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7 23: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3.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树立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温故知新
1.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2.台儿庄战役的时间、指挥、意义
3.武汉会战的时间、战役、意义
4.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结果、意义
5.豫湘桂战役的时间、结果、失败原因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
军等抗日武装力量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
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天 津
北平
平型关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一、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地形
八路军隐蔽设伏
平型关大捷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战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1、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林彪(八路军115师)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林彪
概况
1.在一张旧报纸上报道的一则新闻中,描述一次战事时说:“这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这张报纸报道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贺胜桥战役
2.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
A
A
《论持久战》书影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目的:当时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内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人民,中国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影响: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进敌后,先后建立晋察冀(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等。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北京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海阳民兵运用灵活的地雷战,配合八路军作战,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生死争夺,使日军防不胜防,闻雷丧胆。地雷品种由拉雷、踏雷、绊雷发展到夹子雷、头发丝雷、丁字雷、水雷、飞行雷等30多种。大小路口、山坡、树林、瓜田、菜园、水桶底、箱子里……到处是地雷,敌人走到哪里哪里响。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作“麻雀战”。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作“麻雀战”。
夜袭战术夜间进行的战斗。利于秘密接近,近战歼敌,出奇制胜。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
3.巩固抗日根据地
三.百团大战
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
烧光、杀光、抢光
时间
地点
目的
指挥者
主要目标
1940年下半年
华北
彭德怀领导100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彭德怀
百团大战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彭德怀(1898—1974)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之一;
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国防及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破袭战
百团大战的战果: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百团大战的意义:
⑴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⑵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⑶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时间
地点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平型关
台儿庄
李宗仁
华 北
彭德怀
平型关
大 捷
台儿庄
战 役
百 团
大 战
战 役
名 称
1937年
9月
1938年
3月
1940年
8月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八 路 军
一一五师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
拔掉据点近3000个,
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
抗战以来中国
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
抗战以来正面
战场的最大胜

有力打击了…
提高了…
振奋了…
课堂小结
陕甘宁延安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建立民主政权
领导人:林彪
重要意义
时间:1940年下半年
领导人:彭德怀
重要意义
达标检测
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A
2.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
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
B
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A
D
6.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湘西会战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