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3.2-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3.2-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12-11 10: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江宜昌水文逐月径流量变化图,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
2、运用中国的径流带分布图,说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
4、说出我国合理配置水资源的主要措施;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概况,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5、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树立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影响及对策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讨论探究法。
【教具准备】电脑、白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展示 利用《助学》70页的《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学 利用《助学》70页的《学习过程》,展示自学中的困惑。 带着问题学习新课
感悟导入 视频:干旱的西北和水循环 首先看《干旱的西北》视频,学生感受一下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境,接着再看水循环视频 之后提问,水资源是什么类型的资源?水资源是怎样循环的?“水球”为什么会闹水荒呢? 【衔接与过渡】:既然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学生感受一下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情境,理解“半夜出门去翻山,翻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一首民谣,它诉说山区百姓的无奈,也道出了西北山区人民饮水的艰辛。 学生回答:水资源是可循环的,是可再生资源,利用下图分析水资源循环过程。 学生试着讲:海平面受到光照,液态水被蒸发成水蒸气(即大气水),大气水被风吹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降到地面上,地面上的水汇集到小河里,小河的水再流入大河,大河的水再流入海洋。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习。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用水便捷,手只需轻轻一触,就可获得清澈的水,看到视频他们也感觉不可思议,中国还有这样的地方。 用干旱和水循环,这两个相对的事物作对比,既然可再生,为什么干旱缺水,形成悬念 用反问创设情境,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了解水资源。
合作探究 水资源的分布 (一)时间变化 【探究一】1、我国水资源时分配有何特点?为什么?2、解释:我国北方有句谚语叫“春雨贵如油”? 3、从图中可看出水资源变化特点 (二)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探究二】1、找出丰水带、多水带、平水带和缺水带、少水带、缺水带,说说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为什么?2、比较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资源状况 【探究三】我国南方和北方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合状况有什么不同?这对北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过渡与衔接】为防治旱涝灾害、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合理配置水资源 【探究四】1、怎样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2、怎样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最重要工程 指导学生观看视频 展示南水北调线路图, 指导学生上讲台指图产。 (1).找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调水的目的地。(2).结合华北平原的降水量、人口、耕地等情况,说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 【归纳】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共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目前,东线和中线工程已经全线通水。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使得一些 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例如,华北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45%,工农业生产发达,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6%。水资源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水北调的东线和中线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地区,解决了京津冀及沿途地区用水问题。【过渡】同学们知道我们枣庄的空中降水,降到地面的水最后流到哪里去了? 保护水资源有一首歌谣反映了淮河水质变化的过程: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洗衣灌溉, 七十年代水质变坏, 八十年代鱼虾绝代。【新闻调查: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通过的调查和发现,你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和水污染现象? 【归纳总纳】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季节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浪费和污染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加大,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因此我国水资源危机。【提问】:你认识这个标志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个标志有什么含义?请你说说在节约用水上有什么金点子?【归纳】绿色是整个是地球,白色是手,节约每一滴水才能使地球变成绿色的家园。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节水小窍门。我们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保护地球的水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小结】针对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同学都想了不少办法,更重要是从我做起,从每一个人作起,节约水资源,通过这节探讨,相信大家能进一步认识到水孕育地球上一切生命,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现在自然界赐与人类的宝贵财富已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应在实际生活中更加注意保护,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怎样做?留给大家课下思考。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现场调查:家乡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请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建议! 读我国北方和南方降水柱状图 学生读上图降水柱状图可看出: 我国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天上下雨,地上流,因此水资源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我国春冬降水少,特点是北方春节增温快,蒸发量大,干旱缺水。 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读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图 学生代表回答: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我国水资源分布也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学生先观察思考1分钟,然后再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有专门作记录的同学,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可共享这个本子: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水土配合欠佳,加剧了北方缺水的程度,限制北方经济的发展。 学生读图得出结论:修建水库等蓄洪工程水库可以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跨流域调水、 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 南水北调让学生阅读课文及地图,上讲台介绍南水北调工程及东线和中线调水的目的地。 东线从扬州江都沿京杭大运河输水不,输水线终点是天津。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调水,输水线中终点是天津和北京 小水沟到峄城沙河,峄城沙河的水流到京杭运河,再流入淮河。 歌谣了解淮河的水质是怎样变化的。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学生回答: 乱扔方便袋, 河湖里有养殖场排放的污水, 洗衣、涮碗等洗涤剂排入下水道,下水道的水再排入河湖里, 农民种田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田水排放到湖里也污染河湖水。 学生回答:还有浪费现象 洗澡时,有些人打肥皂时,淋浴头都开着, 冬季水管冻裂漏水, 农田灌溉用水时,大水漫灌,常流水。 学生回答: 有的学生说:提示我们时时刻刻节约用水;有的学生说上:上有一滴水,下为一条河——滴水成河;有的学生说:用手“接”水,就是节水,“接”——节,我们应该这样做:做好宣传 推广节水技术,以色列的农业奇迹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污水处理等。生活上也有节水小窍门 由前面学习的气候中降水时间分配为切入点,看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学生很容易接受。 “天上下雨,地上流”让学生理解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 让学生复习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有专门作记录的同学,把每位同学发言,都如实记录下来,小组成员共享讨论成果, 让学生理解怎么能让多的水到少的 时间用。 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怎么让水资源多的地方水运到水资源少的地方。 用微视频介绍南水北调,学生很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上讲台指图,锻炼胆识,培养学生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社会调查材料回答。 歌谣也是同学们喜欢一种呈现方式,能够提高兴趣,加强记忆 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作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善于观察,学习身边的地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分组讨论后启发学生主动回答。 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
巩固训练 【讨论】1、你的生活中或你周围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2、在怎样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方面,你可以做什么?3、是不是为了节水就不用洗衣机了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拓展训练,有利于提升能力
测试评价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水、深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B、河水、冰川水、浅层地下水 C、河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D、冰川水、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水 2、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春多、冬秋多B、夏秋多、冬春少 C、夏春少、冬秋多D、夏秋少、冬春多 3、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和最缺乏的地区分别 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西北地区C、北方地区、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4、下列地区,水、土资源配合紧张的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为了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配,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B、治理水污染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 6、下关于南沙新乡市工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华北和西北地区 B、分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 C、东线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 D、目前三条线路已全部开工 分组讨论,代表学生比赛 比赛是一种好评价方式

【教学小结】用两个视频导入:干旱和水循环这两个的事物作对比,水资源既然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还会出现水资源危机呢?为什么还要节约每一滴水,形成悬念,学生情绪一下子高涨,迫切需要了解水资源。然后再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和浪费,随着工农业迅猛发展,人们生活需求量加大,及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占有量小等方面展开,在节约用水方面,从日常生活中事例入手,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有利于学习发散思维的培养。
【板书提纲】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