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石上的雕刻》教案
【教材分析】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是最早关于砖石雕刻的记录见于《左传》,说明砖石雕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底蕴。流传至今已经发展为一种民间工艺,融合诗、书、画于一体,颇有汉画像砖、画像石的风味。教材选用汉代瓦当作为砖石雕刻的欣赏主线,而我则选用了汉瓦当作为砖石雕刻的创作载体,融合祖国传统文化于创作中,激起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砖石雕刻的乐趣。
【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泥塑的表达上,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砖石雕刻”方面还是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浮雕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知道雕刻的分类。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欣赏浮雕作品的感受,二人合作制作一件半浮雕瓦当作品。
3.通过欣赏和创作,感受浮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提高学生对传统雕刻艺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欣赏课本中砖雕的美,让同学们了解其实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浮雕作品,让学生学会去发现美。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看动画《爆笑——雕塑》
一、比一比——慧眼识“雕”
浮雕和圆雕
1.欣赏体育场路与伯温路的圆雕和浮雕作品
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件雕刻作品,对雕刻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立体。
师:同学们眼力不错!谁能说得具体一些
生:摸起来有点凹凸不平,看起来这些图案比画的立体,好看……
教师小结:对,像这样的作品叫浮雕,它属于在一个平面上的雕刻,微微有一点立体感,是介于绘画和雕塑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但同样是浮雕可分两种,我们来为他们取个合适的名称。
2.对比圆雕与浮雕
3.对比高浮雕和浅浮雕作品
师:都是浮雕,仔细辨别,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件只是微微凸起,第二件刻得很深,而且有些地方好像凸起得变成凌空了,一个叫“浅浮雕”,一个叫“深浮雕”,可以吗?
生:后面那幅刻得很高,很厚……
教师小结:观察得很到位!像这样微微凸起的雕刻,相对较为平面的,叫“浅浮雕”。而第二件作品,起位较高,刻面较厚,你们刚称它为“深浮雕”,专业人士称它为“高浮雕”。
二、赏一赏——瓦当明“路”
(一)欣赏建筑上的雕刻
师:在古代,雕刻运用的最为广泛的就是建筑方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位。欣赏古代建筑上的雕刻图片,解读雕刻的魅力。
师:圆形窗户上的雕刻,构图的巧妙性很重要。
教师小结:雕刻的足迹遍布建筑的各个角落,屋檐、门、窗,梁、柱等,人们对于雕刻的热爱与执着,不仅仅在于欣赏它的装饰性,还有寄予了美好的寓意。
(二)欣赏建筑上的瓦当
1.欣赏四大神兽瓦当。
师:瓦当又名瓦头,是古建筑的一小部分,起着保护木质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瓦当上的图案设计优美、简明生动。
师:猜一猜四大神兽分别代表哪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师:神兽刻上瓦当,排列在自家的屋檐上,有什么寓意?(驱邪、祈福) 2.欣赏文字和植物纹瓦当,感受瓦当题材的丰富,开拓学生的视野。
师:生活中你喜欢的动物、植物,都可以化身为瓦当上的图案,你们说一说还可以把什么当作创作素材?我们可以加入哪些题材,来设计瓦当图案?
生1:老师,我喜欢鹰,老鹰是一种勇敢的动物,飞翔的速度很快。
生2:我的瓦当里要做一头胖小猪,猪很有福气。
生3:石榴,我听奶奶说石榴代表着多子多福……
师:对,人们给很多植物和动物冠以吉祥有趣的寓意,祈求能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与福气。(课件展示:马到成功(马)、喜上眉梢(喜鹊、梅花)、连年有余(莲花、鲤鱼)、兔年顶呱呱(兔)、金鸡报春(鸡)福禄双喜(葫芦)百年好合(百合))
【设计意图:在关注学生寻找美、发现美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从古代圆形窗雕中感受圆形构图的生动与巧妙,从汉瓦当中感受她朴拙的沧桑美。提供相关的直观作品,明确瓦当的题材往往孕育着美好的寓意,从而启发学生寻找身边有美好寓意的题材来设计瓦当图案,在此基础上可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的作品自然就显得丰富多彩了。】
三、试一试——胸有成“图”
(一)师生合作《狮子》
(二)制作步骤:心中有图——头部、嘴、鼻子、腮帮、眼睛、鬃毛——雕出胡子——贴在底版上——做出身体、脚、尾巴——取名 龙鸣狮吼: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狮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环节,不是单纯的示范,而是在和学生互动中进行示范。教师刻图形,学生雕花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顺其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巧妙地把示范转化为学生创作的铺路石。】
四、做一做——巧夺天“功”
作业要求:同桌合作,选择身边的题材做一个“吉祥”瓦当,并为他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好名字。
【设计意图:选择自己“身边”的题材制作寄托美好愿望的瓦当。把遥远的瓦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趣地结合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学生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表达、创作生活中的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开心巧妙地做足“功课”。】
五、评一评——各显风“采”
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充满艺术元素。我们拥有能创造艺术的双手,把一块普通的泥巴变成一个个精美的瓦当,也是一件件稚拙的绝版艺术品。
教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从主题、手法、构图等方面着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