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制定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两次出使西域的有关史实,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
2.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理解设置西域都护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识读《丝绸之路线路图》,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复习旧知
西汉灭亡的标志
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光武中兴的目的、措施、影响
东汉朝政腐败的原因
黄巾起义的原因、时间、领导人、影响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梦驼铃》并配合一些大漠风光和新疆风情的幻灯片。
问题:你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一地区的风土人情吗?
探寻丝路之源
三、教学过程
张骞出使西域
课件出示:汉武帝的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经历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在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先招募有胆有识,果断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师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提问:(1)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需要完成什么任务?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要去打匈奴?在此之前和匈奴是怎样相处的?
课件出示:《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见课本第一目),请同学们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可写出汉武帝的嘱托、勉励,张骞表示不辱使命)
课件出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见课本第一目),请一位学生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
过渡: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出,张骞从长安到大月氏途中要经过匈奴的控制区。张骞此行顺利吗?
提问:结合资料说说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钦佩他哪一点?[来源:学&科&网]
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
遇到的挫折:①去时被匈奴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②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③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敬佩之处:①他的执着,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怕艰险②他的刚强坚强,不屈不挠,③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④他面对困难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件展示资料,张骞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张骞开始西域之际。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评价并不是溢美之词,是对他曾经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真实写照。张骞不仅加强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为开辟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陆路通道,即著名的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爱国、执着、刚毅;言必信,行必果。这就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是我们的榜样。
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那么是否就此否定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之行的意义呢?为什么?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三幕的文字描写,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职权范围和意义。
教师小结: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促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加强了交往与联系,可以说张骞等人是功不可没。
当堂达标
导学 基础巩固 选择题
个人修订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