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1个生字,理解“浸、全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交流展示,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走近作者。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也是令人难忘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家琦君走进她的童年, 一起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2.对作家琦君,你有哪些了解?(生介绍)[出示屏幕]这就是琦君,现当代女作家,生于浙江永嘉县,1949年去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她的一生,就像一叶孤舟,四处漂泊,但无论身处何方,心中总是怀念着故乡。[出示:琦君现当代女作家。生于浙江,去了台湾,后定居美国,先后出版了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部。]
二、阅读导读,明确要求。
师:《桂花雨》是琦君所写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13页,我们先来看一下链接语。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本课的阅读要求。谁来说说,本课的阅读要求是什么?
师:(点击)正像他说的那样,这课有两个阅读要求。(师读)
[屏幕出示]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师引生读)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课文时,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提示:了解大意,重点词句 批注 有感情朗读)
根据老师教你学习课文的方法,学习本课课文好吗?。请大家看屏幕。(引着学生说)
(也就是)师: 一读,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二读,抓出重点,品味批注。
三读,感悟理解,情感升华。
四读,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三、品读理解,感悟真情。
(一)本节课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分步完成本课的阅读要求。
1、先请大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课文读通了吗?)本课有一个生字要求同学们认识,看看你认识了吗
师: [出示“箩”字及图片],这是本课要求我们会读的生字,一起读。这种用竹子编成的用来盛东西的器具就是“箩”。
3、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写了我喜欢桂花香、怀念摇桂花时的快乐时光。)[板书:桂花香 摇桂花]
师:见过桂花吗?在哪见过?长什么样?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桂花图]看,这就是桂花树。(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喜欢这小小的桂花吗?)
带着你对它的喜爱,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大屏幕出示]
(二)这小小的桂花都给“我”带来哪些快乐呢?[板书:乐]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的默读一遍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随机)感受不求多,可以是一个词或是一句话,但一定是最真实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喊着: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单独一屏
师:能谈谈你的感受吗?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看看哪些词语能让你的心也溢满快乐?
能说说你的理解吗?还有吗?(学生都说完)我想请咱们班朗读最美的同学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此时仿佛你就是那个摇桂花树的孩子(1生读,他生听)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刚才,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当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师;刚才同学们用心品读了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到“我”摇桂花时的快乐。作者怎样表现他的乐呢?(语言中发现 。。。“我喊着”。。动作“摇”
[指板书:摇桂花]这种抓出重点,品味批注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除了摇桂花,还有什么也给我带来了快乐?(指板书:桂花香)找找看,哪些语句写出了桂花的香?
交流语句:
(1)可是桂花的香气,真是太迷人了。能具体谈谈吗?(师:桂花迷人的香气让我感到快乐)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不光给我带来了快乐,也给村里的人带来了快乐)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香里。
1、自己读读这段话,那个字能说明桂花很香?
浸什么意思?(泡在液体里)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是啊,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都被泡在桂花的香气中,这香气已渗入每个人的心中,挥之不去。像这种被完全泡在桂花香气里的感觉就叫做——“浸”。
(3)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也给你特殊的感受?(全年)说感受。
师:桂花花开一季,为什么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自己说,你说的是课文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找到这段自己读读,说完后谈感受。
师:是啊。家家户户将摇落的桂花晒干后,制成桂花茶,做成桂花糕,所以,(师引生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三、感悟理解,升华情感。
师:(指板书说)家乡人每天都闻着桂花香,体验着摇桂花的快乐。可是后来,我远离了故乡,在外每每赏到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总说:(师生饱含深情地齐读)[屏幕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这里”指哪里?(杭州的一处小山)
2、补充“满陇桂雨”的资料。(图片) 琦君说的小山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处赏桂胜地。每年中秋时节,这里花香溢谷,流芳十里,故名为“满陇桂雨”。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师指大屏幕引生读: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杭州的桂花真的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先不急于回答,老师希望听到你们深思熟虑后的回答,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谁来说说你的看法?从哪句话感受到的?
师:其实,不论哪里的桂花,香气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而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的?(用心、用情)这是一份怎样的情?(对故乡的依恋、怀念之情、思乡之情)(板书:思乡情)
四、透过文字,感悟浓浓的思乡之情。 那远离故土的我,怀揣着和母亲一样的思乡心,一样的思乡情。每逢中秋时节,故乡的桂花如期盛开,瓢泊他乡的作者心中的思念之情就更浓了。于是(生读结尾段):[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第五自然段),重温作者儿时的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师生配合读)
五.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或事,谁能说给大家听听。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乐 思乡情
摇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