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必修二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讲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必修二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讲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27 17:23:00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一讲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1.了解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2.了解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和信息联系以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产业活动的区位特征,与 和 密切相关。
1. 和 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密切。2. 受自然条件的 ,可有多种区位选择,其所需原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近半个世纪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 国家转移到 国家,是为了 。
3. 和 的区位与地理环境 ,其区位主要指向 。产业特点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矿业工业生产区位限制较少发达发展中降低成本商业服务业关系不大消费人群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原因: 的地域差异和区域 的不平衡联


式生产
协作
(工业
联系) 之间的联系:如布匹生产……
相对独立的 之间的联系:
 如汽车、飞机制造……
复杂工业生产链、配套企业和相关科研部门、
 服务业的之间的联系:如钢铁工业区商贸
活动 区际贸易(国内)
国际贸易 科技与信息联系现代物流业:环节、特点
 (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意义:①
  ,
 ② 和 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多道工序零部件工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协作商贸活动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1.产业活动的 导致产业地域的形成。
2.工业地域总是 与 因素并存,规划建设时,必须强调 、扬长避短,发挥 克服 。
3.工业地域布局要发挥当地的 、 、地理区位、劳动力、科技人文优势。地域分工优势条件限制性因地制宜地区优势 限制性因素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各产业部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按疏密进行比较记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说明:箭头的粗细表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疏密。工业的分散和集聚 一般来说,具有工业联系的工业往往导致它们在地域上的集聚现象。但并不是说,只有集聚才能说明它们有联系;也不能说,形成工业分散现象的企业之间就没有工业联系。这是因为:第一,工业联系首先发生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关系的工厂之间,而它们之间的联系既有可能是由于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也可能是由于许多工厂为同一种产品生产不同的零部件,各厂家之间虽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但最终会与组装厂家发生联系。而后者的工人之间就可能出现工业分散现象。另外,工业联系也可能发生在非生产上的联系或信息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也导致工厂未必共存于同一地域。第二,如果有着工业联系的工厂所用的原料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或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建立跨区、跨国的公司,同样可能出现工业分散现象。第三,由于工业联系而形成的工业集聚,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如果老工业区在能源、空间、市场等方面出现饱和,工业分散现象同样也会出现。可见,集聚与分散的工业均可以存在着各种工业联系。这就是从工业联系的种种根源辩证地看待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商贸联系的发展、分类及与物流的关系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右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解析】 (1)由经纬网和大陆轮廓特征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中南半岛,阴影部分位于沿海、河流沿岸及三角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农产品是稻米。(2)图中的甲国为越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但人口密集,山地热带(季)雨林丰富,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不适宜发展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选项中的汽车制造、精钢锻造、软件开发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家具制造业,从投入看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从影响的主导因素看属于市场指向型,越南恰好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答案】 (1)C (2)D 区位与布局的差异
区位和布局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两者都强调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影响布局的因素也就是区位因素。但区位强调客观存在,布局强调主观安排;区位强调微观,如某个农场、某个工厂、某个城市的区位,布局强调宏观,如农业、工业、城市的总体布局。1.(2007年全国文综)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 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回答(1)~(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解析】 第(1)题,阳光房是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来保持较高的温度,改变的是自然条件中的热量。第(2)题,海拔较高的地方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温较低,不利于蔬菜生长。若搭架盆栽,植物生长不再受地温影响,而是受气温影响,由阳光房的温室效应可知,气温较高,因此蔬菜搭架盆栽后可生长。【答案】 (1)A (2)C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下图展示了某一假想区域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的变化情况,读后分析思考。
(1)A工业区的主导工业部门是    工业,从图中可看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    、    。
(2)B若为一港口,则其近年工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3)工业由A区向D区扩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D区可能借助A区的电力工业发展     (工业部门)。
(4)C区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
(5)若将该图视为美国,则A区可能是    工业区;若是德国,则A区可能是    (工业区)。【解析】 当地的主导工业部门从图例和注记中可以读出,应为煤铁复合体型钢铁工业。根据核心工厂区位因素的变化可以分析各地的主导区位因素。以此模式图联系实际,不难判断美、德、英、俄、乌的具体案例。【答案】 (1)钢铁 丰富的煤铁资源 广阔的市场
(2)交通(海港条件)
(3)新的资源开发 有色金属冶炼
(4)知识和技术
(5)东北部 鲁尔区 析某传统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整治措施时,可迁移运用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与整治措施知识作答,如分析区位优势时主要从原料、燃料、市场、交通等方面入手,而整治措施主要从调整工业结构、改善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考虑,注意在分析时应结合某传统工业区的具体情况分析,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2.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炼焦煤、石灰石、黏土矿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该地区附近有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区。(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采,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请填出上图中A、B、C、D所代表的工厂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是________工业。
(3)下面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与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
A.重型机械厂 B.精密仪表厂 C.造船厂 D.纯碱厂
(4)从当地农业需要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考虑,该地还将建立氮肥厂,其原料供应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该地区的工业结构,可以建立的轻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做好第(1)题。焦化厂、钢铁厂和水泥厂都需要电能,根据图的结构,可以判定A是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所需的主要燃料是焦炭,原料是铁矿,添加剂是石灰石;据图分析,B应该是焦化厂,C肯定是钢铁厂,D当然是水泥厂,它的原料主要是黏土和钢铁厂的炉渣和发电厂的粉煤灰,燃料仍是煤炭。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以从两个方面作出判断:一是从当地的资源条件看,四类资源中有三类资源与钢铁工业有关;二是从将要建立的四家工厂来看,焦化厂主要是为钢铁厂提供焦炭,水泥厂的原料来源之一是钢铁厂的废渣。故而该地主导工业部门应该是钢铁工业。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与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工业部门应是此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的A——重型机械厂。因为重型机械厂需要大量钢材作为原料,可以就近从钢铁厂获得,同时重型机械厂的产品也有一部分就近销售到矿产地。另外,这里的工厂均属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部门,而重型机械厂对环境的要求不很严格。而精密仪表厂要求有洁净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不能布局在有重度污染的工业区;造船厂需要大量钢材,应该接近钢铁厂布局,但船只不便于运输,所以造船厂需接近消费市场——沿海、沿江的港口,而根据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位于内陆,故不宜在这里建造船厂;纯碱厂一般因接近海盐产地,所以这里只能布局选项A重型机械厂。根据该地区的工业结构应属重工业区,可以建立的轻工业部门有面粉厂(周围地区盛产小麦),还可建立纺织厂(周围还是棉区)和饮料厂(有丰富的地下水)。这些工业部门既可满足市场需要,又可以平衡当地职工性别构成的社会需要。【答案】 (1)火力发电厂 焦化厂 钢铁厂 水泥厂
(2)钢铁 (3)A
(4)焦化厂回收焦炉煤气中的氨生产氮肥
(5)面粉厂、棉纺厂、饮料厂等(2009年郑州模拟)落户惠州大亚湾的中海壳牌石油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总投资约43亿美元。据此回答1~2题。
1.壳牌进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世界石油化工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 ②石油化工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 ③石油化工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扩散 ④跨国公司需要寻找最优区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有关石油化工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高新产业 ②布局宜接近消费地 ③与上、下游产品生产与开发构成产业链 ④典型的原料指向型工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 第1题壳牌进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反映了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反映了石油化工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扩散。第2题石油化工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与上、下游产品生产与开发构成产业链能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答案】 (1)B (2)C2008年初,许多在青岛的韩资企业纷纷不辞而别,一夜之间,不见踪迹,拖欠大量工人工资,引起中韩两国的重视。完成3~4题。
3.在青岛突然消失的韩国企业多属于(  )
A.资金密集型      B.技术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解析】 韩国企业面对国内劳动力价格高、中国国内劳动力廉价充足,中国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纷纷来青岛办厂,这些工厂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玩具生产等企业。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攀升、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纷纷撤退。【答案】 C4.面对劳动力的价格攀升,劳动密集型工业应该(  )
①向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中西部转移 ②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请求政府制订法律、保护该产业 ④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我国国内劳动力价格中西部较为低廉,劳动密集型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不失为明智之举。企业内部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众多工业必走道路。③④两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是不正确的。【答案】 A (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联考)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随后得到不断发展。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5~6题。
5.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了汽车工业发展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6.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国内市场广大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解析】 第5题,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是北美、乙地是欧洲;第一次汽车产业转移由欧洲转移到北美,这是由于北美的钢铁、石化等工业发展迅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6题,根据经纬度可知,丙地是世界著名的汽车生产国——日本,该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国,但由于重视科技投入,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答案】 (1)B (2)D7.
右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_________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 。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     。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解析】 该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考查亚洲有关地理知识、经纬网定位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由海陆轮廓和经纬度可知是孟加拉国,其南部是印度洋。根据南亚有关知识,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河流流向可归纳出该地区地形特点。第(2)、(3)题,调动基础知识科学阐述正确答案。第(4)题,由第(1)题的地形特征和第(2)题的气候特点及南亚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1)印度 地形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旱(干)季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则易形成旱灾。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读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链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题。
1.图中a、b、c分别代表(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21世纪教育网
2.该生态工业园区中(  )
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21世纪教育网
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
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
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
3.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  )
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
【解析】 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对事物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结合选项,仔细分析题图,选项中所涉及的电厂、化工厂和盐场中,仅通过太阳辐射能直接获取产品的只可能是盐场,故b为盐场,因此排除A、B、D选项,C选项正确。第2题,仔细读图,特别注意题图中的虚线箭头走向,发电厂所产生的工业“三废”中有一部分未得到有效利用,故A项不正确;建材厂并未利用盐场产出的废弃物,故C项不正确;化工厂的废弃物全部流失到生态工业园区之外,故D项不正确。此题正确答案应为B项,盐场制盐所产生的副产品被化工厂充分利用。第3题,考生选用排除法解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生态工业园区中建有海水淡化站和盐场,由此判断该区域只能位于海滨,故C项正确
【答案】 1.C 2.B 3.C
在西部地区大面积退耕的同时,内蒙古、新疆已开始建设西部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据此回答4~5题。
4.内蒙古应建立的名、优、特农产品基地是(  )21世纪教育网
A.优质棉花基地
B.反季节蔬菜基地
C.高糖甜菜糖料生产基地
D.烟叶生产基地
5.内蒙古、新疆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光照强 B.土地广
C.气温高 D.降水多
【解析】 第4题,内蒙古地势较高,纬度也较高,属中温带,气候温凉,温差大,适合甜菜种植,该地也是我国四大甜菜产区之一,尤其是河套平原,已成为我国著名的高糖甜菜糖料生产基地。第5题,两省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但光照强,有利于花卉生产。
【答案】 4.C 5.A
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使用。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充足的光照 B.丰沛的降水
C.肥沃的土壤 D.广阔的平原
【解析】 图示区域为我国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瓜果种植的突出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答案】 A
7.人们喜爱选购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  )
①有赖于公众的认识和积极参与 ②提高消费水平 ③实施绿色生产 ④加强国际协作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提高消费水平不属于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协作主要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措施。
【答案】 B
北京市“南北交通大动脉”地铁5号线空载试运行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并于2007年10月7日正式开通试运营,据此回答8~9题。
8.北京市“南北交通大动脉”地铁5号线运营对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最主要的作用是(  )
A.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
B.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网不合理,通达性差的问题
C.缓解京城南北交通拥堵,减轻污染
D.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行人、车辆交叉的混合状况
【解析】 地铁5号线是南北方向的交通动脉,它的运营可以缓解北京南北交通拥堵,另外还可以减轻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而B、D所述不是单纯的一条地铁线可以做到的。
【答案】 C
9.目前,世界上23个国家的50多座城市在使用新兴有轨电车,长春的有轨电车轨道都高出地面很多,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 B.保证高速运行
C.冬春季节地面多积雪 D.城市美观的需要
【解析】 长春的有轨电车轨道都高出地面很多是因为长春冬春季节地面多积雪,电车轨道比地面高一些可以保证安全。
【答案】 C
2007年10月,我国立法将“节约资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胡锦涛主席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抓好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哪类工业部门是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工业部门(  )
A.航天工业 B.计算机工业
C.传统工业 D.高分子合成工业
【解析】 航天工业、计算机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都是新兴高技术产业,它们的产出都很高。而传统工业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很高,利润却比较低。
【答案】 C
11.在现有条件下节能降耗的关键是(  )
A.关停一些耗能大的企业
B.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合理分配生产时间
【解析】 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可能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 B21世纪教育网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影响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水分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B处于南疆地区,气候干旱,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至关重要。因此,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大多近水而作,择水而居,从而使农田、村落多在河流沿岸、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分布,呈带状或点状。
【答案】 C
13.河流①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河流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河水的流量十分丰富
B.河流的落差巨大
C.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河水流量的年际变化小
【解析】 河流①为雅鲁藏布江,位于世界屋脊上,水量丰富且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而我国东南部的许多河流水量丰富,但落差小。
【答案】 B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东南部地区利用光热优势,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供应东北部工业区;我国北方冬季从南方的广东、海南等省大量调进蔬菜;山东潍坊寿光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冬季开通到北京、东北的多条“绿色通道”。
材料二
国家
进口商品
出口商品

石油、煤炭、铁矿石、木材
汽车、钢材、家用电器、高技术产品

机械、化肥、日用工业品
铜矿、棕油、橡胶、咖啡、热带水果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主要是由国内________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这种现象决定于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发展。
(2)材料二中,甲国的进口商品主要是________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___地位;乙国家的进口商品主要是________品,出口商品主要是________产品,属于________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_____地位。
(3)乙国代表的这种类型的国家,在近几年的农产品出口中,经常受到甲国代表的这种类型国家的严格限制,使农产品出口受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种变化?
【解析】 商贸联系分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国内贸易形成已逐渐活跃的物流业,从而使各地区的物品调拔和贸易流量大幅度增加,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方便生活。国际贸易受各国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平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大,从而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现明显的差异。
【答案】 (1)市场 物流 交通运输 冷藏 保鲜
(2)初级 工业制成品 发达 有利 工业制成 初级 发展中 不利
(3)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的影响 ①适应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扩大绿色产品的生产;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实现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③实行全球通行的技术标准,获得突破绿色壁垒的“通行证”,提高出口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5.读下面两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图。
材料二 美国汽车工业布局变化图。
(1)世界汽车产业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上升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产业
B.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加快了汽车产业发展
D.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有利于发展汽车产业
(2)上图中,A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________。试分析该城市成为世界著名汽车城的区位优势。
(3)过去美国汽车相关产业大量集中在A城,而现在美国汽车相关产业分散在各地,试分析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世界汽车产业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大约是1915年左右,这个时期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钢铁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产业创造了条件;而此时美国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电子信息产业也没有出现,并且汽车产业是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2)题,可从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交通、市场等方面入手,分析底特律汽车发展的条件。第(3)题,工业的集聚,便于产业协作,节省运费,但易造成资源、能源的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工业的分散可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减少环境污染,但运输成本高。
【答案】 (1)B
(2)底特律 地处五大湖附近,水陆交通方便,运费低廉;附近钢铁、机械制造业发达;附近城市众多,人口多,市场广阔。
(3)集中在A城的优势:相关产业集中,节省交通成本;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设施等;具有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紧张。 分散的优势:各零部件生产能选择最好的区位布局,降低生产成本;环境污染较少。不足: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