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导体和绝缘体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导体和绝缘体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8 20: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二课,这个单元让学生了解了电与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电是如何产生的。使得学生更加了解世界。《导体与绝缘体》是在学生理解了《简单电路》后的一门课,起到一定的承上作用。本课主要讲解三个内容:第一了解导体与绝缘体,并在生活中能够分出这两种东西;第二是知道水和人体也属于导体,并通过实验证明;第三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组装简单电路,知道了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其次更是知道了如何制作简单的红绿灯,初步的使用到导体与绝缘体的知识。因此,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导体与绝缘体是本课的重点,懂得区分这两者。最后,上学期学生学到的预测也可以在这里得到运用。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起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区分导体与绝缘体,了解其概念;
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测试常见物品的导电性;
知道人体与自然界的水都是导体。
过程与方法:
收集各类材料,感受导体与绝缘体的存在;
培养学生先预测在检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观察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探究、热爱观察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认识常见的导体与绝缘体,并进行预测与检测;
难点:认识到人体与水也是导体。
五、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电线、各类导体与绝缘体、验电球
教学过程:
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一)、复习导入:
那同学们还知道为什么小灯泡会亮呢?(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都有好好的复习,将我们的知识记得很牢,老师要表扬你们这种认真复习的习惯。
(设计理念:本课与简单电路的关系紧密,因此通过复习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现在老师请两个同学上来组装一下一个简单电路。(一个是完整的简单电路材料,一个是缺少一根导线的简单电路材料)
学生上来操作后发现缺少了一根导线,这样便无法使得电路畅通,让小灯泡亮起来。
老师也遇到这种情况,这时老师的身边没有导线,但是却有这些物品。(出示图片)那么,这些东西能够帮助来时让电路畅通起来,让小灯泡亮吗?(学生回答)
预测,填写记录单:
同学们的都有着不同的预测,那么就将你的预测结果写在实验报告单上,认为能通电的你就打勾,不能通电的就打叉。(组长领取报告单,小组讨论后填写)
学生填写完之后,进行展示,将自己小组的预测说来。(注意报告的方式)
材料预测表
(容易导电的“√”,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名称
预测
实验结果
物体名称
预测
实验结果
实验检测
同学们都已经将自己的预测写好了,那么接下我们将进行实验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要提几点要求;(出示要求)
实验物品的两端要接在电池盒、灯泡座的连接点上;
每种物品接入电路,要进行2-3的实验;(提问:为什么?)
实验时间5分钟,实验后整理好实验材料,将通电的材料和不通电的材料分开放;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并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实验结束,整好课堂秩序和实验材料,并及时评价好的小组。
学生汇报结果,是否与预测的结果一样。
不一样说明有时我们的预测不一定都是正确,需要通过实验或实践来进行检验才知道。
总结:
同学们,实验完了,我们看一下我们的桌子,现在桌子上有几堆材料啊?
其中一份是可以让灯泡亮的的,一份是不能让灯泡亮的。
那么,灯泡亮说明什么?灯泡不亮说明了什么?
我们把这些可以通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如:铁钉、钢尺、回形针等;
把不能够通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木头、塑料、橡胶等。
板书: 导体 绝缘体
容易通电 不容易通电
了解水和人体也是导体
导入:我们常常听大人说,不要再手湿的时候去插插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水可能是导体?那么,我们人体是不是也是导体呢?同学们讨论、预测一下。
水是否为导体的实验。(演示)
制作微课,播放微课视频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理解水是否为导体。
(视频内容:首先利用简单电路检测水是否能够让灯泡亮;然后进行对比实验,检测三种水的导电性能,学生可以这时进行预测哪种水的导电性更好;最后得出结论)
(二)人体是否为导体实验。(分组)
(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本次使用验电球进行实验。)
1、首先让学生用刚刚的检测盒进行测试,看看结果?然后再引出验电球。
2、介绍和了解验电球:这时一种检测人体是否为导体的材料。当验电球的两个触电连接到人体时便会开始检测。如果人为导体的话,验电球里面的灯亮起;反之则不亮。
过程:
教师先请几名学生分别进行实验,然后再进行小组的实验。
小组进行实验,小组的成员手拉手,有两名同学分别将手指放到验电球的两个触电上。观察验电球。
得出结论: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导体与绝缘体在生活中应用
由点及面
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哪些东西是导体?哪些东西是绝缘体?电器上哪一部分是由绝缘体构成的。
(学生寻找、回答)
发散思维:找一找生活中的物品,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
(出示图片)
看看这些工具,都有哪些相同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作用?
(思考、回答)
板书:导体:连接电路,让电路畅通。
绝缘体:防止人体触电,避免出现人员的伤亡。
拓展: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有的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电性能下降,而有的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电性能增强。
有的物体随着压力的改变导电性能也会发生改变。(电子称中有应用)
有的物的随着光的强弱改变导电性能也会改变(光控开关中有应用)
安全用电
(出示图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做法是否正确?该如何做才安全?
板书设计:
导体 绝缘体
容易通电 不容易通电
铁钉、钢尺、回形针 木头、塑料、橡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