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泥土的歌
蒙族
维族
藏族背景简介
在西藏城乡,有一种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酒歌。这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相互喝酒、敬酒时所唱的歌曲,可以伴随简单的舞蹈动作,内容包括祈祷、庆贺、喜庆、爱情等。
酒歌的曲目非常丰富,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在许多地区广泛流传。
歌曲风格
开始,在高音区一个欢呼般的同音反复音型之后,藏族音乐特有的抒情曲调便像开闸的流水尽情奔涌。这首短小的歌曲由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落音分别为1、5、3、1,属典型的五声调式。旋法大多级进,并伴有细腻的装饰音。歌中衬词含有一定的寓意,深化了歌曲的主题思想,勉励不怕劳苦的年轻朋友,要像坚实耐寒的嫩苗一样茁壮成长,四季常青。银杯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这首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
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都达尔是一种乐器,但在这首歌曲中,都达尔指的是强壮的哈萨克青年,玛丽亚是美丽的少女。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尔文字)哈萨克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们住的是一种轻便而又易于支撑和拆的毡房。他们的饮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女子们最讲究帽子。未婚女子头戴漂亮的花帽,冬天有时戴皮帽。已婚妇女性头戴方头巾或白布盖头,盖头外披白布大头巾,头巾左上端上佩带一件首饰,并戴耳环、戒指和手镯。哈萨克族人民热情好客。对来拜访和投宿的客人给以殷勤招待。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