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案
一、中考目标要求:1.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明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学会选择地图
二、基础知识回顾:1.地图三要素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也叫________,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比例尺的表示形式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和文字式。
3.________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这些符号就好比地图上的“________”。
4.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________。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________,海底坡度的大小,可从等深线的________状况看出。
5.在同一幅地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
6.在地图上,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叫做________地形图。________图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7.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________,反映的内容愈________,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大;反之,则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三、练习反馈 8.下面关于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可以量算出两点间的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通常可用线段式、文字式和数字式表示 ③比例尺是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缩小的程度 ④同样的地图,若比例尺越小,则表示[ ] A.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9.有一幅地图,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千米,其数字比例尺是[ ]
A.1∶15 B.1∶1500 C.1/1500000 D.1/15000
10.在比例尺为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 ]
A.20千米 B.0.2千米 C.200千米 D.2千米
11.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最大的是[ ]A.1/100000 B.l∶100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D.
12.在中国交通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两地的实际距离为1500km,该图的比例尺是[ ]A.1∶30 000 000 B.1/3 000 000 C. D.三万分之一
13.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地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5 000 000 B.1/500 000 C.1/50 000 D.1∶50 000 000
14.一幅地图,底边长24厘米,比例尺为1/50000。现在把地图缩小,底边长为12厘米,这幅地图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A.1∶25 000 B.1/100 00 C.1/10 000 D.1∶250 000
15.甲、乙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甲图的比例尺是乙图的比例尺的2倍,两幅图相同[ ]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内容也简单B.甲图上的1厘米所代表的水平距离是乙图的2倍
C.乙图上的1厘米所代表的水平距离是甲图的2倍D.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甲图广,内容也详细
16.欲建一座房子,使它的四周窗户都朝北,这座房子应建在[ ]
A.北极上 B.赤道 C.南极上 D.0°经线上
17.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B.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18.有人从某地出发,先向北行走3千米,再向西行走3千米,假如再走3千米,此人竟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请问:(1)此人的出发点是地球的[ ]A.中纬度 B.赤道 C.北极点 D.南极点(2)最后走的3千米应往什么方向走[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19.黄山比泰山垂直距离高出349米,这指的是[ ]
A.黄山的海拔B.黄山对于泰山的相对高度C.泰山的海拔D.一般高度
2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①同一等高线表示的高度各点相等 ②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时则为山脊 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时则为山谷 ④等高线的疏密状况不同,表示的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1.等高线相互之间不会交叉,如果地形图上若干条等高线在某个地方重叠在一起,那这个部位的地形一定是[ ] A.鞍部 B.陡崖 C.洼地 D.山峰
22.等高距为100米的地图上,三条等高线合并在一起的断崖高度不小于[ ]
A.200米 B.300米 C.250米 D.150米
2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
24.关于地图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等高城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 ②黄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拔越高 ③绿颜色越深的地方,地势越高 ④等高钱越稀疏的地方,坡度越陡[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填写下表。把下列比例尺用其他两种形式表示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最大的比例尺是:________;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比例尺是:________;
(3)能详细表达实际内容的比例尺是:________;
26.读下面经纬呈弧形的地图,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在极点附近的线段上 画出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说出A点位于B点的____方向,C点位于B点的_____方向。B点位于D的______方向。
27.读下图,列举图中有哪些常见图例和代表性的地理事物(至少写出六种)。
图例 代表的地理事物
(1)________ _________(2)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4)________ __________
(5)________ __________(6)________ _________
28.根据图中等高线说明:
(1)B点和C点的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爬到山顶A点省力,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点省力?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把下图的等高线图与表示其形态的地形素描图用直线连起来。
30.下图是地形素描图和地形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
(2)在下列空格内,写出地形部位的名称并在等高线图中标出①②③④⑤⑥: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31.据图分析:
(1)仅从地形方面考虑,从王村到赵庄的四条路线中,最容易到达的是(填数码)________。
(2)赵庄在王村的________方向。
(3)如下图的比例尺为1∶50 000,赵庄与王村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米。
32.阅读下面三段话,说一说下面这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3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图上比例尺为1∶____ .:
____,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________千米。
(2)甲山在乙山的________方向。
(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________厘米,而实地距离是________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________高度,表示高出________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________。
(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