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主要表现
环境问题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对矛盾的冲突。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特点 (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图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归纳图中濒危物种分布国家的地理位置特点。
(2)分析印度尼西亚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
【解析】 读图归纳地理位置特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濒危物种数量较多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考虑。
【答案】 (1)低纬度或热带国家;岛屿或临海国家。
(2)物种丰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其生存环境;人类过度捕杀。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A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 、 。据因果关联关系,在三者中 是引起其他两者的直接原因。A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 ;出现该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C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 ,该地此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区域为西藏、云南、四川、贵州,A处为横断山区,这里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植被破坏以及由其引起的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锐减。造成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为地质、地貌条件,人为原因为对植被的破坏。第(2)题,B为青藏高原的河谷地区,主要生态问题为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原退化和土壤侵蚀问题,该地脆弱的生态是其潜在的自然原因。第(3)题,C位于云贵高原地区,该地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为酸雨,是该地的气候、地形、土壤、能源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1)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 生物多样性锐减 森林破坏 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较大 人民生活贫困,过垦、过伐现象严重
(2)草地退化,土壤侵蚀 属青藏高寒区,生态环境本身就十分脆弱
(3)酸雨 ①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②地形: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③土壤:多酸性土壤;④南方城市密集,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燃煤量多,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1.(2009年盐城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表(“●”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环境问题
省级行政区
A类
B类
C类21世纪教育网
D类
广东
●●●●
●●
●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川
●●●
●
●
●●●
新疆
●●●●21世纪教育网
●●●
●
山西
●
●●
●●●●
●●●●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质量指标
城市
污染指数
主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等级
太原
130
TSP
Ⅲ 1
深圳
132
NOx
Ⅲ 1
珠海
58
TSP
Ⅱ
重庆
128
SO2
Ⅲ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珠海、深圳同属珠三角地区,但珠海空气质量更好,简述其原因。
【答案】 (1)土地荒漠化 深居内陆,降水少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2)酸雨 重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北方地区风力大,降水少 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沙尘呈碱性,与空气酸性气体中和(答两点即可)
(3)工业、城市规模相对较小;距澳门近,以第三产业为主;治理力度大;政府管理力度大。(答对2点即可)
2.(2009年日照统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0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阐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该书同时指出,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
材料二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年排放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材料三
(1)从1950年到2002年,我国排放温室气体总量整体呈 趋势。
(2)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全球 效应将加剧。对此,我国可以采取 、 、 等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
B.我国的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期很难被大幅度改变
C.我国难以逾越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D.受我国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限制,技术改进困难
(4)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责任。中国为什么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
【答案】 (1)上升
(2)温室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采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改善能源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 进行国际合作(写3项即可)
(3)ABD
(4)由于各国历史责任、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能力大小等不同,发达国家历史累计排放和当前人均排放量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并率先减少排放,还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尽可能少排放温室气体,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合理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国最贫困地区之一的陕西省北部的曹辛庄,大多数家庭都用煤炭取暖做饭,就像中国偏远农村常见的那样。但这个小村庄里有四户人家不必拉煤,一头猪、一个发酵池、一根输气管和一台发电机就可以供应一个五口之家生活用能,甚至还能把多余的卖掉赚点外快。
材料三 下图为1980年至2008年该村庄农业部分变化情况示意图。
(1)材料一所示地区农业发展符合________农业发展模式。
(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我国沼气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由材料三可得,该地区农业部门的结构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这对当地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4)与“大多数家庭都用煤炭取暖做饭”相比,这个小村庄里的这四户人家的做法有哪些优势?
【答案】 (1)生态
(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农业大国,我国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而且农村地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为农村沼气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在的市场。
(3)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从生产上看,由于实现多种经营,当地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由于从生活上看,相互利用废弃物,当地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由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合理即可)
(4)①在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的同时,粪便等发酵后剩余的沼渣是良好的肥料,可减少化肥的使用;②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比燃煤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少得多,有利于净化空气。这种做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2009年三亚模拟)去年以来,“三鹿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全国许多地区都出现了“结石婴儿”,大量奶制品公司相继查出奶粉、牛奶等含有不同程度三聚氰胺,一时间人们谈奶色变。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作为添加剂,可以使原奶在掺入清水后,仍符合收购标准,所以被不法分子用来掺假谋利。
材料二 下图为“三鹿奶粉”事件中临床诊断的患病婴儿全国分布示意图。
(1)全面清洁生产应包括 、 、 三个方面,忽视了哪一方面都将是不全面的清洁生产。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你认为对企业可采取哪些环境管理的手段。
(3)如何保证清洁的奶源?请谈谈你的建议。
(4)材料二信息的获取主要是运用了 技术,技术人员运用该技术可以对“三鹿奶粉”事件的病例分布情况进行 分析。
【答案】 (1)清洁的原料 清洁的生产过程 清洁的产品
(2)国家和政府 ①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环境;②运用税收、征收有偿使用费以及奖励、罚款等经济手段间接管理环境;③运用行政手段,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管理;④运用技术手段,对原材料、产品进行检测、监控等。(2点即可)
(3)建立奶牛饲养的技术标准,对奶牛饲养设置门槛;集中管理,统一饲养,统一采奶,严格检验;对运输、储存等环节实施严格监控等。(2点即可)
(4)GIS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