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判断一些现象或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是看其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有人、财等承灾体(如下图表所示)。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形成 (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卷)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 (1)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地震可诱发海啸、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按题目要求答出其中属于地质灾害的就可。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可由极重灾区图例分布特点得出。(2)由题干获取堰塞湖的成因,并联系唐家山堰塞湖是由汶川地震引发了滑坡阻塞河道形成的。综合考虑唐家山堰塞湖周围的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特点,可顺利突破该题。
【答案】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1.(2009年合肥质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31.0°N,103.4°E)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最大地震烈度达11度。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地震震中分布图。
(1)当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距离震中越近的地方,烈度越____;影响烈度的主要因素有震级、_____、_____、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2)印度洋板块向________方向运动,挤压________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隆升中的青藏高原挤压四川盆地,从而发生汶川地震。
(3)读材料二可知,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________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地震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次生灾害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 震源深度 震中距 (2)东北 亚欧
(3)华北 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或者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4)滑坡 泥石流 阻断交通,增加救援难度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2009年临沂统考)读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200 km2,毁损房屋20间,死亡人数20人;在乙图所示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1 000 km2,毁损房屋500间,死亡人数300人。造成这种灾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解析】 同样的灾害强度下,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比如建房、耕作等)强度和范围越大,高风险区的经济密度越大,则灾情越大;反之则灾情越小。人类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
【答案】 (1)①乙图所示时期河流两岸土地被广泛开垦。②乙图所示时期河流两岸城镇密集,人口密度增大。③乙图所示时期水土流失加重等。
(2)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
2.(2009年海口质检)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环太平洋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一带。这两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
材料二 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会引起洪涝灾害;在山区会引起山洪爆发,诱发滑坡、泥石流。
(1)分析材料一所述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点?并说明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的机理。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 (1)①这里是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火山;②这里是世界高大山脉集中地带,山高坡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③这里气候复杂,大气运动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水、干旱、台风等灾害;④各种灾害相互作用,又能产生海啸、风暴潮等灾害。
(2)材料二说明自然灾害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特点。暴雨可增加山坡重力负荷,过多水分渗入地下软弱面,使山坡失去平衡,发生滑坡后暴雨产生的流水侵蚀力更强。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加剧灾害的发生。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1.(2009年临沂模拟)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975~2001年自然灾害次数统计(%)
灾害
类型
非洲
美洲
亚洲
欧洲
大洋洲
各类型
统计
气象类
灾害
11.9
19.0
27.1
10.0
4.3
72.3
地质类
灾害
0.9
3.7
7.8
2.7
0.9
16.0
生物类
灾害
6.7
1.2
3.1
0.5
0.2
11.7
各大洲
统计
19.5
23.9
38.0
13.2
5.4
100
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比重。
(1)亚洲的气象灾害发生的次数在各个大洲中位居首位,说出发生在亚洲的主要的气象灾害,并选取其中典型的一种气象灾害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首先明确亚洲主要的气象灾害,在这些气象灾害中最典型的应该是台风。第(2)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结合世界板块的分布规律分析即可。第(3)题,非洲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该区气候干旱关系密切。
【答案】 (1)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台风、暴雨、洪涝、寒潮等,最典型的应属于台风。亚洲距离台风产生最频繁的地区——西北太平洋最近,最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特点是干热的气候特征,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地震局承办的“2008年防灾减灾论坛”于2008年9月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开幕。“2008年防灾减灾论坛”主题为“防灾减灾与应急对策”。
材料二 受热带低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省2008年10月12日到15日早晨出现持续强降雨。海口、文昌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500毫米,市中心城区被淹,交通大面积瘫痪,不少居民家中被淹,人们出行及日常生活出现严重的困难。
(1)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巨大,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2)此次海南省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之长、降雨面积之广,为历史少见。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原因是(双项选择)( )
A.南海热带低压移动缓慢,长时间在海南近海徘徊
B.南海热带低压势力强大
C.北方弱冷空气与热带低压冷暖系统相互作用,大气上升运动明显加剧
D.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快行冷锋
(3)简要分析海口市中心城区被淹的主要原因。
(4)此次洪灾中海南省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受灾严重,这主要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 第(1)题,考查基础知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自然异变作为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客体。第(2)题,形成暴雨的气象条件包括冷锋、 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的出现等,此次天气系统称为热带低压,可见其势力并不强大,只是同时还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造成强降雨。第(3)题,城市洪水的发生应从降水与排水两方面考虑。第(4)题,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海南地形中间高四周低,东部地区为迎风坡,降水量大。
【答案】 (1)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灾害的受灾体。
(2)AC
(3)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海口市地处沿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四周为海洋,地下水位高,下渗量少。
(4)地形 自然灾害的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3.(2009年临沂质检)下面是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仅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请对比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 (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泄洪能力降低。21世纪教育网
(2)①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②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4.(2009年福州调研)人民网2006年2月18日消息,菲律宾东南部地区大雨不断,结果造成一个居住着2 500多人的村庄17日遭受特大泥石流袭击,至少有1 500人在本次灾难中失踪。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菲律宾的气候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 )
A.海洋性 B.季风性
C.大陆性 D.复杂性
(2)菲律宾本次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等。
(3)泥石流是一股泥石洪流,在瞬间爆发,多发生在___________。
(4)菲律宾常见的自然灾害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引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6)应对滑坡、泥石流的合理措施是( )
A.增加城市建设 B.开垦梯田21世纪教育网
C.植树造林 D.挖沙采金,加快经济建设步伐21世纪教育网
(7)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合理和经济发展过快 ②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 ③人类排放二氧化碳过多,温室效应日趋增强 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菲律宾是一个群岛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该国地质灾害、气象灾害频发;乱砍滥伐、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式又使得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滑波、泥石流这些常见的地质灾害多分布在各种自然要素的交界地带,人为因素越来越成为各种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答案】 (1)A
(2)连日暴雨、轻微地震、崎岖的地形、植被破坏
(3)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
(4)地震、火山、台风
(5)泥石流 滑坡
(6)C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