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历史
完成日期
课型
新授
课题
第十五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主备人
使用日期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
教学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课标要求
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贡献、道教和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知识链接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
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意义?在位皇帝?
2、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
3、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时间?意义?
4、东汉派谁出使西域?他又派谁出使大秦?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东方朔上奏汉武帝”的故事。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个奏本,这个奏本就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真是累何!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第二步:引课示标(2分钟):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认识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知道《史记》的内容、体例及价值。
3.了解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的简要史实,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和作用。
第三步:自学指导(圈点勾划,时间15分钟)
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谁改进了这一工艺?
造纸术的发明有何意义?
2、张仲景的著作?地位?华佗的贡献?
3、《史记》的作者?地位?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事?
4、道教兴起的时间?创立者?尊奉谁?佛教起源于哪里?创始人?主张?何时传入中国?
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
1.材料展示: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范晔《后汉书》
教师提问: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有什么特点?提示: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格昂责,不能大量使用。3.教师过渡: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4.材料展示:“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5.问题思考(1)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提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2)蔡伦制造的纸被称为什么?提示:蔡侯纸(3)这种纸有什么优点?提示: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6.图片展示: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7.教师讲述:《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形象地再现了两汉时期的造纸术,将麻头、破布等原材料经水浸、切碎洗涤、蒸煮、漂洗、春捣、加水配成悬浮的浆液,捞取纸浆,干燥后即成为纸张。8.图片展示:蔡伦
9.教师补充:蔡伦,东汉和帝时任掌管制造宫廷使用器物的尚方令,负责建造宝剑和其他器械,他于105年采用新技术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汉和帝封他为“龙亭侯”,人们称他造的纸为“蔡侯纸”。
造纸术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目标导学二:张仲景和华佗1.图片展示: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2.教师讲述: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3.图片展示:华佗教师强调: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五禽戏”。目标导学三:历史巨著《史记》
1.图片展示司马迁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司马迁的著书过程,理解《史记》的重要贡献和文学地位分别是什么?
示:《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年的史事;《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3.教师提问:从司马迁的著书过程可以看出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提示: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目标导学四:道教和和佛教1.学生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思考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兴起?创始人是谁?道教兴起的背景是什么?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 道教的兴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对贫苦民众有很大吸引力,受到民众的信奉。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2)阅读教材,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佛教为什么会在我国古代得以传播和发展?提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3)佛教的传播有什么影响呢?提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稠之路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教学难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步: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0分钟)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之前的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
第五步:巩固小结(3分钟)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具有聪明才智的民族。古代科学家那种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善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因此,作为一位当代中学生,应该务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第六步:当堂检测(独立完成,10分钟)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
板书设计
造纸术:西汉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医学: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两汉的 史学:司马迁著有《史记》
科技和
文化 宗教:道教——起源于中国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