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区域地理部分 世界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09年河南实验中学质检)下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以下有关图中信息的正确说法是( )
A.陆地上等温线因温度高而向南弯曲
B.陆地西侧等温线因暖流影响向北弯曲
C.图示国家的各种资源都很缺乏
D.图示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解析】 图中日本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根据图中所示温度数值,可以判断图示季节最可能是冬季。陆地西侧等温线向北弯曲明显,主要是受日本暖流的影响。
【答案】 1.D 2.B
(2009年西安中学摸底)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处闭合等温线内的气温处于( )
A.25 ℃以上 B.15 ℃以下
C.20-25 ℃之间 D.15-20 ℃之间
4.关于图中B、C、D、E四点的正确说法是( )
A.B处气温高于C、D两处,原因是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暖流影响
B.B处气温低于C、D两处,原因是B处地势高
C.B盐度低于E,原因是B海区附近有径流注入
D.B盐度高于E,原因是B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和洋流的影响
【解析】 图中等值距为5 ℃,A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气温比周围低,故A处气温处于15~20 ℃之间。B处气温在20°~25 ℃之间,C处气温在10~15 ℃之间,D为15~20 ℃之间,B处气温高于C、D两处,主要原因是七月份为南半球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海洋气温高,另外,B处有巴西暖流流径,气温高。
【答案】 3.D 4.A
(2009年宁波质检)下图是某大洲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21世纪教育网
5.图中平均地势最高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6.如果地理老师要求你收集甲、乙河流的相关资料,列表比较这两条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点,可以通过查找以下哪些地图来了解?( )
①《中国地形图》 ②《中国水系图》 ③《中国气候图》 ④《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⑤《中国政区图》 ⑥《中国内河航线分布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从水系分布状况看,图示大洲为亚洲,C处平均地势最高。要收集中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点,可以查找《中国地形图》《中国水系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等。
【答案】 5.C 6.A
图中斜线区为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读图完成7~8题。
7.甲国的地形特征为( )
A.以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D.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8.图中阴影部分为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由经纬网可知,这里是南部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德拉肯斯山脉),西北低。阴影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因地处古老高原,牧草茂盛,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7.D 8.D
(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下图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1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c>d>b B.d>c>b
C.c>b>d D.b>c>d
【解析】 对比分析a与其他港口,纬度位置高,获得的热量少,解冻日期晚。b、c、d纬度相近,但b位于大陆西岸,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在0 ℃以上,港口无封冻期。c、d位于大陆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但d受海洋影响较大,最冷月比c处温度高,封冻期比c短。
【答案】 9.C 10.A
2009年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大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成,并正为下一步建立天文台作准备。下图中MN弧为晨昏线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1~13题。
11.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建设中的困难主要有( )
①极度严寒 ②极度缺氧 ③极昼期短 ④暴雪天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2.在冰穹A处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
A.海拔高,气温低
B.暴风雪多,纬度高
C.极夜长,空气稀薄
D.全天空,观测范围广
13.如果图示正是冰穹A处天文观测的最佳季节,则太阳直射点位于( )
A.(23°26′N,180°) B.(23°26′S,180°)
C.(23°26′N,0°) D.(23°26′S,0°)
【解析】 冰穹A地区地处南极大陆内陆地区,且海拔高,气温很低,①正确;冰穹A地区,海拔高达4 087米,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相当,空气稀薄,氧气含量少,②正确。夜晚便于使用光学仪器观测,极夜期长,观测时间长;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天文观测。另外,在冰穹A进行天文观测,只能看到地平面以上天空,不可能看到全天空。由于天文观测使用了许多种光学仪器,漆黑的夜晚便于观测和捕捉目标,所以南极地区极夜期是天文观测的最佳季节。分析图中信息,此时晨昏线的一部分MN和极圈相切,且切点位于180°经线上,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80°。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1.D 12.C 13.A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15.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T B.Q
C.R D.S
16.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4题考查全球洋流分布图,R位于澳大利亚东海岸,附近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15题考查气候类型分布,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其分布范围是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图中Q地符合题意。16题仍是对气候类型的考查,图中的P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全年温度较高,因沙漠热容量较小,其年温差较大。图中①地符合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答案】 14.C 15.B 16.A
(2008年海淀区模拟)读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变化图,回答17~18题。
17.2007年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海域是( )
A.加拿大沿岸 B.美国沿岸
C.挪威沿岸 D.俄罗斯沿岸
【解析】 读图,比较2007年冰层覆盖面积和多年冰层覆盖平均界线可知,2007年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海域是俄罗斯沿岸。
【答案】 D
18.导致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强
C.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D.沿岸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层覆盖面积缩小,这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极冰融化造成的。
【答案】 C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导致图中L地与R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
【解析】 读图可知,L降水量多,为迎风坡,R地降水少,在河谷内,为背风坡。导致L与R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
【答案】 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解析】 通过经纬网判读,该区域为巴勒斯坦地区,M海区为地中海,属大西洋。Q湖是死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是贝加尔湖。该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广东省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下面是某国一组相关资料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简要分析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
(2)简述该国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图三中Ⅰ、Ⅱ处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____,该河段的流向是________,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该河流处于________(丰水期、枯水期)。
(4)A是该国原来的首都,1956年,该国决定将首都迁到当时还是一片荒凉之地的B地,3年后新城建成。该国迁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图四,说出该国首都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
【答案】 (1)该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赤道穿越北部,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该国,此外,该国还有广阔的热带草原,因而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流经该国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河流,使该国水资源非常丰富;巴西高原及亚马孙平原周边山地使河流产生很大的落差,水力资源非常丰富;面积广大,地形多样,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锰等矿产;海岸线漫长,面临浩瀚的大西洋,海洋资源丰富。
(2)人口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北部、西部人口少;北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少;东南沿海殖民开发历史早,人口密度大。
(3)Ⅰ 由西南向东北 枯水期
(4)分散城市职能;加强巴西高(草)原开发;引导人口由沿海向内陆迁移
(5)功能分区明显,突出了城市的政治职能;交通通达性好,铁路、高速公路在城郊经过,又与城市干道相连接;东部湖泊环绕,亲近自然,环境优美;功能区的空间组合充分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形成有特色的“十”字形空间结构形态;工业区布局于火车站附近,同时也位于盛行风(东南风)下风向;各功能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体区、公共绿地等)之间联系紧密,且避免相互干扰。
22.(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联考)2009年2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影像资料是通过 技术获取的,在获取当日,B处盛行风为 ,试分析判断的理由。
(2)试分析比较A、B两处气候特征的异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试运用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解释2009年2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答案】 (1)RS(遥感) 西北风 图中山火产生的烟雾向东南方向飘散
(2)同:都有明显的干湿季节,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异:A处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季,夏季雨热同期;B处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雨热不同期。
(3)北涝:2月,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南移,北部受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带来降水)。南旱:2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23.(上海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2009年7月23日,两艘德国货船从韩国向北行驶,经白令海峡,成功通过以往无法通航的“东北航道”,于9月7日抵达俄罗斯扬堡港进行休整,最后抵达目的地——荷兰鹿特丹港。(14分)
(1)两艘货船选择这一时段试航北冰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艘货船顺利抵达扬堡港休整时,当地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白昼逐日延长
B.昼长夜短,白昼逐日缩短
C.昼短夜长,黑夜逐日延长
D.昼短夜长,黑夜逐日缩短
(3)示意图中,①、②两地分别位于两种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区,其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②地的为__________________。①②两地相比,人口密度较大的是________地,其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少年来,欧亚贸易的海运主要通过“南行航道”。“南行航道”沿线依次经过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________文化圈、________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和东亚文化圈,促进和推动了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繁荣。
(5)与“南行航道”相比,“东北航道”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北冰洋沿岸地处极地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海水易融化,利于船舶行驶。
(2)B
(3)游牧业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② 水热充沛 土壤肥沃
(4)伊斯兰 南亚
(5)航程明显缩短,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但仅夏季可以通行,通航时间短,沿途浮冰对船只航行存在安全威胁。
课件14张PPT。一、七大洲的气候特征二、七大洲河流特征比较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