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3比热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9 22: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掌握比热容的单位。
2.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比热容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烧杯两个,各装等量的水和煤油,两支温度计,两个相同功率的电热器(热
得快),两个搅拌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院子里盆子中的水温度高呢还是院子地面的温度高呢?问什么它们的温度不一样呢?
(二)新课教学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这方面的热学特性,我们做下面的实验(介绍实验装置,讲解观察的内容)。
  这是两个相同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电热器对它们加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度和末温度。由于电热器是完全相同的,可以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它们放出的热量相等,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等。实验时我们观察水和煤油温度的变化。
  实验开始。先请同学测量水和煤油的初温,现在开始加热,接通电路。(操作并搅拌。三分钟后记录水和煤油升高到的温度,并写在黑板上)
  从实验记录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
  ①相同时间,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多。
  ③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要升高同样的温度对水加热的时间应该长,即,水应该吸收更多的热量。
  可见,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
  一、比热容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同样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等这一热学性质,我们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3.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单位。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耳(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一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请大家读第132页的比热容表,并解释物理意义。(学生读、讲)
  二、热量的计算
  1.推导公式。
  根据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及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有关,就可以计算物体的温度改变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例1.2千克的水,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100℃,水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可知,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103焦耳的热量。那么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应是4.2×103焦/(千克·℃)×2千克。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100℃-20℃=80℃时,吸的热量是4.2×103焦(千克·℃)×2千克×80℃=6.72×105焦耳。
  所以,计算热量的公式是Q吸=cm(t-t0)其中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焦/(千克·℃)作单位;m表示质量,用千克作单位;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摄氏度作单位;Q吸表示吸收的热量。
  如果物体的温度下降,放出的热量Q吸=cm(t-t0), t-t0表示下降的温度。
  例2.质量是10千克的冰,温度由-20℃升高到0℃,冰吸收多少热量?
  根据公式Q吸=cm(t-t0)得
  Q=2.1×103焦/(千克·℃)×10千克×[0-(-20)]℃
   = 4.2×105焦耳。
  三、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从比热容表中可知,水的比热容很大。水和干泥土相比,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吸收同样多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很少,而干泥土的温度升高较多。因此,同在阳光照射下,内陆地区夏季炎热,而冬季寒冷。形成了一年四季温差大,一日之中昼夜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也小。
  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室温比较稳定。有些机器工作时变热,也多用水来冷却。
(三)巩固练习
详见本节课件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13.3 比热容
一、比热容
二、热量的计算
  三、比热容的实际意义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本节配套练习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