”,一个“听”。环境庄严肃穆)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绘“琴声”的?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对这两句,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
(1)手法:比喻,写出了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2)效果:化无形为有形。
(4)同学们请发挥想象,琴声不仅可以表达为“太山”和“流水”,还可以表现出哪些动人的场景?
(学生自行设计,参照“善哉乎鼓琴!什么什么乎若什么”这一句式回答)
预设回答: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
思考:同学们的“清风”、“明月”、“白雪”等等,这些是伯牙通过琴声要表达的“志”吗?比较一下,谁是真正的“知音”?
(3)“太山”、“流水”象征着伯牙巍峨高山般的志向,浩荡流水般的胸怀。
钟子期对于伯牙的琴声是如何领会的?
3、回到文本: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同学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1)通过关键词“方”(刚才,方才),同时补充主语。(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马上领会其志“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补充“志”的造字本义。)
(2)通过关键词“少选之间”(过了一会儿),同时补充主语。(伯牙)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同学们发现了吗?通过“方”和“少选之间”这两个词,体现出钟子期欣赏水平之高,同时侧面烘托出弹琴者技艺的高超。这两句中,一方是伯牙,另一方是钟子期,两人对于音乐的敏感和共鸣几乎是“神同步”。两人的默契是无与伦比的,两人对于“志”的内涵的体会是心心相通的。正所谓:听其声,明其志。
小结:所以,仅仅知道“志”的内容还不够,还要能快速而准确判断出“志”的内容,这样才是知音啊!
三、研读文本,再品“知音”。
相传伯牙与子期相遇的那年,子期26岁,伯牙38岁。两人素不相识,本为陌路,江湖一见,即因《高山》、《流水》志趣相投而相见恨晚,引为知音。
1、请同学朗读: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与“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关系是什么?
——先果后因
3、这句话蕴含了伯牙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字体会出来的?
——失去知音的悲痛
——从原因上:足:值得。(为什么“足”?因为钟子期知“志”)
只有钟子期“足”,其他人都“无足”。知音难觅。
——从结果上分析“破”,“绝”,“琴”
因为“琴”是高尚人格的表征,并且作为超越世俗,寄托志向的首选乐器。
志同道合却
4、从伯牙“破琴绝弦”,你读出了伯牙怎样的个性?
——伯牙作为宫廷乐师,名满天下,拥趸者不乏其众。但是钟子期死,伯牙就“破琴绝弦”。这除了体现出伯牙重情义,因知音去世而悲痛欲绝的心情,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他个性 中的清高与孤傲!
四、总结
4、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解读,理解了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并懂得“知音”的内涵,同时明确了“知音”是建立在知“志”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