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线条》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材文字表述——线有的柔软,有的坚硬,也重在“变”,把握“变”来展开教学一定错不了,但线的变,也有节奏、韵律、排列、黑白、疏密等等不同,针对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及教材学生作品的展示,我把本节课线的变定位在1、单根线条的曲直变化,2、多根线条排列秩序变化3、多种排列线条的画面组合变化。
教学环节的确定
常态美术课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针对教学目标确定的具体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一)赏析图片;
(一)单线条的丰富变化
(二)、授新;
(二)典型图片剖析;
(二)、多线条的组合变化
(三)、教师示范;
(三)教师示范;
(三)、多种变化线条共同组织画面
(四)、学生作业;
(四)学生作品赏析;
(四)赏析学生作品线条变化;
(五)、小结
(五)、学生作业;
(五)、用变化的线条装饰画面
(六)、小结
(六)、评价拓展
教学环节就是做房子的大框架,写作文的提纲。确定好教学环节,能很好的把握一节课。无论是常态美术课下的,还是专家指导的美术教学流程,对于我把握这节美术课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流程进一步进行细化,围绕教学目标确定环节,让每一环节都能聚焦焦点,直指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细节的斟酌
细节一:开课?
1.????? 尝味道——画线条
2.????? 摸实物——画线条
3.????? 摸各种材质的线——画线条
这三种开课形式孩子的兴致点都很高,但第1、2种显得略微难了些。第一种落脚线条通过形态变化能表现酸甜苦辣;第二种落脚到线条通过形态变化条能表现质感;这两种方法通过部分学生试教被否掉,在同组老师的建议下采用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更为单纯,更多的关注的是线条形态变化。也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细节二:CAI图片选择?
《生活中的线条》在教材中有配套的CAI课件,做得很精美,可经过反复思考,觉得针对我的学生课件太难,而且层次性不符合我的要求。
在课件里,我收集了学生能经常看到的学校走廊的实景照片,收集了学生感兴趣的斑马、蜘蛛网图片,想传递给孩子更生活化的感受,当孩子看到学校走廊的实景照片时,一定异常兴奋,而且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美的其实。
细节三:“空调排风口”或是“运动会的凳子”?
本节课在第一、第二环节衔接处有一个过度的设问,老师请学生欣赏空调排风口,并问:有线条吗?请画出来。孩子很有兴致。可在试教后,我发现了更有趣的生活素材。在前不久运动会时,学校为每个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小凳子,活泼的颜色为学生生活、学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漂亮的凳子也成为孩子的喜爱。平时,他们把凳子收在一起,也无意中创造了别样的秩序美。这里,也有线条,也有我想引入的“多线条的组合变化”话题,何不用它呢?新颖而美观。于是,授课时我用上了“运动会的凳子”,一组本是学生自己动手套好的凳子,竟让老师带到课堂,成为教具,学生本就高兴,还经过老师摆正放倒,发现其中线组合的变化,孩子们更是研究兴趣高涨,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具体教案:
一、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线条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能用不同种线条组织画面,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有丰富变化的线条。
难点:运用不同种类线装饰图案,呈现美感。
四、教学准备:
1.老师: 资料袋(内装不同线材),课件。
2.学生: 方形纸片,作业纸,黑色勾线笔。
五、教学环节:
(一)、单线条的丰富变化
1.游戏,老师这儿有几个资料袋,里面装着不一样的线材,谁愿意摸一摸,画一画。(里面分别装有毛线,铁棍和抽陀螺的鞭子)
请生上台参与游戏,画出 不同的线条。(逐一说出名称,紧接着引导发现抽陀螺的鞭子是由直线与曲线结合在一起的。拓展思路)
2、播CAI,展示不一样的线,同学们,你还能画出不一样的线条吗?
3、线条在你们生活中像施了魔法的,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变成那样,今天,咱们一起来发现线条更多的变化。
板书:生活中的线条
(二)、多线条的组合变化
1、同学们,刚才我们变化的是单根线条,但很多时候线条不是单独存在的。出示一组板凳实物。有线吗?谁来画一画?
生:
师:发现了什么?
生1:有许多弧线。生2:旁边都是直线。生3:上面有一个椭圆形。
2、师小结:许多弧线,这就是规律。南老师小小的一个举动,将凳子有规律的收在一起,创造了美感。生活中这样的规律之美还有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播CAI
3、最喜欢哪张图片?线条是怎样的?
生1:斑马那张。一条黑,一条白。生2:都是曲线.生3:开始窄,越来越宽。
4、其他的线条是怎样的?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
5、艺术家最善于向自然学习,能选择一种线,有规律的排列出漂亮的图案吗?播CAI
6、学生小练习
7、展示,哪个图案你觉得最美?
8、同学们变化线条,创造了美丽的图案。艺术家和你们一样,最善于利用变化的线条作画了。播CAI,欣赏毕加索作品。
(三)、多种变化线条共同组织画面
1、课件简介作品内容与背景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女人坐在一张藤椅上。
2、画面用了多少种不一样的线条
A、多于10种 B、大约5种 C、2种
3、这么多不一样的线,你觉得那一处的最美。最巧妙?
4、(藤椅)的线这么美,用在头发上合适吗?
5、小结:在一幅画中,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多种变化的线条。看看小朋友怎样做的?
6、挑选一幅画,说一说用到了多少种变化的线,哪儿最美?
(四)、学生作业
1.真不错!小朋友们,你们打算用线条来表现些什么呢?-交流创作的想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现线条吧!巡视指导!
(五)、评价作品。
1.学生把自己画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
2.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大家?说说你用得最特别的线条?
3、你最喜欢哪张作品?哪儿的线你比较欣赏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变化的线条装饰了画面,表现了美感。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能会学更多的有关重复、韵律、疏密等美的知识,到以后,我们不仅可以画美的画面,还可以用这些知识装饰、创造更多美的生活。
课后记
收获一: 层次清晰
这是一节在全体美术老师共同研究下的课,在每一次试教后,我们都会聚聚,说说。记得有一次试教,有老师说到层次感不强,有些地方感到突然。我当时觉得困惑,明明在心里已有明晰的想法,可在教学时会感觉层次感不强呢?后经过反思,觉得自己设计的教学过渡语不够好,每一次车回路转也都应直指目标——“变”,于是,在正式研究课中,经过修改的过渡语让教学思路的呈现也显得更加理性,更加清晰。
收获二: 教学小结完整,课堂延伸适当
由于美术课的特殊性,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多半不忍心打断学生作业,往往弄得后5分钟小结很仓促,就连省市优质课也是如此,可在这次课中,我感觉自己有很大的突破,前面授课时,结构紧凑,学生作业时间饱满,课后小结也非常从容。自评、互评、拓展,一样没有落下。
收获三:学会正确审视自己的优缺点,综合优势,争创完美。
在每一次授课中,有不同收获,也有着不同的遗憾。第一次的诙谐幽默,第二次的生动课堂生成,第三次的层次清晰怎么就没综合到一起呢?同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说,我很遗憾,在给你指出课堂问题时没能指出优点,可我更喜欢那些生成的东西。是啊,我也喜欢,和孩子的课就应该笑在一起,玩在一起,画在一起。本在前两次课中提到孩子们最喜欢的班主任,说到经典的《马达加斯加》电影,可在课逐渐清晰的同时都没有了,是为了节省时间?或是为了让课显得简洁、干净?我也说不上来。或许什么原因都有,但是这都不是原因,最重要的我没有思考好孩子需要怎样的老师,孩子需要怎样的交流。所以,这一次同课研究课,也感谢同组的老师让我看到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提醒我看自己的优点。我想,若能学会做好优缺点的加减法,一定能争创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