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魏僧寨实验小学 杨相萍
【学习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课,把认数的范围从百以内扩展到万以内的,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首先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大数,然后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实际感受“千”、“万”等数的具体含义;通过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学习读、写万以内的数,以及数的组成。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把认数的范围从千以内扩展到万以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识。之前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经课前了解,得知了学生在平时也积累了实际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例子,有小部分学生甚至都已经知道了关于"千"和"万"的记数单位,有的还会读万以内的大数,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节课学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逐渐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3、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和“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理解并熟记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物品的价钱问题。
(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从而了解图中都有哪些物品,并说一说每种物品的价钱。
2. 在充分交流、描述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商品标价中的表示物品价钱的数,如3200、1008、5030、2184都叫做大数。同时,介绍大数的写法和大数的读法。
3. 示范读一个大数。
例如:3200读作:三千二百(学生试读其他大数)
1008读作:一千零八
5030读作:五千零三十
2184读作:二千一百八十四
认识一万及数位顺序表:
1、出示一个大的正方体(有1000个小的正方体组成):请你估计一下,有多少个? 到底有多少个,你准备怎么数?(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 (课件演示) (1)第一步:学生一齐数,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板书:10个1是10,计数单位是:十。 (2)第二步,每10个是一排,一排一排地数,10、20、30、40、50、60、70、80、90下一个该怎么数?100,对,当我们数到10个10的时候就是100了。
板书:10个10是100,计数单位是:百。 (3)每100个是一层,一层一层地数,数到900时,现在有几个100了?接下来是几个百?10个百是多少?1000,对10个100是1000。
板书:10个100是1000,计数单位是:千。 (4)出示10个这样的正方体,问现在一共有几个1000了,接下来是要数几个1000了?10个1000是多少?10个1000,10个1000是10000.
板书:10个1000是10000,认识计数单位:万。
数位顺序表:
填数位顺序表,巩固体会“千”和“万”的关系。
巩固练习:
1、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
2、智慧屋,填空练习。
3、知识拓展
世界最高峰 和 我国鸟类的数量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同学们,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老师希望大家今后好好学数学,并用数学为生活服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创造性使用教材,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我借助了多媒体技术,巧妙了运用书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让丰富有趣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探究发现新知。
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数学,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在数小正方体的个数的过程中,认识“千”和“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有效地形成数型结合,使学生真实感受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讲课内容比较多,上课时的语速偏快,对突发的情况不能做到随机应变。另外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多说多练,可能效果会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