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7 16:5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伯牙鼓琴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完整讲述故事。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学习常用的文言词汇。
3.体会“知音”含义,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
二、导入
讲述小学里学过的《伯牙鼓琴》的故事,思考:为何子期死后终身不复鼓琴?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
1.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录易读错的字音。(少选:shǎo?,意为一会儿,不久。
汤汤:shāng?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2.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语句节奏。
3.学生齐读,教师关注学生读准字音,初步读出语句节奏。
4.学生回答(失去知音,失去能听懂他弹琴的知音)
(二)关注字词
分析语句
1、请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子期听懂伯牙弹琴的语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学生翻译
??(1)提供“方”在字典中的含义,辨析正确含义:正在
(2)梳通语句,比较删去“方”与“少选之间”句子的差别
(3)出示:“志”的演变,明确翻译:心中想着太山
3、思考:伯牙为何“志在太山”、“志在流水”?
(三)深读文本
体会知音含义
1、学生再次朗读体现子期听懂伯牙弹琴的语句,想象太山、流水的画面
2、通过想象,明确太山的特点:高大、险峻、亘古不变
?????????????????流水的特点:灵动、自由、浩浩荡荡
3、结合俞伯牙的时代背景,分析伯牙通过太山、流水所表达的心声(高远志向、博大胸怀、自由向往、任凭环境变化我自岿然不动,守住本心)
4、明确子期不仅指能听懂他的音乐,而且能听懂他的心声,与他志同道合,才能称为“知音”
5、师生对读,体会知音般一唱一和的语言形式
(四)讲述故事
体会情感
1、以俞伯牙为第一人称讲述完整讲述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强调补充伯牙的心理活动,突出遇知音的喜与失知音的悲
2、明确伯牙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又失去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知音后,因此终身不复鼓琴
(五)拓展阅读
感受知音文化
1、展示历朝历代古诗文中出现的伯牙子期的故事或典故
《列子·汤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 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2、朗读这些故事与典故,体会世代文人感慨知音难觅的感慨,进一步体会伯牙遇见子期的可贵,理解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行为。
四、作业布置
1.将文言文改写成小故事。
2.积累关键词句,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