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0张PPT。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
与环境变迁衡东二中地理备课组一、概述一、概述1、自然地理环境一、概述1、自然地理环境 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
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一、概述1、自然地理环境 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
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一、概述1、自然地理环境 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
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①系统内某一要素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
要素甚至整个环境整体发生改变。例:生物的出现对地理环境整体的影响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①系统内某一要素变化,可能会导致其他
要素甚至整个环境整体发生改变。例:生物的出现对地理环境整体的影响②整体环境演变必定对某些要素产生影响例:地理环境变化使某些物种灭绝二、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二、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二、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环境演化化学演化二、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以后环境演化化学演化生物演化 1、地球早期生物是如何对环境演化产生
影响的? 1、地球早期生物是如何对环境演化产生
影响的?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 1、地球早期生物是如何对环境演化产生
影响的?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
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
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 1、地球早期生物是如何对环境演化产生
影响的?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
特别是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
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境。 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
成分结构,改善了生物生存环境。 2、生物与地理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 2、生物与地理环境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
的关系。一方面,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
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和发
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
者和改造者。 冰河时代的猛犸象,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
象。猛犸象曾是石器时代人类的重要狩猎对
象。它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与现代象
不同,它们并非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科学
家认为,地球上的猛犸象灭绝,是因为冰期结
束导致突如其来的气候变
化。也有人认为和人类捕
杀有关。无脊椎动物放射虫珊瑚海葵海星鱼类两栖类动物两栖爬行动物两栖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的出现:起源于森林古猿海藻孢
子
植
物裸
子
植
物世界第一活化石——银杏和恐龙同岁的植物柏树银杉水杉被子植物番茄桃子杏子葡萄西瓜(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比较两次生物灭绝时期衰退和灭绝的生物物种(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比较两次生物灭绝时期衰退和灭绝的生物物种(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比较两次生物灭绝时期衰退和灭绝的生物物种阅读教材P68,
《陨石: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 除了“陨星碰撞说”以外,关于恐龙灭绝
的主要观点还有以下几种:
一、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
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
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
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
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二、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
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
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
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三、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
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
“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
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
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四、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
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
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
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
的变化有关。 五、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
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
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
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
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六、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
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
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
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是地理环境的特殊地理要素。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是地理环境的特殊地理要素。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1、人类是地理环境的特殊地理要素。2、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如何处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林区过度采伐→____________→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水灾。1、林区过度采伐→____________→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水灾。植被减少1、林区过度采伐→____________→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水灾。植被减少河湖泥沙淤积2、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__
→水土流失。2、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__
→水土流失。砍伐森林 3、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__
→河流自净能力减低。3、上游地区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__
→河流自净能力减低。减少4、河沙开采过度→河床堤岸______→河岸后退
→水灾。4、河沙开采过度→河床堤岸______→河岸后退
→水灾。坍塌5、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_______。
6、河口泥沙淤积→航道_______。5、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_______。
6、河口泥沙淤积→航道_______。入侵5、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_______。
6、河口泥沙淤积→航道_______。入侵变浅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海
平
面
上
升淹
没
沿
海
低
地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海
平
面
上
升淹
没
沿
海
低
地植被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海
平
面
上
升淹
没
沿
海
低
地植被大气水地貌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海
平
面
上
升淹
没
沿
海
低
地植被大气水地貌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 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海
平
面
上
升淹
没
沿
海
低
地植被大气水地貌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一、整体性1、构成整体性的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1、构成整体性的要素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
肥力低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
肥力低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
肥力低风力地貌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
肥力低风力地貌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
肥力低风力地貌河流少
多为内流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生物和土壤的形成为例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一)生 物(一)生 物一、生物圈(一)生 物一、生物圈二、植被的分布与环境1、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光照 喜光植物: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
密林的中上层; 喜阴植物: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
或生长在密林的底层;1、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气候热量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随着热量和温度的有
规律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植被带; 从沿海到内陆,随着水分条件变化,
形成森林、草原、荒漠等不同植被景观; 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
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2、植物个体形态对环境的适应:
莲和骆驼刺因水分条件不同导致个体形态不同莲:具有柔嫩、硕大的叶子,但根系不发达。
骆驼刺:叶子刺化,有非常发达的根系。3、植物对环境
的指示作用植物对气候的指示作用及物
候对农时、农事的指示作用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干旱地区寻找水源的指示作用铁芒萁——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
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
芦苇——水湿环境;
矮牵牛花——大气中SO2污染; 草原与森林指示干旱、半干旱与湿润、
半湿润气候特征; “枣发芽,种棉花”反映华北春季气
温升高,有利春播的气候特点; 旗状树冠延伸方向代表风向;树桩年
轮的疏密可以反映降水量多少的状况,在
温度变化较少的条件下,树轮较疏,反映
降水量较大,反之,较密降水量较少。树
木向阳面生长快,年轮较疏。旗状树冠延伸
方向代表风向 矮牵牛花反映
大气中SO2污染 4、影响动物分布的因素:植物分布、气候
差异、地形起伏、人类活动等熊猫——箭竹悉尼奥运吉祥物:树袋熊——新鲜桉树叶 驯鹿冬季从苔原带南迁针叶林,免受大风雪
袭击,而且有充足食物;夏季从森林北迁苔原带,
以躲避蚊虫侵扰,同时可以找到更好食物。(一)生 物一、生物圈二、植被的分布与环境三、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根本原因:C6H12O6 + 6O2↑光合作用:6CO2 + 6H2O光照叶绿素2、表现方面(1)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
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2)改变大气成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N2、O2(3)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
的水分状况,参与沉积岩形成,加速岩石
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原始大气NH3、水汽CO2、CH4、H2、3、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
的平衡,净化空气;(2)绿化植物、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
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3)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过滤空气、
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例举)(1)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持水土(2)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保持水土、涵养
水源(大江大河中上游地区如缺乏植被保护,降
水会沿着地表迅速流走,地下水补给减少,造成
水土流失。)(3)城市绿地具有吸类除尘、净化空气、减弱
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4)沿海防护林:防止海浪侵蚀、阻挡台风和
海风、保护海岸,如红树林、椰树林。(5)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二)土 壤一、概念二、作用 使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肥力是土壤的
本质属性; 结合陆地环境的枢纽、联系有机界
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使地表由岩石裸
露变为草木丛生。(二)土 壤一、概念二、作用三、组成矿物质
有机质
空气
水矿物质:土壤的物质基础,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集中在表层,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理想土壤成分: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孔隙土壤固体土壤
固体孔
隙空气
20~30%水分
20~30%有机质
5%矿物质
45%(二)土 壤一、概念二、作用三、组成四、形成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二)土 壤一、概念二、作用三、组成四、形成五、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人类活动参与成土过程:合理耕作
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反之,则会
引起土壤退化。(二)土 壤一、概念二、作用三、组成四、形成五、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六、气候、植被、土壤在分布上
的关系 极地气候干 燥
气 候冷湿气候
暖湿气候
热湿气候未发育冰沼土灰化土砖红壤燥红土荒漠土红壤燥红土
砖红壤性红壤褐土棕壤
褐土棕壤
褐土黑钙土
荒漠土关于土壤的几个问题 1、土壤知识的掌握理解关键是要扣住五
个环节:土壤的重要性→土壤的肥力特征→
土壤四个组成部分→土壤的形成过程→人类
与土壤的相互影响。 2、分析红壤、黑土、四川盆地紫色土、
德干高原火山灰土、黄土高原黄土土壤等具
体土壤的形成,说明地形、地质、气候、生
物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红壤和黑土虽都是森林植被和草甸植被
发育的土壤,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但气候
和地形的差异,红壤分布区冬季温暖,微生
物分解活动旺盛,夏季雨水多,地形多为山
地,土壤淋溶作用强,故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肥力低;而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冬季气候寒
冷,微生物分解活动较弱,夏季雨水比我国
南方红壤分布区少,地形又是平原,淋溶作
用不强,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容易积累,土壤
肥力高。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砖红壤和温带海
洋性气候区的土壤肥力低都是因为其气候特
点决定的。就是在同一气候分布区,水热条件的地区差异也会影响到土壤肥力的差异
(我国东北雨水较多的地方形成棕壤)。热
带草原地区和温带草原地区同是草原植被,
但因气候的差异,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雨水多,
气温高,土壤肥力低(红色棕钙土、、红色
栗钙土),而温带草原气候发育的土壤肥力
高(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
质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量丰富。德干高原
的火山灰是在火山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都肥力较高。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土壤是在其深厚的黄土层上发育的,成土速
度较快。同样冲积平原地区和河流三角洲地
区土层也都深厚肥沃。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
地区和云贵高原石灰岩地区因岩性影响,成
土速度都较慢,土壤层浅薄。这些都说明地
质条件也是影响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 荒漠地区和极地地区因植物缺乏,都难
以形成土壤。我国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
土壤层也非常浅薄。 3、受土壤发育及成土过程的影响,不同
类型的土壤剖面有很大差异,而完整的森林
土壤剖面有五个层: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
淋滤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 4、了解土壤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也就不
难分析土壤的地区差异和各种土壤类型的地
区分布。 (1)受地带性植被和气候条件影响形成的
土壤呈现出地带性分布,如我国南方的红壤
和黄壤,北方的棕壤和黑土。 (2)受地质条件(成土母质)影响形成的
土壤则属非地带性分布,如我国四川盆地的
紫色土和黄土高原的黄土。 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土壤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影响。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没
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人类活动也参与成土过
程,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使土壤不断改良,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人类对土壤开垦翻耕、施肥、灌溉,可使土壤熟化,形成熟土和肥
土,最后形成耕作土壤,如我国南方的水稻
土和北方的黑垆土。而人类不合理的耕作,
则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引起土壤退化,如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盐碱
化,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南方丘陵地
区和云贵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的石漠化、东
北平原黑土肥力下降等。A. ①~②之间
B. ①~④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练习1、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
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此消彼长。
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
4%和46%。读图,完成(1)~(3)题。(1)适宜多数作物生
长的理想土壤空气和
水分比例变幅应在A. ①~②之间
B. ①~④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练习1、土壤空气和土壤水分贮存于土壤孔隙中,
两者体积组成比例常因外界因素影响而此消彼长。
图中虚线①表示土壤中空气和水分所占比例约为
4%和46%。读图,完成(1)~(3)题。(1)适宜多数作物生
长的理想土壤空气和
水分比例变幅应在C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B. 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 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 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B. 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 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 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B. 黄土高原保塬、护坡、固沟,防治水土流失
C. 黄淮海平原实施排灌,调控土壤盐分
D. 江南丘陵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A(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A练习2、(2008 北京东城 1月) 下图为我国东部
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
土壤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中a、b、c代
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
排序组合是A. 黑土、水稻土、红壤
B. 水稻土、黑土、红壤
C. 红壤、水稻土、黑土
D. 红壤、黑土、水稻土练习2、(2008北京东城 1月) 下图为我国东部
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
土壤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中a、b、c代
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
排序组合是A. 黑土、水稻土、红壤
B. 水稻土、黑土、红壤
C. 红壤、水稻土、黑土
D. 红壤、黑土、水稻土D练习2、(2008北京东城 1月)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
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
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2)关于a、b、c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A. 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
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
行改良B. 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
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
原等地C. c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 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练习2、(2008 北京东城 1月)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
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
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2)关于a、b、c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A. 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
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
行改良B. 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
国的松嫩平原和江汉平
原等地C. c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 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A——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带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1、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由低纬到高纬的更替(1)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的更替(2)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请注意观察中国内蒙古东部到新疆西部的海陆距离,并分析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降水量 <200mm 200—400mm 400—600mm反映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有7个高寒荒漠带(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谱的丰富程度决定于山地的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基带的海拔高度。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是热带雨林带30°N比较:ABCD0°60°N30°N比较:ABCD0°60°N30°N比较:ABCD0°60°N30°N比较:ABCD0°60°N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越明显,垂直自然带分布越复杂.比较:山地的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ABCD永久积雪冰川带雪线NS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比较:山地的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ABCD永久积雪冰川带雪线NS阴坡阳坡迎风坡背风坡水平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自然带延伸方向 自然带更替方向 主导因素 分布地区 自然带分布规律与纬线平行
(东西延伸) 热量 低纬、高纬
(非洲) 与经线平行
(南北延伸) 水分 中纬(亚欧大陆中部) 与等高线平行(水平延伸) 水热(地势) 高大山地 小结: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自然因素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称非地带性因素
(1)南北半球高纬地带的自然带的分布差异
(海陆分布引起的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的差异、绿洲
(地形起伏引起地形雨、获得太阳光热等的差异)
(3)洋流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自然带向较高纬延伸;
寒流——降温降湿——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以植被类型命名二、主要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多姿多彩的地貌形态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冰原带66°34N23°26N0°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练习、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
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05年广东地理卷)(1)a、b、c
三条曲线,
_____曲线
表示蒸发量。(2)A、D、E、
G四个地带
中能形成完
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 (填写字母) 地带;即使
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 (填
写字母) 地带。(1)a、b、c
三条曲线,
_____曲线
表示蒸发量。(2)A、D、E、
G四个地带
中能形成完
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 (填写字母) 地带;即使
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 (填
写字母) 地带。a(1)a、b、c
三条曲线,
_____曲线
表示蒸发量。(2)A、D、E、
G四个地带
中能形成完
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 (填写字母) 地带;即使
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 (填
写字母) 地带。aE、G(1)a、b、c
三条曲线,
_____曲线
表示蒸发量。(2)A、D、E、
G四个地带
中能形成完
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__ (填写字母) 地带;即使
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 (填
写字母) 地带。aAE、G(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枯枝落叶(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枯枝落叶淋滤(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5)温带荒漠(荒漠);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5)温带荒漠(荒漠);缺水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6)C、D两个地带
不能发育森林植
被的共同原因是
_______;F地带
能形成深厚风化
壳的原因是_____。答案:(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6)C、D两个地带
不能发育森林植
被的共同原因是
_______;F地带
能形成深厚风化
壳的原因是_____。答案:(6)降水量小于蒸发量;(6)C、D两个地带
不能发育森林植
被的共同原因是
_______;F地带
能形成深厚风化
壳的原因是_____。高温多雨,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
量),植物茂盛。ABBCCDDEEFFFGGHIJ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