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8 10:5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3奇妙的二氧化碳(第一课时)


教材的地位:
《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是学习探究氧气之后,我们身边第二种物质,也是进入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中的重要内容。完成本节内容至少需要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教学目标:
这一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有4点:
1、了解CO2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意义。
2、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下节课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做好铺垫。
3.让学生能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的角度识别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4.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CO2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
学习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归纳CO2的化学性质。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烧杯、软塑料瓶、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
用品: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的石灰水、蜡烛、蒸馏水、蜡烛、火柴。
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目标导学、实验探究及让学生积极阅读、思考与讨论,通过实验探究的观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结合化学组的举措,在课堂中实施课堂检测,做到及时了解,反馈课堂中学生掌握的情况,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流程:
引入新课(5分钟) 新课教学(25分钟) 总结归纳(5分钟) 达标训练(10分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以“雪碧饮料”引入课题,提问:1、人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气体?
2、“雪碧饮料”中的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出发,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重点更为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创新。
呈现学习目标:
1.奇妙之一:自然界中的CO2保持相对稳定。
2.奇妙之二:CO2的“三态”变化和它的妙用。
3.奇妙之三:CO2能灭火。
4.奇妙之四:CO2与水的“魔术”变化。
5.奇妙之五:CO2与石灰水的变化。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目标与要求,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奇妙之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
【讨论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多少? %
如果没有这些二氧化碳能行吗?并说明理由
指导阅读“图2—1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关系图,让学生
完成课本中表2-2内容。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小结】自然界物质循环离不开它。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的知识、日常生活经验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变化关系图,说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一)、奇妙之二: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和它的妙用
【讨论2】:(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请学生观察和闻气味。
1.常温下,二氧化碳颜色、状态、气味?
2.二氧化碳三态变化有何特点?
加压、降温
二氧化碳气体 无色液体
升华(气化) 降温、压缩
固态二氧化碳
3.干冰有何妙用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二氧化碳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从而认识 “干冰”的用途(人工降雨、舞台烟雾、制冷剂)。
(二)、奇妙之三:CO2能灭火
(展示)二氧化碳灭火器,你知道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作灭火剂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测、思考和悬念,专注地观察并引发自觉的交流。
【演示实验1】图2—17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实验现象:
【讨论3】: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奇妙之四: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变化”
(展示)打开可口可乐(或雪碧)的盖子,有气泡逸出。
【演示实验2】:气泡里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呢?如何验证该气体?
实验设计:
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应用: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O2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知识,并引导学生最好能设计出实验方案或摆出事实根据。
奇妙之五: 二氧化碳与水的“变化”
【讨论4】:1.二氧化碳能不能溶于水?
指导学生阅读42页并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归纳、表述能力。
2.二氧化碳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演示实验3】把浸过石蕊试液的4朵小花分别进行实验对比:(1)喷稀盐酸(2)喷水(3)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4)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石蕊变红的可能原因(有水、二氧化碳本身、二氧化碳与水作用后的产物),从而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持续兴趣。
【演示实验4】:图2—13实验
观察现象: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5】: 图2—14实验
观察现象:
反应表达式:
实验结论: ?
归纳:二氧化碳溶于水时少部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但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达到加深和会书写化学表达式的目的并理解问题的原理。
3.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学习反思】:
通过以上学习你掌握了二氧化碳的那些奇妙之处并知道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及用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将它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为了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B、用燃着的木条
C、闻气味
D、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少量的水,盖紧瓶盖震荡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CO2通入石灰水中 B、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CO2通入水中 D、CO2制成“干冰”
3、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的石蕊试液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此时如果进行加热会发生的现象是: ,有关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碳酸钙 + 水
点燃
(2)镁 + 氧气 氧化镁
加热
(3)碳酸氢铵 氨气 + 水 + 二氧化碳
(4)氧化钙 + 水 氢氧化钙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分解反应的有 。(填序号)
【课后作业】
【课后阅读与思考】
【阅读思考1】:在某农村,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家挖了一口井,很深,大约有十四、五米,因为施工人员在施工时曾在井内烧火,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了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剧呢?是谁在作案呢?
【阅读思考2】
资料1: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资料2: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消耗量急剧增加,释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而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因为天灾和被滥砍乱伐而不断减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某些其它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加大气对太阳中红外线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许多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地球的气温上升,将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城市会被淹没;有的地方会炎热得无法居住;气温上升,还会使更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一些富饶的土地将变成沙漠。有的科学家认为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全球厄尔尼诺现象也与“温室效应”有关。
结合上面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温室效应的 ①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有害的一面:
有利的一面:









【板书设计】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五大奇妙
奇妙之一: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保持相对稳定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
(1)、动植物的呼吸(2)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3)微生物的分解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 植物的光合作用
奇妙之二:CO2的“三态”变化和它的妙用。
1、常温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物理性质]
2、干冰气化变成二氧化碳
3、固体二氧化碳称为“干冰”,“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舞台烟雾和制冷剂
奇妙之三:CO2能灭火
1、CO2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2、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
奇妙之四:CO2与石灰水的变化。
CO2+Ca(OH)2 CaCO3 + H2O[化学性质]
(常用此反应来检验CO2)
奇妙之五:CO2与水的“魔术”变化。
1、CO2能溶于水。[物理性质]
2、CO2+H2O H2CO3??????????? [化学性质]
H2CO3 CO2+H2O
二、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备注:
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气化(化学术语)。如煤的气化。(与汽化有差别。)
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它是将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一种过程。









经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化学仪器,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发现和归纳化学知识。
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因此,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和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