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 选修6 环境保护第三讲 环境污染及防治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 选修6 环境保护第三讲 环境污染及防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27 17:23:00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水污染及其成因1.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防治石油泄漏。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3.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污染物来源: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施工、汽车尾气等。
②危害: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引发传染病,患“尘肺病”,引起恶性病变。
(2)酸雨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等。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2008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 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 见图1。
资料三 见图2。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月。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原因。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把图中三条折线对应的混浊天数相加,可以看出,12月混浊天气日数最多,7月最少。第(2)题,工业废气、交通工具的尾气、阴雨天气都会使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多,近地面的逆温会导致空气对流不畅,加剧大气污染。第(3)题,工业区的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导致SO2含量增多。第(4)题,要学会“针对问题找措施”,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NOx、SO2、PM10的排放较多,因此可以通过“节能、减排、绿化、治污、法规”等措施进行治理。
【答案】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他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 见下图。
近20年来导致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污染类型构成资料二 见下图。
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解析】 (1)从资料一污染物类型的构成比例可以看出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2)据资料二可分析得知BDE项正确。(3)饮用水安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4)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应从水源地的保护、供水体系的管理、法制监督、公众的保护意识等角度来分析。
【答案】 (1)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2)BD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防控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出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1.(2009年苏锡常镇调研)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平均月混浊天气日数等一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    月,最少的月份是    月。
(2)简析产生上述特征的原因。
(3)若图b中A、B、C、分别为图a中甲、乙、丙三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图c为该地区风频示意图,则合理的匹配是(填字母):      为甲监测站,    为乙监测站,
    为丙监测站。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12 7
(2)7月为我国夏季,雨水多,带走了悬浮颗粒;夏季植物茂密,吸烟滞尘作用强;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数量;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混浊物不易扩散。
(3)B C A
2.(2009年苏锡常镇调研)读世界各地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图甲)、欧洲工业废气扩散图(图乙)和2006年中国降水pH分布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图乙分析欧洲北部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
(2)读图丙,降水pH小于5.0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    (最少写3个)。
(3)上述省级行政区pH偏低的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共同的人为原因是
以    为主要能源。
(4)在防治酸雨方面可采取什么措施?
【答案】 (1)西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均消费水平高,酸性气体排放量大;由于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废气向东北方向扩散。
(2)浙江、江西、广东、湖南、贵州、重庆
(3)气候湿润或降水量大 煤炭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单位产值能耗;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水能、核能、天然气)所占比重;实施清洁生产,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3.(2010年3月山东临沂高三质检)【地理—环境保护】201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问题。
材料二 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
(2)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21世纪教育网
(2)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交通拥堵。21世纪教育网
4.(2009年龙岩模拟)我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深度酸化、盐渍化,砷、汞、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较高,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残留严重,这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污染物的来源有    、    、      、    、    、    。
(2)各种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超出    能力,就会造成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    、    的原则,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      ;其次是提高土壤自净能力。
(3)对于受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防治的根本方法是                。
【解析】 土壤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烟尘、废气也是污染源之一。土壤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加大对土壤的保护力度。重金属污染极难消除,要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该问题。
【答案】 (1)农药 化肥 垃圾与污泥肥料 汽车尾气 污水灌溉 粉尘沉降
(2)土壤自净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土壤污染源
(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