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本次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做法符合第 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的是
①提倡绿色出行? ②随手关闭水龙头? ③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减少赠送纸质贺卡
⑤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行动? ⑥上学尽量选择私家车接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表为“我国部分资源国情数据表”.读表完成21~22题.???????????????
项??目 陆地面积 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 森林面积 水资源
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 3 4 3 6 6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
有关我国资源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量小,人均占有量较多 B.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较多
C. 总量小,人均占有量不足 D.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不足
如图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 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D. 总量匮乏,人均充足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 阳光、土地、水、草原 D. 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
读图“我国四种新能源主要分布示意图”,完成27-28题。
据新能源分布的特点,图中符号与所表示的新能源对应正确的是( )
A. -地热能 B. -核能 C. -风能 D. -太阳l能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5~6题。
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煤炭和天然气 B. 水资源和电力 C. 煤炭和水资源 D. 天然气和电力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A. 砍伐森林,获取木材 B. 焚烧垃圾,美化环境
C. 烧山垦荒,获取粮食 D.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读图漫画“鲸吞农田”下列措施不能有效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耕地?④垃圾分类处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5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进行了评价。下图为全国无重金属污染耕地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题。
耕地属于
A. 不可再生资源 B. 稀缺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生物资源
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地区位于
A. 京津冀鲁区 B. 西北区 C. 闽粤琼区 D. 西南区
资料可以说明
A. 京津冀鲁受污染土地面积较晋豫少
B. 青藏高原耕地资源最小
C. 城市发展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D. 自然灾害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如图为我国某省近10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该省近10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破坏、被迫弃耕 B. 建设用地大量侵占
C. 保护环境、生态退耕 D.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林业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A. B.
C. D.
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图中①-④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B.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D.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
B. 我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水草丰茂,可以发展林业
C. 我家在长白山区,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D. 我家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种植业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有关要求.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往黄河水系
B. 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三条输水路线
C. 中线方案主要是从位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
D.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 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我是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人工降雨 C. 兴修水利工程 D. 防治水污染
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起来考虑,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黄土高原地区 D. 云贵地区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平衡的有效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节约用水 C. 兴修水库 D. 开采地下水
读“我国四大地区图”“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图”及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乙表中可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北方地多水多 B. 北方地少水少 C. 南方地多水少 D. 南方地少水多
丙图中a、b两幅景观图与其在图甲四大地区的分布,正确的是( )
A. a—① B. b—③ C. a—② D. b—④
下列关于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 ②地区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C. ③地区植被都是森林和草原 D. ④地区农业生产特色是河谷农业
下面四幅漫画揭示的问题,在我国西部表现比较突出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丙??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材料三: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和中国地形类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__。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以水田为主的是______。
(3)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______。
资源调配,谋求发展。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我国为缓解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实施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读图1(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示意图)和图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坑口电站”是指在煤炭产地建设大型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燃煤发电中的“坑口电站”最适用于图1中西电东送的()
A.北部通道????? ??? B.东部通道 C.南部通道???????? ? ?D.三条线路均可
(2)与运输煤炭到输入地相比,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有什么优势?(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阴影部分中,A省的简称是_____,B省的名称是________。
(4)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截至2018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过222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区域①和②大致以______一线为分界线。
(3)据图,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______。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5)据图,我国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加强耕地保护有哪些措施?______(至少写一条)。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至27日在武汉举行。武汉共准备了35座场馆,根据均衡原则,分布在长江两侧的后湖、沌口、光谷、黄家湖四大区域板块。
材料二:武汉军运会在江夏区黄家湖畔选址,新建了军运村供参赛的各国运动员、裁判员居住。运动员村引入先进的海绵理念,将打造成海绵城市试点。建筑屋顶绿化,脚下是透水铺装,路边设生物滞留带,绿地景观内布置雨水花园,雨水可直接下渗储存,雨水收集后进行绿化灌溉,雨量较大时可通过生态植草沟、地下渗管排入城市公共泄洪系统,保证不淹不涝。
(1)作为武汉的小主人,请你结合武汉的气温特征,为即将参加军运会的客人们的衣着准备提出合理建议。____。
(2)军运会期间,外地观众从酒店前往各个场馆观看比赛的路线,可参考____。
A.中国政区图???? B.湖北省政区图??? C.武汉市地形图????? D.武汉市交通图
(3)结合材料二,谈谈海绵城市理念给武汉市水环境带来哪些好处?____。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南方地区 20 45 18 13
北方地区 9.8 73 13 4.2
西北地区 32 29 10 29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见下图)。
(1)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多,__________少,季节变化___________。
(2)材料三,图中①地为____________气候,②地为_____________气候。
( 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_(季风/非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灾害反而比较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本次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做法符合第 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的是
①提倡绿色出行? ②随手关闭水龙头? ③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减少赠送纸质贺卡
⑤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行动? ⑥上学尽量选择私家车接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⑥ D. ②④⑤⑥
表为“我国部分资源国情数据表”.读表完成21~22题.???????????????
项??目 陆地面积 耕地面积 矿产资源 森林面积 水资源
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 3 4 3 6 6
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
有关我国资源基本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量小,人均占有量较多 B.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较多
C. 总量小,人均占有量不足 D.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不足
如图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 总量丰富,居世界首位 B.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D. 总量匮乏,人均充足
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 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
C. 阳光、土地、水、草原 D. 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
读图“我国四种新能源主要分布示意图”,完成27-28题。
据新能源分布的特点,图中符号与所表示的新能源对应正确的是( )
A. -地热能 B. -核能 C. -风能 D. -太阳l能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四大工程。据此完成5~6题。
四大工程中的“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煤炭和天然气 B. 水资源和电力 C. 煤炭和水资源 D. 天然气和电力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A. 砍伐森林,获取木材 B. 焚烧垃圾,美化环境
C. 烧山垦荒,获取粮食 D.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
③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④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读图漫画“鲸吞农田”下列措施不能有效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②跨流域调水?③保护耕地?④垃圾分类处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5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我国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进行了评价。下图为全国无重金属污染耕地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题。
耕地属于
A. 不可再生资源 B. 稀缺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生物资源
我国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的地区位于
A. 京津冀鲁区 B. 西北区 C. 闽粤琼区 D. 西南区
资料可以说明
A. 京津冀鲁受污染土地面积较晋豫少
B. 青藏高原耕地资源最小
C. 城市发展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D. 自然灾害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
如图为我国某省近10年农业用地变化示意图,该省近10年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态破坏、被迫弃耕 B. 建设用地大量侵占
C. 保护环境、生态退耕 D.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我国林业主要分布地区的是
A. B.
C. D.
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图中①-④四个区域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
A.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B.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D.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畜牧业
B. 我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水草丰茂,可以发展林业
C. 我家在长白山区,不宜耕种,却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D. 我家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种植业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有关要求.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往黄河水系
B. 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三条输水路线
C. 中线方案主要是从位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
D.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 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我是是个旱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
A. 跨流域调水 B. 人工降雨 C. 兴修水利工程 D. 防治水污染
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起来考虑,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黄土高原地区 D. 云贵地区
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平衡的有效措施是( )
A. 跨流域调水 B. 节约用水 C. 兴修水库 D. 开采地下水
读“我国四大地区图”“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比重图”及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从乙表中可知,我国耕地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 北方地多水多 B. 北方地少水少 C. 南方地多水少 D. 南方地少水多
丙图中a、b两幅景观图与其在图甲四大地区的分布,正确的是( )
A. a—① B. b—③ C. a—② D. b—④
下列关于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 ②地区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C. ③地区植被都是森林和草原 D. ④地区农业生产特色是河谷农业
下面四幅漫画揭示的问题,在我国西部表现比较突出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丙??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材料三: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和中国地形类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______。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以水田为主的是______。
(3)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______。
资源调配,谋求发展。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都是我国为缓解资源分配不均衡而实施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读图1(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示意图)和图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坑口电站”是指在煤炭产地建设大型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燃煤发电中的“坑口电站”最适用于图1中西电东送的()
A.北部通道????? ??? B.东部通道 C.南部通道???????? ? ?D.三条线路均可
(2)与运输煤炭到输入地相比,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运输,这种运输方式有什么优势?(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阴影部分中,A省的简称是_____,B省的名称是________。
(4)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截至2018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过222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该地区水资源紧张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材料二: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区域①和②大致以______一线为分界线。
(3)据图,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______。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5)据图,我国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是______,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加强耕地保护有哪些措施?______(至少写一条)。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于2019年10月18至27日在武汉举行。武汉共准备了35座场馆,根据均衡原则,分布在长江两侧的后湖、沌口、光谷、黄家湖四大区域板块。
材料二:武汉军运会在江夏区黄家湖畔选址,新建了军运村供参赛的各国运动员、裁判员居住。运动员村引入先进的海绵理念,将打造成海绵城市试点。建筑屋顶绿化,脚下是透水铺装,路边设生物滞留带,绿地景观内布置雨水花园,雨水可直接下渗储存,雨水收集后进行绿化灌溉,雨量较大时可通过生态植草沟、地下渗管排入城市公共泄洪系统,保证不淹不涝。
(1)作为武汉的小主人,请你结合武汉的气温特征,为即将参加军运会的客人们的衣着准备提出合理建议。____。
(2)军运会期间,外地观众从酒店前往各个场馆观看比赛的路线,可参考____。
A.中国政区图???? B.湖北省政区图??? C.武汉市地形图????? D.武汉市交通图
(3)结合材料二,谈谈海绵城市理念给武汉市水环境带来哪些好处?____。
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南方地区 20 45 18 13
北方地区 9.8 73 13 4.2
西北地区 32 29 10 29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见下图)。
(1)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
?__________多,__________少,季节变化___________。
(2)材料三,图中①地为____________气候,②地为_____________气候。
( 3)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出现在_____________(季风/非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灾害反而比较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由题意可知,第48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提倡绿色出行,随手关闭水龙头,减少赠送纸质贺卡,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行动都符合活动日的主题,①②④⑤对;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间接大量破坏森林,上学尽量选择私家车接送会加重环境污染,③⑥错。故选 B。
2.【答案】D
【解析】解: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故选:D.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小窍门?说出来与同学一起分享.
3.【答案】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少。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依据题意。
故选:B。
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考查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要理解记忆。
4.【答案】D
【解析】解: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故选:D。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5.【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是太阳能,是地热能,是风能,是核能。
故选:C。
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主要生产区与主要消费区不一致,所以大部分能源需要跨区域调配。
考查我国能源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6.【答案】A
【解析】解: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故选:A。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题意可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的是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人和环境应该可持续发展,而砍伐森林,焚烧垃圾,烧山垦荒都是对环境的破坏,故ABC错误;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是对环境的保护,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是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不足有:①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②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故选:D。
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根据课本知识解答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我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漫画“鲸吞”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乱占耕地现象严重。根据题意。
故选:D。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我国耕地面积1.3亿公顷,却承受着养活世界21%的人口的沉重负担,“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0.【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解析】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资源的分类,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的土地资源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耕地属于可再生资源,C对,ABD错。
?故选C。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图中西南地区耕地无污染比重最低,受重金属污染比重最高,D对,ABC错。
?故选D。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资源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土地资源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虽然京津冀鲁和晋豫无污染比重一样,但是京津冀鲁耕地面积大,所以京津冀鲁受污染土地面积大,青藏高原耕地资源最小,重金属污染是耕地污染的主要原因,B对,ACD错。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该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园地面积增加,可判断为保护环境、生态退耕的结果。
故选:C。
对于农业优势区位条件的分析,自然方面侧重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且要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社会经济方面侧重于市场、交通、劳动力、种植历史、工业基础等。
该题有一定难度,读图解答即可。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林区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能力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熟记课本知识即可。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林地很少。
【解答】
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南方三大林区,读图,图A中阴影部分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的一小部分,A错误;图B阴影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B错误;图C中林地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C错误。图D中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南方地区,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利用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距海远近和地形分布特征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根据中国温度带分布及图中所示的海拔与降水特点可知,此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所以,①地为内蒙古高原,主要土地应用类型为草地。②为大兴安岭山区,是我国主要的林区。③为东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④为长白山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C对,ABD错。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解: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水草丰茂,可以发展畜牧业,故B错误;
长白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故C错误;
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种植业,故D正确。
故选:D。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要理解解答。
17.【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南水北调的工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往黄河水系,南水北调工程共有三条输水路线,中线方案主要是从位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D错,符合题意;ABC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水资源的概况,考查了学生根据图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概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空间分布情况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在季节分配上夏秋多、春冬少,径流量上最大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珠江,A对,BCD错。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旨在考查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识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解决措施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从题干中可知,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旱涝灾害频发,解决措施是兴修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可以在雨季蓄水,削减洪峰。在旱季放水,缓解中下游地区的旱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答案】B
【解析】解: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考虑,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北地区。
故选:B。
华北平原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此题考查华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情况,注意理解.
21.【答案】C
【解析】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有效办法是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修建水库(修建水利工程)。
故选:C。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是修建水库(修建水利工程).
此题属于基础题,较简单.
22.【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解析】略
略
略
25.【答案】B
【解析】解: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过度放牧、滥砍滥伐,草场资源超载的现象,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植树种草,营造山川秀美的环境,走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当前首要采取的措施.
故选:B.
甲图所示的是过度放牧现象,乙图所示的是臭氧层破坏现象,丙图所示的是乱伐森林的现象,丁图所示的是水资源污染现象.
通过观察漫画,从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6.【答案】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 ④ ? ② ? 平原 ? 山地
【解析】解:(1)读材料可知,材料一、二反映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占有量少,所以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不足。
(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类型中,④地为草地,最适宜发展畜牧业,以水田为主的是②。
(3)从地形上看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则主要分布在山地。
故答案为:
(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④;②;
(3)平原;山地。
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该题考查我国农业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1)A
(2)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输入地的环境污染;更加方便快捷等
(3)豫 ?? 河北
(4)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西电东送,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坑口电站就是在煤的产地建设大型电站,就地发电,变运送煤炭为输出电力。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起点山西省是煤炭大省,故燃煤发电中的“坑口电站”最适用于图 1中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
(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西电东送,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与运输煤炭到输入地相比,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运输,这种运输方式优势在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输入地的环境污染;更加方便快捷等。
(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行政区划,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读图可知, A省是河南省,简称豫,B省是河北省,简称冀。
(4)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旨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技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28.【答案】水田 ? 旱地 ? 林地 ? 草地 ? 秦岭--淮河 ?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 D ? 逐年减少 ?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 ?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禁止乱占耕地、禁止污染耕地、立法保护、加大宣传等
【解析】解:(1)从图中看出,①是南方的水田,②是北方的旱地,③是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的林地,④是我国北部、西部地区的草地。
(2)从图中看,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
(3)从图中看出,中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草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畜牧业。
(5)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均耕地的变化趋势是逐年减少,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耕地面积减少;加强保护耕地的措施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禁止乱占耕地、禁止污染耕地、立法保护、加大宣传等。
故答案为:(1)水田;旱地;林地;草地;(2)秦岭--淮河;(3)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4)D;(5)逐年减少;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禁止乱占耕地、禁止污染耕地、立法保护、加大宣传等。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9.【答案】(1)10月是我国的秋季,此时武汉气候温和,带一些较为单薄的衣服就行;
(2)D;
?(3)解决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设法吸收、存储、过滤和净化雨水,为人类利用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武汉的气候特点以及穿衣建议,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武汉的地理位置。武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10月是我国的秋季,此时武汉气候温和,建议带一些较为单薄的衣服就行。
(2)本题主要考查各种地图的应用领域,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获取有效信息。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军运会期间,外地观众从酒店前往各个场馆观看比赛的路线,可参考武汉市交通图。
(3)本题主要考查海绵城市对水环境的影响,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获取有效信息。据图中信息可知,海绵环境解决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吸收、存储、过滤和净化雨水,为人类利用等。
30.【答案】(1)夏秋? ? 冬春? ? 大?
(2)亚热带季风? ? 温带季风
(3)季风? ? 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我国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以及年际变化较大等原因造成的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是解题关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
(2)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各地气候特点是解题关键。图中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3)本题考查我国干旱灾害的分布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我国干旱灾害的原因是解题关键。根据材料三可知,我国干旱灾害主要出现在季风区,而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灾害反而比较少。其原因是?我国主要为季风气候,夏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我国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以及年际变化较大等原因造成的。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