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8 19:2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学习目标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能够说出淝水之战的对战双方和战争特点,从对战双方得出淝水之战的影响。
2、能背诵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从而总结出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时代的主流。



预习提纲
1、淝水之战的时间、对战双方、成语和特点。
2、淝水之战的结果以及影响(战争的影响从对战双方来分析)
3、北魏建立的时间、少数民族和意义。
4、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5、北方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方式主要从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文化、民族心理几方面来展开)

383年
以少胜多
特点:
交战双方:
时间:
前秦──东晋
东晋大败前秦。
结果: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成语典故: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影响:
1、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一、淝水之战
2、东晋转危为安,南方相对和平安定
北魏统一

1、少数民族:
3、统一时间:
4、影响:
2、目的:
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439年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鲜卑族
1、北方的统一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平城


洛阳

北魏
南齐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迁都洛阳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
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汉语
汉化政策
汉化政策
——穿汉服
北魏供养人服饰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改汉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化政策

长孙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联汉姻
汉化政策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农耕民族
(汉人)
游牧民族
(胡人)



中原





鲜卑
匈奴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民族交融是
时代的主流!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民族服装
汉族服装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②说汉语: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④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⑤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
贵族联姻;
①迁 都: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B
2、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