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八上地理 2.1中国的地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0 10: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概况:课题: 《中国的地形》 第二章 第一节 学科: 地理 年级:八年级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课型: 授课时间:
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山脉分布基本格局的认知,了解山脉控制着中国地形分布的大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分布的认知,归纳出中国地形复杂多样这一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
重点: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难点:对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反思/评价
内容提要
T
方法&策略
反思/评价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以此为话题导入,激起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一个认知,引导学生从地理知识这一层面认识红军长征的不容易。
朗读课本是为了让学生清楚本节课要上的内容,为接下来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进行铺垫。
分小组合作学习,并对知识进行归纳,然后讲解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以四个小组为一大组完成相同的任务,两大组之间的PK可以激起学生的激情,并且可以两大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归纳总结中国地形具有复杂多样的特征;
把本节课所学到的山脉结合《长征》诗句中的地方,对长征经过的地方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
把本节课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联系起来,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习到的知识更加系统。
一、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三、小结
四、课后作业
5
5
10
10
4
4
2
导入:课前气氛渲染
1、上周五(10月21号)上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81年前中央红军经过了二万五千里到达了陕北,当时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作了一首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诗记录了红军战士艰难的长征之路,他们用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能忘记这曾经的艰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名山大川,了解红军战士脚下走过的路以及这用生命换来的大好河山的地形特征。
中国的地形(板书)
引导学生朗读课本
2、勤动脑多动手:把事先打印好的八张A2纸大的彩色地图(空白底图)分发给八个小组的同学。
图1(四张):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由学生在图中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并根据走向进行分类;
图2(四张):我国地形分布图,在图中相应位置标出具体的地形名称,并根据类型进行分类。(五种地形类型)
让学生按要求把图完成。
3、请完成这两种图的小组成员对所填的内容进行讲解。如:请完成图1的四个小组中的一个来讲解,剩下三个小组进行补充;完成图2的小组同上。在小组讲解的过程中,多媒体分别呈现“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与“中国地形分布”图。
4、教师归纳
①十八条主要大山纵横交织在中国大地上,划分成了五种走向: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三横),东北—西南走向(三纵),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
②我国的地形由五种地形类型构成,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在山脉(山地)构成的地形骨架上,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形。我国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青藏高原被称作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云贵高原紧邻其右,被世界地质学界称为“喀斯特的王国”;苍茫的黄土高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部分区域都覆盖着厚厚的土层,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1、用多媒体与板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纵横交织的山脉与镶嵌其中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形的模型)讲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
2、毛泽东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指的是我国的哪条山脉?(南岭)五岭中的越城岭位于湘桂边界,广西的这部分位于桂林市的东北部龙胜、资源、兴安县境内,因此在我们桂林留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当中血战湘江即为湘江上游,兴安与资源之间(血战湘江导致红军从一开始的8万多锐减到3万多)。
知识链接:请同学们课后找出太行山和武夷山,说说他们分别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交界处?
注释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