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第 11-~14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3 分)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下列情况中,引号中的物休可以视为质点的是( )
A.用 GPS 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B.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C.研究“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
D.研究“汽车”经过某电线杆的时间
2.(3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而的“40km”、“81km”指的是指位移
B. 如图是高速上的指示牌,上面的“120”、“100”指的是瞬时速率
C. 如图是汽车上的时速表,上面的“72”指 72 米/秒
D. 如图是导航中的信息,上面的“26 分钟”、“27 分钟”指的是时刻
3.(3 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是 a﹣t 图象 B. 如图是 s﹣t 图象
C. 如图是 s﹣t 图象 D. 如图是 v﹣t 图象
4.(3 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x﹣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
B.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4m
C.4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2m/s
D.4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
5.(3 分)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 2s 末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第 4s 末物体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第 4s 末物体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40m
D.第 2s 末和第 6s 末物体的位置相同
6.(3 分)关于加速度的定义式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 1s 内增加的速度
B.△v 与△t 的比值越大,则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
C.物体的加速度与其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
D.物休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7.(3 分)物体 A 的加速度为 3m/s
2
,物体 B 的加速度为﹣5m/s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 A 的加速度比物体 B 的加速度大
B.物体 A 的速度变化比物体 B 的速度变慢
C.物体 A 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物体 B 的速度一定在减小
8.(3 分)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的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人
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如果拍摄时每隔 2s 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 4.5m.那
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 )
A.1m/s
2
B.2m/s
2
C.3m/s
2
D.4m/s
2
9.(3 分)下列说法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不变的
C.同一地点,物休受到的重力大小与物休的质量成正比
D.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
10.(3 分)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 12N 的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0.16m;悬挂 20N 的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 0.20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为( )
A.75N/m B.100N/m C.200N/m D.250N/m
11.(3 分)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B.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C.书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微小的形变而产生的
D.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12.(3 分)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增大,其加速度一定增大
B.物体的速度减小,其加速度可能不变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其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其速度方向相同
13.(3 分)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了“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的结论
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C.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的结论
D.伽利略利用斜面进行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实验时下落的时间不便于测量
14.(3 分)一辆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以 2m/s 的速度通过 A 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t=4s 时到达 B 点,
速度变为 14m/s,不考虑汽车车身长度,则在 0~4s 内( )
A.汽车的加速度为 12m/s
2
B.汽车的位移为 32m
C.汽车平均速度为 7m/s
D.汽车经过 AB 段中点时的速度为 10m/s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计 14 分)
15.(4 分)一个质点沿直线 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的速度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为 v= t
2
(各物理量均釆用国际单位
制单位),该质点在 t=2s 时的速度大小为 m/s,在 t=2s 到 t=3s 内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 m/s
2
。
16.(4 分)一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开始计时,通过第一个 24m 所用的时间为 6s,紧接着再通过 24m
所用的时间为 4s,则汽车在 t=3s 时的速度为 m/s,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
2
。
17.(6 分)如图所示,为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 b 的挡光片 A、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两者间
距为 a 当小车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测得 AB 两挡光片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 t1 和 t2 则 t1 t2
(选填“<”“>”或“=”),A 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vA=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 。
三、实验题(12 分)
18.(12 分)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实验室提供了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
汇轮的长本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学生电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源
B.实验时应该先接通电源打点,后释放纸带运动
C.实验时应该先释放纸带运动,后接通电源打点
D.纸带上的点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小
F.要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还需要提供秒表
(2)图乙是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0s,其中 s1=
7.05cm,s2=7.68cm,s3=8.33cm,s4=8.95cm,s5=9.61cm,s6=10.26cm。
下表给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点 B、C、E、F 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写出打点计时器打下 D 点时小车速度的计算式
vD=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计算结果为 m/s。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
﹣1
) 0.737 0.801 0.928 0.994
(3)以 A 点为计时起点,在图丙坐标系中描点并作出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关系图象,并由图象计算出小车加速度
a= m/s
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在判断出小车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后,另一同学想根据推论公式△s=aT
2
直接算出加速度,请用纸带上
提供的字母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表小加速度 a= (要求尽可能充分利用测量数据减小偶然误差)。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计 32 分)
19.(8 分)雨后,屋檐还在不断滴着水滴,如图所示小红认真观察后发现,这些水滴都是在质量积累到足够大时才
由静止开始下落。她测得水滴经过高度为 h=1.4m 窗户所用时间 t
=0.2s(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g 取 10m/s
2
),试计算:屋檐到窗户上边沿的距离 H。
20.(10 分)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 s0=40m,速度均为 v0=
10m/s.某时刻,甲车刹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5m/s
2
.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1.(14 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地面 125m 时打开降落伞,开伞
后运动员以大小为 19.5m/s
2
的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 5m/s,求:(g 取 10m/s
2
)
(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
(2)离开飞机后,经多长时间到达地而。(结果保留 3 位有效数字)
2019-2020 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计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10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第 11-~14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解答】解:A、用 GPS 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时,自身大小相对大海可以忽略,可以将远洋海轮视
为质点,故 A 正确。
B、在国际大赛中,研究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时,球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计,不能看作
质点,故 B 错误;
C、研究“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时,自身大小不能忽略,不可以将“嫦娥一号”视为质点,故 C
错误;
D、研究“汽车”经过某电线杆的时间时,汽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计,所以不能看作质点。故 D 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牌上指示的是路程,故 A 错误
B、指示牌上的指示的为速度不可超过的值,是瞬时速度,故 B 正确
C、汽车速度表指示的是每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其单位为 km/h,故 C 错误
D、导航上的指示的为大约剩余时间,为时间间隔,故 D 错误。
故选:B。
3.【解答】解: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
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
AB 中:只有当纵坐标表示速度时,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中斜率不变即加速度为定值,所
以 AB 错误。
C、图象为位移时间图象,而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为 ,由表达式可知其位移时间图象
如丙图所示,故 C 正确。
D、在丁图中,只有当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时,其图象才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则 0~1s 时间内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
B、0~1s 时间内的路程为 1m,1s~3s 时间内物体静止,3s~4s 时间内物体的路程为 3m,则 4s 内通过的路程是
4m,故 B 正确;
C、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x=2m,则平均速度大小 =0.5m/s,故 C 错误;
D、3s~4s 内物体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改变,故 D 错误。
故选:B。
5.【解答】解:A、2s 末前后物体的速度都为正,速度方向没有改变,故 A 错误。
B、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知第 4s 末物体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 B 错误。
C、0﹣4s 内物体的位移为 x= =20m,则第 4s 末物体离出发点的距离为 20m,故 C 错误。
D、根据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知
2﹣6s 内物体的位移为 0,则第 2s 末和第 6s 末物体的位置相同,故 D 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 1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不是增加的速度,故 A 错误
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故 A 错误;
BC、公式 a=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所以 a 与△v、△t 不存在比例关系,只是 a
的大小可由△v、△t 算出,比值越大,加速度越大,故 B 正确,C 错误;
D、a 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故 D 错误;
故选:B。
7.【解答】解:A、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可知物体 A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 B 的加速度,故 A 错误。
B、物体 B 的加速度大,可知物体 B 的速度变化比 A 快,故 B 正确。
C、由于速度的方向未知,可知物体 A 的速度可能增加,可能减小,故 C 错误。
D、由于物体 B 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相反,物体 B 的速度不一定在减小,故 D 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汽车长度 4.5 米,在图中占三格,所以一格代表 1.5 米。有图象可以看到题目给出了连续相等时间
间隔内的位移,第一段位移有 8 格,则位移为 x1=12m。
第二段位移有 13.5 格,则位移为 x2=13.5×1.5m=20.25m
由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位移之差等于 aT
2
,得: ,T=2s
解得:a≈2m/s
2
。
故选:B。
9.【解答】解: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考虑地球的自转,重力是万有引力的分力,故 A 错
误;
B、重力大小取决于本身的质量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故同一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大小不相同,故 B 错误;
C、根据 G=mg 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故 C 正确;
D、同一地点,物体自由下落时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静止时受到的重力,与运动的状态无关。故 D 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设弹簧的原长为 l0,根据胡克定律有:F1=k(l1﹣l0),F2=k(l2﹣l0),代入数据,12=k(0.16
﹣l0),20=k(0.20﹣l0),得:k=200N/m。故 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C。
11.【解答】解:A、只有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才有弹力产生,故 A 错误;
B、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效果力,都属于弹力。故 B 正确;
C、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弹力,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它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 C 正
确;
D、弹力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的,故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一定垂直斜面向下,故 D 错误;
故选:BC。
12.【解答】解:A、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但加速度可以减小,故 A 错
误。
B、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减小,故 B 正确;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不为零,则速度一定变化,故 C 正确;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 D 错
误。
故选:BC。
13.【解答】解:A、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否定了亚里士多德“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的结论,故 A 错误;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未直接进行验证,而是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
推理,故 B 错误;
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在斜面实验的基础上的理想化推理,
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故 C 正确
D、伽利略利用斜面进行实验主要是考虑到实验时下落的时间不便于测量,巧妙地采用斜面实验把重力“冲淡”
了,故 D 正确。
故选:CD。
14.【解答】解:A、根据加速度公式可得 ,故 A 错误;
B、汽车的位移 ,故 B 正确;
C、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 C 错误;
D、汽车经过 AB 中点的速度为 ,故 D 正确。
故选:BD。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计 14 分)
15.【解答】解:t=2s 时,质点的速度为 ;
t=3s 时,质点的速度为 ;
则在 t=2s 到 t=3s 内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答:2,2.5
16.【解答】解:在 t=3s 时的速度等于前 6s 的平均速度,v3= = m/s=4m/s,
v5= = m/s=4.8m/s
由速度公式得:v5=v3+at3
解得:a=0.4m/s
2
,
故答案为:4 0.4
17.【解答】解: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以认为是小车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故小车两次同过光电门的速
度分别为:
则 A 挡光片经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vA= ;
B 挡光片经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vB= ;
此段时间小车的位移为 d,由运动学速度位移关系式得:a= ;
代入数据得:a= 。
故答案为:>; ; 。
三、实验题(12 分)
18.【解答】解:(1)考察操作细节:A、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选项 A 错误;BC、凡涉打点计时器的
操作是先通电后释放小车,故选项 B 正确选项 C 错误;D、
纸带上的点迹越密集,说明相同时间位移小,纸带运动速度越小,故选项 D 正确;F、要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不需要另外要秒表,故选项 F 错误。故选:BD
(2)由运动学公式求速度为:vD= = = =0.864m/s;
(3)按照表格先描点再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的斜率可以求出加速度为:a= = =
0.63m/s
2
;
(4)把纸带的六段分为时间为 3T 的两大段,由运动学加速度为:a= 。
故答案为:(1)BD;(2) ,0.864;(3)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0.64;(4)
四、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计 32 分)
19.【解答】解:设水滴经过窗台上边沿的速度为 v,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
h=vt+ ,
解得:v=6m/s,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v
2
=2gH,
代入数据解得:H=1.8m。
答:屋檐到窗户上边沿的距离为 1.8m。
20.【解答】解:(1)由 v=v0+at,甲车停止运动的时间 t1=2s
故甲车经过 2s 停止运动.
(2)时间 t1 内,甲车的位移 x 甲= =10m
乙车的位移 x 乙=v0t1=20 m
两车相距△x=10+40﹣20m=30 m
故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 30m.
(3)甲车停止后还需时间 t 2= =3s.
t=t1+t2=5s.
故经过 5s 两车相遇.
21.【解答】解:(1)运动员做减速运动过程中,有 v2
2
﹣v1
2
=2ah2,
将 v2=5m/s,a=﹣19.5m/s
2
,=125m 代入解得:打开伞时的速度为 v1=70m/s
在自由落体过程中,有 v1
2
=2gh1,
代入数据可以得出 h1=245m。
两个下落高度之和为 h=h1+h2=370m
(2)自由落体时间为 t1= = s=7s
匀减速过程时间为 t2= = s≈3.33s
运动的总时间为 t=t1+t2=7s+3.33s=10.3s
答:
(1)运动员离开飞机瞬间距地面的高度为 370m。
(2)离开飞机后,经 10.3s 时间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