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必修2 第一、二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下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甲市可能是(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结合题干叙述可知:甲市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所给的四个城市中,上海符合这种情况。结合图分析可知,①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
【答案】 1.C 2.A
(北京东城区2010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目标检测)下图为欧洲西部某沿海城镇功能分区图,图中的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海防堤是为应对海平面上升1米而设计的。据此回答3~5题。
3.从服务功能、环境保护等角度考虑,图中①②③功能分区最合理的是( )
A.①住宅区、②工业区、③商业区
B.①工业区、②住宅区、③商业区
C.①商业区、②住宅区、③工业区
D.①住宅区、②商业区、③工业区
4.图中( )
A.②区的东西宽度最大为4千米
B.①区与③区的最小高差约为2米
C.城市地势北高南低
D.海防堤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台风袭击
5.该城市居民担心海平面上升带来不良影响。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长时间的降水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板块运动使陆地下沉
D.气候变暖,极冰融化
【解析】 第3题,①位于市中心,人流量、车流量较大,因此适合发展为商业区;②位于市中心的外围,既便于购物,也便于上下班,适合发展为住宅区;③位于沿海地区,也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中,对城市环境影响不大,可以发展为工业区。第4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①周围存在一闭合的等高线,其最高海拔范围为4~6米,③地海拔为0~2米,故两地的高差应介于2~6米之间,最小高差约为2米。第5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该地海拔较低,易被上升的海水淹没。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3.C 4.B 5.D
(2009年广州测试)图甲是我国200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乙是我国不同时期三个年龄组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能正确反映图甲时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图甲中,图上有几处明显的凹陷处,影响M处的成因是(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水平 D.人口政策
【解析】 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年增长率应逐年下降,而老年人口的增长趋势加快,C正确。M处出现明显的凹陷,说明人口增长突然放慢,2005年,20~24岁的人口出生的时间大约是1981~1985年,此时正是我国强有力地实施计划生育的时间,D正确。
【答案】 6.C 7.D
下图为某市用地略图,其中c为高新工业区,城市北面多为盐碱地,东面和南面以高产田为主。据此完成8~9题。
8.假如该城市工业布局较为合理,则这里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该城市工业区发展的延伸方向,主要是( )
A.沿河流流向 B.沿交通干线方向
C.沿地价变高方向 D.沿地势倾斜方向
【解析】 工业区应该位于该区域盛行风向的下风向,由于该区域的工业区都在城市中心的北部,因此盛行风向不可能为北风。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平时所学的理论可以得出结论,工业区沿交通干线分布,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答案】 8.C 9.B
下图表示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巴西、埃及、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九国从1973年至1986年以及1987年至2000年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增长速度。据图完成10~11题。
城市化速度增长率(%)
10.导致图中某国两个时段内的城市化年增长速度均为9国中最慢的主要原因是( )
A.能源短缺,影响了城市化速度
B.城市化水平高,增加的空间不大
C.工业基础弱,延缓了城市化速度
D.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政府采取措施宏观控制
11.在从第一时段(1973~1986年)到第二时段(1987~2000年)间城市化速度减慢的国家中,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A.英国 B.墨西哥
C.巴西 D.日本
【解析】 读图可知,英国在两个阶段内城市化年增长速度均为9国中最慢,原因是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增加的空间不大。同时,由图可知,第二阶段日本、巴西和法国的城市化速度是减慢的,但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答案】 10.B 11.D
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A地区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资源短缺
C.河流稀少 D.气候炎热
13.美国有些居民从人口潜力大的地区向人口潜力小的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就业条件较好 ②经济发展缓慢 ③气候条件优越 ④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A地区为美国西部高原山区,地形崎岖,因此人口潜力指数比较小。美国有些居民从人口潜力大的地区向人口潜力小的地区迁移主要是在交通设施改善后,特别是交通的通达度高、高速公路日益发达的状况下,人们更加重视生存的环境质量,所以一些原先较为偏僻的农村由于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高吸引了大量的城市人口迁入。
【答案】 12.A 13.C
读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4~15题。
14.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下列因素与郊区城市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业现代化使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增加
D.城区与郊区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解析】 第14题,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一般是“集市——乡镇——小城市——大城市”;从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过程来说,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第15题,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是因为城市居民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等原因出现的。
【答案】 14.A 15.C
(2009年杭州模拟)读1972和1982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与生育率关系图,回答16~17题。21世纪教育网
人均收入(美元)
16.此图说明( )
A.生育率与人均收入增长成正相关
B.生育率与人均收入增长成负相关
C.此期间内亚洲许多国家生育率下降幅度慢
D.此期间内亚洲许多国家人均收入增长快
17.图中亚洲国家中此期间内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是( )
A.中国 B.泰国21世纪教育网
C.韩国 D.马来西亚
【解析】 从图中曲线含义能看出,随人均收入的增加,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即二者是负相关的关系;图中还能看出,亚洲的中国、印尼、泰国、缅甸等国家人均收入增长较慢,但生育率下降很快。韩国的人均收入由1972年的900美元左右,到1982年增加到接近1 700美元,增长要快于其他三国。
【答案】 16.B 17.C
(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下图中图甲表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8~20题。
18.关于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19.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 )
A.Ⅰ阶段 B.Ⅱ阶段
C.Ⅲ阶段 D.Ⅳ阶段
20.该城市在今后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8题,图甲所示的城市,人口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较低,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但该市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数量仍在增长。第19题,根据纵坐标可知,Ⅱ阶段的人口出生率较低;根据横坐标可知,Ⅱ阶段的人口死亡率较低;故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符合图甲中城市的人口增长状况。第20题,由于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今后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此外,针对我国人口众多的问题,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答案】 18.D 19.B 20.B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 , 。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 。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解析】 河流有供水和运输功能,是早期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目前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商务区展开,属于集中式;以河流或路线为界,可以分成重工业集中区、轻工业集中区,也可以称为组团式。高级住宅区一般要在上风向、河流上游,与各种主要运输路线保持适当距离,自然环境优美等条件是最佳的选择,结合上述分析,故P是理想的选址。石油化工工业有较大的污染,要求运量大,所以避开上风向、位于河流下游,接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甲地,是建设石油化工城的适宜位置。卫星城可以将部分城市职能分散,对各种城市问题都有缓解和解决的效果。
【答案】 (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 P
(3)甲 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22.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反映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呈现的总趋势是什么?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2)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3)图中反映出我国农业生产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4)中国加入WTO后,为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解析】 该题以图作为材料,涉及的人口、耕地和粮食问题均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该题又涉及历史和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农业粮食生产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也与土地等资源存在紧密联系。因此在解此题目时,要善于捕捉材料信息,搞清问题的实质,联系相关的历史、政治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 (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及其装备有了显著改善;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外开放加快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
(2)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的错误,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因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一度大幅度下降。
(3)耕地面积继续缩小,而人口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继续增长,人均耕地继续减少。
(4)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中一项基本制度确立下来;实行科教兴农,使我国农业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和水资源,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产业化经营,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并充分利用WTO的规则,保护农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23.(2009年湖南联考)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公布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达到13.062 8亿,与200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2.26%,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结合下图甲、乙所示回答问题。(14分)
(1)由材料及图甲可看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具有__________等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
(2)由图乙判断,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________年。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4)在人口问题上,我国仍应坚持实施________的基本国策。
【解析】 读懂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曲线图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是解题的 关键。第(1)题,从图中曲线看出我国人口增长呈现代型的三低态势;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总数达最多。第(2)题,从金字塔可以看出在2000年有两个人口年龄高峰;一是20~30岁人口较多,二是5~10岁人口较多,若婚育年龄为25岁,到下一个高峰时间为2015~2020年。第(3)题,未来我国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基数大造成人口数量和就业人口多。另一方面,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经济水平提高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造成社会压力大。第(4)题,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仍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
【答案】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028(±2)
(2)2015~2020
(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负担重。
(4)计划生育
课件6张PPT。城市区位及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
城市区位包括城市位置和城市分布。城市建在哪里,城市分布状况如何,取决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具体图解如下:
2.城市的地域形态
城市的地域形态受地形、河流和交通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团块状(北方平原地区的城市)、条带状(兰州)和组团状(重庆)等形态。如下表: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三种,即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