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
2.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3.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4.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含义: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而开辟的战场。一.平型关大捷天 津北平大同平型关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1.平型关大捷平型关遗址1937年9月山西东北平型关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115师歼灭日军1000多人林彪概况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2.毛泽东《论持久战》《论持久战》书影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目的:当时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内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中国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影响: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1.建立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8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1)同:
①都面临敌强我弱的形势,在农村或山区发展革命力量。
②都着眼于发动和依靠群众。
③都发展生产、武装民众、建立根据地政权。
④都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作用。重难突破19
(2)异:
①指导思想上分别为工农武装割据和全面抗战路线。
②斗争对象分别为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法西斯主义。
③地域上分别在江南和华北。
④建立的政权分别为工农民主政权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特点: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战法: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麻雀战破袭战巩固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探 究 指 导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各阶层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停止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即地租一般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农民交租交息。这个政策,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占三分之一,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一。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
——毛泽东《团结到底》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
相互配合,构成了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三.百团大战1.原因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2.概况1940年下半年华北 彭德怀领导100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彭德怀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八路军攻克涞源东团堡后,战士们在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3.战果4.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陕甘宁延安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敌后战场的抗战时间:1937年9月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建立民主政权领导人:林彪重要意义时间:1940年下半年领导人:彭德怀重要意义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AB随堂练习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AD5彭德怀在自传中写道:“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海战解 题 技 巧 C6.抗战时期,延安新华电台评论一场战役时说:“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它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场战役应该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嫩江大桥之战C7.“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战斗夜以继日,一连厮杀了3个半月。他们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描述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
C8.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元帅》展示了彭德怀元帅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下列战役属于他指挥的是( )
A.卢沟桥抗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D9.李欣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中包括“1940年、彭德怀、主动出击日军、战线两千多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知李欣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D10.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湘西会战C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八路军总部按照中共中央调整战略部署的指示,令第一二零师进至雁门关以西的神池地区,侧击由大同南犯之日军;令第一一五师进至平型关以西之大营镇待机,准备侧击进犯平型关之日军。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材料二 到1945年,延安控制着十八块根据地,共有一百万平方千米,约一亿人口。它拥有一百万党员和相同数量的武装力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根据外国来访者对边区的观察,他们对这里实行的“三三制”、选举程序、民众之参与政治进程,以及公民权的扩大等事务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致他们认定红色中国称得上是“一种民主制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9年冬以来,日军加紧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这一倒行逆施,削弱了抗日力量,使日军“囚笼政策”得以趁机推行,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侧击进犯平型关之日军”的战役名称及影响。战役:平型关大捷。
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三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名称,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名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三个即可)
地位和作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经济上实行什么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对抗战胜利所起的作用。
政策: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减轻农民负担,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团结抗战。(4)根据材料四,归纳百团大战发动的原因。百团大战的影响是什么?原因:日军对敌后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国民党顽固派发起反共高潮。
作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