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数图形的学问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好玩 数图形的学问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7 22:1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强春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6页。
?设计理念: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基本图形——“线段”入手,通过数线段的个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利用线段这一基本图形为素材组织教学,使学生感到不陌生而显得亲切、乐于学习。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主地数,由于图形中的线比较多,学生在数线段的个数时容易多数或少数,从而出现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有一定的挑战性。素材中隐藏着一种数学方法与策略,在数图形的过程中按一定的规律去数就会不重不漏,数数尤其是数大数更要讲究方法。本课通过讨论笑笑与淘气的两种数法,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归纳出有序的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使学生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就会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2、在教学中渗透由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数图形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兰州到北京长途汽车行驶图”
师:观察这是什么?
师:对,这是兰州到北京长途汽车行驶图。
师问:下面大家就来数一数兰州到北京长途汽车,售票员要准备多少种票?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二、自主探究,引发冲突
1、学生独立数一数上图中“票”的种数。
2、学生汇报数“票”的种数的结果,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把汇报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大家数出的“票”的种数互不相同,但是在这个图中的数“票”的种数是固定的,那肯定有同学数错了,为什么会数错呢?(学生纷纷争论,各抒已见,出现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以退为进,解决问题
1、出示一条线段,教师在这个线段再点一个点。
师:现在,这个图“ ” 中有几条线段?
生:2个
生:3个
分别请出答案是“2个”和答案是“3个”的两个同学说出自己数线段的过程。
出示:
师:这三个线段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像“线段1到2和线段2到3”这样的线段叫做基本线段。“线段1到3”是由两个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
师:哪位同学再来数一次?
生:基本线段有两个“线段1到2和线段2到3”,由两个基本线段组成的线段有一个“线段1到3”,所以这个图形一共有3条线段。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2 + 1 = 3
2、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老师介绍的方法,数一数这个图形中有几几条线段?看谁数得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
3、出示课件数线段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笑笑与淘气数角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笑笑与淘气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数的顺序不同。
(通过讨论笑笑与淘气的两种数法,体会有条理数法的多样性,并归纳出有序的数的基本方法。)
4、让学生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数前面第一幅图的线段,从而得到一致的答案。
师:同学们,现在明白课前为什么有同学数错了吗?
生:数多了。
生:数少了。
师:为什么有时候会数多,有时候会数少呢?
生:有些线段数了再数,重复数,所以就数多了。有些线段没有数,所以就数少了。
师:我们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那么,怎样才能做不多数也不少数呢?
生:按一定的顺序去数就不会重数,也不会漏数。
(从大家的结果互不相同,到现在大家的结果一致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数数要讲求方法。)
四、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完成课件
2、数一数。
2、数一数。
上图中,共有( )个三角形,
共有( )平行四边形,
共有 ( )个梯形。
师:同学们能用今天所学的新方法来解决这道题吗?大家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小组数图形的方法和结果。
3、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1)???? 学会了数图形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就会不重复、不遗漏。
(2)???? 学会了数图形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是要按一定的顺序。
(3)???? 学会了遇到复杂的问题可以把问题简单化,知道了把由简单到复杂的思想方法运用在学习中,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