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 选修6 环境保护第四讲 生态环境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 选修6 环境保护第四讲 生态环境保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27 17:23:00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1.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3.举例说明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森林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2.森林的保护
(1)国际: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2)中国: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2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3)民间:植树造林,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草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2)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
(1)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1.灭绝的原因
(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2)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
2.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1.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的分布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其联系如下图: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主要原因是  、    。
(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    、    等生态价值和    、    等经济价值。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
【解析】 从图2中分析可知,该湖湖面面积呈逐渐缩小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围湖造田。中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淤积于湖中使湖面也有缩小的趋势。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湿地具有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护、调节气候,以及供水、航运、水产养殖业的作用。洞庭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注意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以及防治污染的工作。
【答案】 (1)变小 围湖造田 泥沙淤积
(2)调蓄洪水 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 供水(蓄水) 水产业 航运
(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
(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答案】 (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次生盐碱(渍)化。原因: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原因:风力搬运堆积。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1.(2009年南通调研)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2)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东北 西南 东南
(2)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
(3)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答对4点即可)
2.(2009年三明调研)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控制其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小,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的原因有          和         。
(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3)当地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
【答案】 (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2)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小,水位下降,部分河流干涸,青海湖生态系统中“水—鱼—鸟”生态链条的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的退化。(合理即可)
(3)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植树造林等。
3.(2010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联考)【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9年12月7~18日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目前,我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经济、提高科技水平和改善民生是首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在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1)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新加坡对这一问题尤为关注,试从交通角度进行分析。
(2)据材料分析我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阻力有哪些?
【答案】 (1)北冰洋海冰融化将适合航行,缩短亚欧两大洲海运路程,马六甲海峡失去了亚洲联系欧洲、非洲海上必经之路的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结构短期很难改变;受资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开发新能源的能力弱,能源利用率较低。
4.(2009年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近年来,海南省红树林面积一直呈现锐减的趋势。红树林不仅在数量上减少了,而且在抗风浪、固提坝、抵御自然灾害和维护沿海生态安全的功能上也大为减退。
材料二 下图为毛里求斯区域图(左图)和海南岛区域图(右图)。
(1)下列描述中属于红树林的生态功能的是________。
A.促使泥沙淤积
B.减缓水流速度,使沿海地区洪涝灾害频发
C.减轻海浪、风暴潮对海岸带的侵蚀
D.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2)目前海南省红树林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
A.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B.海水污染
C.海水盐度变化
D.过度的围海造陆和渔业养殖
(3)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毛里求斯岛的海岸类型属于________。
(4)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毛里求斯沿岸受影响却很小,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ACD
(2)ABD
(3)生物海岸
(4)距海啸中心区较远;岛屿周围被珊瑚礁环绕,具有减轻海浪侵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