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知道化学变化伴随的一般现象,并通过寻求证据支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一个试管架、两个试管装有硫酸铜溶液、系绳的铁钉一个、观察皿一个、牙签一根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哪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让你印象深刻?发生变化时它们伴随了哪些主要的现象?
1、【课件出示四幅图】指名学生汇报
2、【出示表格】你们能将刚才的汇报整理填写表格吗?
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产生新物质
淀粉与碘酒
颜色变化
铁钉生锈
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3、学生小组汇报填充表格
4、小结:同学们学习很扎实,表现很出色。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板书课题】
探究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化学变化
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物理属性
今天老师又为同学准备了进行学习研究的新物质【出示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看到的这两种物质各自具有什么特点呢?指答
板书 : 硫酸铜溶液 铁钉
蓝色 透明 液体 固体 金属 有光泽 导电 导热
无嗅 味涩 有毒 银白色 有延展性 被磁铁吸引
[加黑色的板书]
A、摸摸铁钉什么感觉?硬,光滑,银白色
B、关于铁钉还知道?金属、固体、能导电导热、有延展性、能被磁铁吸引
C、这种液体什么特点?蓝色透明的液体
D、关于液体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简介硫酸铜和硫酸铜溶液
教师简介硫酸铜晶体(五水)和溶液[ 课件出示]
硫酸铜晶体
A俗称胆矾、蓝矾、铜矾、石胆,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5H?O)的俗称.
B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 。
C是颜料、电池、杀虫剂、木材防腐等方面的化工原料。
D可入药,但有毒,吞食有害。刺激眼睛和皮肤;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硫酸铜溶液
A稀释的硫酸铜溶液用于水族馆中灭菌以及除去蜗牛,但对鱼有毒,用量必须严格控制。
B低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可杀灭大多数真菌,用来控制大肠杆菌。
教师简介硫酸铜晶体和溶液
3、猜测硫酸铜溶液和铁钉是否发生反应
了解了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特性,你们认为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会伴随什么现象?
学生猜测----化学变化:颜色变化、产生气体、发光发热……
学生对硫酸铜溶液和铁钉进行化学反应观察实验
同学们大胆地进行猜测,大多数人认为会发生化学反应,也就是说你们认为肯定会有新物质产生,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A、实验要求
好,我们看看有哪些实验操作要求:【出示课件】(逐条出示)
(1)、操作员将铁钉轻轻放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B号试管中
(2)、静置2-3分钟,仔细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变化。
你还能为同学们提出安全操作的合理建议吗?【课件】
温馨提示:
轻拿轻放试管,易碎;不可将液体溅到试管外面;发生实验的铁钉上的物质切勿溅到脸上,不能溅到口中,小心中毒;……
根据实验现象求证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A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B三分钟后,小组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围绕:
a是否有你们猜测的变化现象
b是否看到了新物质?说出自己的依据
C各小组是否都看到了一种红色的物质附着在铁钉的表面?
操作员将这种红色的物质剥落到观察皿中,分别戴上手套捻一捻,触摸单质铜
汇报学生,师生互动,师板书
硫酸铜溶液 + 铁钉—— (单质铜)+ (硫酸亚铁溶液) 化学变化
蓝色透明液体 银灰色 红色物质 浅绿色透明液体 新物质
颜色变化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这种红色的物质是不同于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新物质?他可能是什么物质?
A红色的物质(单质铜)与金属铁钉灰白的颜色不同,可能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跑出来的物质
B浅绿色的溶液(硫酸亚铁溶液)与透明的蓝色液体硫酸铜溶液颜色也不同
C从字面上判断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铜的成分
D短时间内不可能生成铁锈
E手感不同----铜细腻,铁锈粗糙
所以判断这是不同于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颜色变化。【随机整理上面的板书】
(以学定教,学生关注化学变化后生成的新物质,在此环节做了详尽的探究)
6、观察教师实验的图片,感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深度化学变化【出示课件】
看到这组在不同时间内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变化的图片,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时间不同颜色变化也不同,溶液变成浅绿色,继续生成新物质,继续发生着化学变化)
是的,就在我们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仍在继续发生着化学变化,看看是试管中的液体和铁钉有没有新的发现?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硫酸铜溶液和铁钉随着时间的流逝,继续发生着化学变化,不只生成了红色的物质——单质铜(也叫海绵铜),同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开始变浅,由淡蓝色慢慢转化为淡绿色,这是产生了硫酸亚铁,溶液还会慢慢变成黄色的硫酸铁溶液,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的硫酸铁和氢氧化铁的红褐色沉淀落在试管底部,就是说,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经历复杂的置换和氧化反应后最终爱会伴随着沉淀现象的出现。但是,在我们课堂上短时间内看不到,只能看到前期的化学变化。
7、观察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播放视频]
物质间的化学变化非常神奇瞬间会产生新物质,我们观看一段视频课【播放视频】
通过对这个实验的观摩,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物质,伴随着产生沉淀和颜色变化的现象。
8、整理完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表格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将表格补充完整吗?【出示课件】
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产生新物质
淀粉与碘酒
颜色变化
铁钉生锈
颜色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颜色变化置换出单质铜
硫酸铜溶液和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沉淀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化学反应的应用【课件出示】
同学们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呢?
我国智慧勤劳的古代劳动人民善于观察研究,在劳动创造中发现创造了炼铜技术,将置换出的铜粉收集起来,再加以熔炼、铸造,就成为纯度高的红铜。红铜导电性、可塑性很强,能熔铸工具,但质地不如石器坚硬和锋利,制作出来的工具刀口容易钝,难以浇铸出造型复杂的大件容器。古人在提炼及使用红铜工具过程中,发现将红铜与锡、铅等金属熔融在一起,就能克服以上这些弱点,于是开始在红铜中掺进定量的锡、铅,炼制出一种青灰色的合金,这就是青铜。耳熟能详的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千年后出土,仍能削铁端木,可见其锋利的程度。近年来,有关人员检验了600多件古代青铜器,成分都很合理。古代没有任何分析手段,却能将青铜器的成分掌握如此精确,让人惊奇。
再欣赏几个宝贝 【簋和大钺的图】
青铜器——簋(音:鬼,古代盛装食物的器具)和商州大钺(音:月,钺在商代之后便多作为礼仪用器出现,不再作为兵器)
湿法炼铜技术古来有之,现代人用湿法技术镀铜,化学生产需要注意环境的保护,避免造成水和土壤的污染。
(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总结:
通过观察物质间发生反应时伴随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