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07 21:3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傅庄中学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课题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时数 1 总课时编号:⑦
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2、通过观察,分析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3、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基因鼠的实验)
课标要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谚语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通过实例理解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含义 通过实验分析和图片资料理解“基因控制性状“ 这一要点 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例子 列举其他的谚语,以备后用 明确目标 识记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理解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观察图片和同桌的外观特征,以帮助理解性状的表现。 通过大量的例子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识记。(身高、体重、血压、血型、肤色等等) 阅读资料分析,合作讨论分析克隆羊多莉,进一步理解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的 列举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实例:作物,药品 一、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 这样的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等,这些通俗的谚语说明了生物圈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具体的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二、出示目标三、新知探究1、遗传和变异概念根据上面的谚语分析得出:[明确]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生物的性状①安排学生观察P25图片,同桌相互合作完成“人体的性状“体现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和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称为性状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 的不同表现形式[举例]: [即时训练]教材P28练习1前三小题3、基因控制性状安排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合作完成讨论题。 完善讨论题:[补充]:环境影响性状—课后练习一最后一小题分析4、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四、小结五、巩固练习同步练习
教学札记 内容较抽象,前半部分借助直观图片,学生掌握的还不错。后半部分在理解上有障碍,需要老师提供大量的资料来帮助,并加以问题的形式启发。

课题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课时数 1 总课时编号:⑧
教学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2、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标要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精子和卵细胞在传递过程 中的作用 理解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识记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 理解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根据题纲,自主复习 明确本单课学习目标 在教材中相应位置找出该知识点 阅读P29内容,分析图示,尝试完成P30讨论题 根据图示,理解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 识记数量,分析生生殖细胞中数目23条? 理解位置关系 阅读教材P30——31内容,找出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尝试完成P31图表 完善图示答案,理解该段文字,理解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3条 再次回顾本节内容,自主识记 一、复习回顾1、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现象2、描述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3、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三、新知探究1、在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作用——桥梁2、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29内容,分析图示,尝试完成P30讨论题 ①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②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体细胞:23对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23条?③基因和染色体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体细胞:成对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成单? 3、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30——31内容,找出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并尝试完成P31图表 [完善答案][强调]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位于成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也要分开,分别进入到两个生殖细胞中。 四、小结1、基因、染色体和DNA的关系2、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变化3、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五、巩固练习同步学习

教学札记 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问题引导法,使学生在不停的回答中逐步总结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很抽象的问题,应多借助直观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课题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课时数 2 总课时编号:⑨~⑩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会分析遗传图解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4、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课标要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推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所占比例 理解遗传图解并应用到实例中 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 会分析后代可能患病的概率 根据题纲,自主复习 明确目标 阅读教材“P32-33上“内容,知道三个结论,理解基因的表示方法,尝试完成同步P32”合作交流“ 根据图解,理解遗传原理 自主尝试画出,根据老师所讲改正错误并理解记忆。 识记这两句话,理解应用做习题,合作交流,核对答案 阅读P34剩余内容,明确近亲结婚的危害。 巩固所学,回顾教材内容 一、复习回顾1、在有性生殖过程,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三、新知探究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32-33上“内容,知道三个结论,理解基因的表示方法,尝试完成同步P32”合作交流“[归纳]①基因表示方法及表现性状:AA(显性纯合体)A a(杂合体)(显性性状) aa(隐性纯合体)(隐性性状)②遗传图解 ③规律: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后代可能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性状比例为3:1,(显性占3隐性占1) 亲代基因组成为Aa、aa,后代可能出现两种基因型:Aa、aa,性状比例为1:1。[即时巩固]-同步P33选择2、禁止近亲结婚安排学生阅读P34剩余内容,明确近亲结婚的危害。 四、小结: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与性状表现的关系;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重点是应用,根据本节所学理论分析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五、巩固练习同步学习—开放性作业
教学札记 本节内容较多且抽象,理论性较强,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实例及图示展现新知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效果不错。

课题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课时数 1 总课时编号:⑾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男性与女性的染色体排序图,使学生了解男性与女性的染色体差别2、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3、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用画图的方式理解生男生女的机率是均等的4、使学生树立男女平等的科学意识
课标要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正确区分男女染色体 明确男女染色体(性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组成 通过填图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根据题纲,自主复习 明确目标,根据课前提问,有目的的听课 阅读教材P37内容,分析“观察与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P38讨论题 分析图示,认清两种染色体,并正确区分男女染色体图 根据老师的所讲,理解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下一内容打下基础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图表,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根据教师提示,再次回顾本节内容,明确重点识记内容。 一、复习回顾:1、基因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对应的性状分别是?2、基因组成是Aa、Aa,后代的基因及性状是怎样的?3、基因组成是Aa、a a,后代的基因及性状是怎样的?4、近亲结婚的危害是?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重男轻女现象,小时候的疑问三、新知探究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37内容,分析“观察与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P38讨论题[归纳]①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②正常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男:22对+XY(44条+ XY)女:22对+XX(44条+ XX)③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精子:22条+X或22条+Y卵细胞:22条+X [即时巩固]同步学习P37-选择题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38内容,并根据内容尝试完成图表填写,3、常识拓展P39内容及练习分析(双胞胎、多胞胎) 四、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男性与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差异,了解了男性与女性的性别差异是由于性染色体的差异引起的。通过画图的方式知道了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重点是人体不同性别不同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五、巩固练习同步学习
教学札记 内容少而精典,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可以很好的掌握本课内容,对一些生活现象能做出科学解释。

课题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课时数 1 总课时编号:12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变异的类型及意义理解分析 遗传变异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根据题纲,自主复习 明确目标, 阅读教材P41-43上内容,了解“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过程,明确变异的两种类型及分类特点 根据图示,理解变异的两种类型并能熟练分析 根据现实材料,明确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通过分析,知道遗传变异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板书再次回顾本节内容,进一步理解 一、复习回顾:1、男女性别差异的原因2、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3、男女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中的组成(检查复习情况)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说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三、新知探究1、探究一种变异现象安排学生阅读教材P41-43上内容,了解“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过程,明确变异的两种类型及分类特点[归纳]生物具有相对性状是变异的结果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控制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影响 [补充] 有利变异:高产倒伏小麦X低产抗倒伏小麦=高产抗倒伏小麦 不利变异: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引领学生分析P43-44图片,得出结论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同步学习-开放性作业
教学札记 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通过分析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再拓展些生物技术方面的内容,学生很感兴趣。

课题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 课时数 2 总课时编号:13—14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3、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4、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5、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6、举例说生物的性状即受基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7、举例说出遗传育种方法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课标要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明确复习目标 根据目标,自主复习 根据知识框架,进一步掌握理解本章知识 自主或合作完成本题,集体分析解疑 一、明确复习目标二、学生根据复习题纲,自主复习1、基因、环境与性状 的关系2、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3、基因的判断及在亲子间传递的途径和特点4、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及生男生女的概率三、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四、典例分析五、巩固练习同步学习——《单元检测二》
教学札记 第二章内容多,学生在第一遍学的时候就有些障碍,因此在复习的时候用的时间多一些,运用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章知识,效果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