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20. 燃烧的秘密
温泉镇中心学校 梁欢榕
教材分析
《燃烧的秘密》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20课。本课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了解物体燃烧的秘密。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和燃烧后的生成,了解燃烧属于不可逆变化。通过探讨燃烧的利弊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燃烧及预防由于燃烧引起的灾难。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燃烧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反馈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结论,找出不同物质燃烧时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白燃烧的不可逆变化再举出燃烧带来的利与弊,并借此增强自身的用火防火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不同物质燃烧时有哪些现象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了解燃烧的利弊
教学难点
了解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教法学法
用演示法、实验探究法,通过情景模拟,亲历体验,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得出结论与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想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PPT出示 古人钻木取火图片
提问:你们知道他在做什么?(取火)
2.大家都见过火,物体燃烧会产生火。但是你们知道物体燃烧时会产生什么?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研究物体燃烧到底有什么秘密。(板书:燃烧的秘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导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烧到底有什么秘密?)
(二)活动
1.不同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情况
(1).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说出他们认为可以燃烧的物体,再选出其中三种进行研究,为了更科学,准确的掌握实验现象,同学们要把物体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中.
(2). 为了学生能安全的动手实验,我会演示一次实验.让学生看清每一个实验步骤.在注意用火安全的同时,记录出燃烧的物体产生的现象.我会以燃烧纸片为例进行实验: 用镊子夹住纸板用打火机点燃纸板以后,把燃烧的纸板放在托盘上,观察燃烧的纸板火焰是什么颜色?产生什么气味?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3)在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后,学生就可以分组动手做实验,记录出他们选的三种物体燃烧时的现象,实验后思考这些物体在燃烧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点。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老师予以引导肯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动手实验,就是为了让学生亲历体验,通过观察讨论更容易明白不同物体的燃烧都会有不同现象产生。
2.探究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
(1)纸板、木片、布条、干树枝等物体燃烧后可以看见生成了灰烬,蜡烛燃烧时又会产生什么呢?抛出问题,引出第二个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让学生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杯壁发生了什么现象?再将石灰水倒入杯中,晃动以后倒掉石灰水,再罩在蜡烛上,观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成了什么?可以相互讨论,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设计意图:蜡烛燃烧时本节课的难点,设计这个实验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更直观的明白蜡烛燃烧的生成,让学生都能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
(3)教师小结
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杯子内壁上有水,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还产生了二氧化碳。这可能有些同学不太明白,我们还可以做个小实验:用吸管往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石灰水就变浑浊。因为我们吹出的就是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了解燃烧的不可逆性。
两次物体燃烧的实验,燃烧后有新物体生成吗?你知道什么是不可逆性吗?如果学生不明白什么是不可逆性,就好比燃烧后的纸片、布条等物体还能恢复到原样吗?(不能)这就是不可逆性。 了解燃烧的不可逆性后,让学生说一说燃烧的不可逆性会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燃烧的利与弊
1.PPT展示出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各类图片(利)
2.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PPT再展示出各类火灾,爆炸的图片(弊)
3.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火用的恰当就可以利于我们的生活,而燃烧引起的爆炸火灾等 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讲人们的生命财产化为灰烬!因此,我们大家都要科学利用燃烧,增强自身的防火意识。
4.认识各类图标
5.你学到了什么?
6.课后延伸
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不安全的用火行为,把你知道的安全用火小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设计制作几个安全用火的标示牌。
板书设计:
燃烧的秘密
现象:火焰、气味、烟雾、灰烬
生成:水、二氧化碳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节课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从简单而有趣的生活现象入手,抓住孩子们好表现、好展示的心理,把整个认知活动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手更直观的明白,不同物体的燃烧都有不同的现象生成,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让学生都能在合作探究中主动学习。最终明白了燃烧的秘密还增强了学生的安全用火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