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掌握荒漠化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掌握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荒漠化是指由于 变化和 等因素造成的土地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
。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大陆腹地,距海远,加上
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
,使土地表层易于风化。
3.由于降水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 ,使土壤失去植被保护及对水的调节作用。一、荒漠化的含义气候人类活动退化下降很彽高原 、山地 稀少4.人口的 ,人口压力增大,过渡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荒漠化使上亿人有丧失土地的危险。
2.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 。
3.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 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4.总之,荒漠化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二、荒漠化的危害迅速增长巨大沙尘暴1.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2.我国实施 体系建设工程,从而使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的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
3.荒漠化的防治,必须坚持
的方针,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三、荒漠化的防治“三北”防护林“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荒漠化的防治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结合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过度樵采2.过度放牧3.过度开垦在西北现代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为主导。但不同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不同。荒漠化的发生与防治(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P地与Q地相比,P地(双项选择)( )
A.年大风日数少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双项选择)( )
A.截留水分 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 D.改变植被类型【解析】 图中P地距离冬季风源地近,位于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P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答案】 (1)AB (2)AC荒漠化的过程与危害(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某考察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发现了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的奇观。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材料一 见下图。材料二 该地全年盛行西北风、西风,年降水量小于80 mm,蒸发量大于3 500 mm,广泛分布着平均高达200~300 m的沙山。沙区总面积中,湖泊群约占10%;面积大于1 km2的湖泊有5个,严冬也不结冰。
材料三 考察队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经测定年龄在4000年以上。同时发现沙山内部含水量较高。
材料四 经测定,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1)该地沙山是固定的还是流动的?说明判断依据。
(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地补给水的各种可能来源,并给出主要来源及其判断依据。【解析】 (1)沙山中保存完好、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是沙山具有固定性的有力证据。(2)该地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较高。根据图示地下水流向可以看出该地湖泊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进而自然得出湖泊不结冰的原因。(3)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及材料信息较易得出该地补给水的三种来源。结合材料三及图示地下水等信息较易推知主要补给水源为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答案】 (1)是固定的。
判断依据:在沙山中发现了保存完好且未曾移动的植物根管结核化石。(2)原因:有来自(深层断裂带)温度较高的地下水补给。
(3)各种可能来源:①(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②周边地表水;③本地降水。
主要来源: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相近,且与补给水水温较高相吻合,说明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本地湖泊水的理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较大,排除周边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本地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排除本地降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源)(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解析】 据图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
【答案】 1.A 2.D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新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这种存世2000多年的“绿色引水工程”是我国新疆各族人民依据当地地形构造的特点,发明的一种灌溉方式,是新疆历代农民的智慧结晶。下图为坎儿井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坎儿井的主要用途是( )
①收集雨水 ②引流地下水 ③提供生产用水 ④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 )
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②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 ③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由题意及图可知,坎儿井主要是收集地下水,提供农业灌溉用水。该地水资源不足,为发展灌溉农业,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水资源利用量。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建设人工草场,提高草场载畜量均会增加耗水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 3.B 4.A(2009年福州期末)下面为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以及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率趋势图。据此完成5~6题。5.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 ②至2000年,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③总体来看,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有上升趋势 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 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5题,对照表格数据可知,超载持续时间与年平均超载率没有相关性,故A错;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的超载面积因缺少相应资料而无得出结论,故D错。6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全球变暖使这些地区降水进一步减少,这将会明显加剧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我国草原生态退化既有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过度放牧的原因,也与气候变暖、降水少等自然因素有关,故AB不正确。
【答案】 5.B 6.D7.读中国北方沙漠化灾害危险度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分别属于何种沙漠化危险程度,并说明这两处出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天山地区主要属于非沙漠化灾害区,试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3)近年来,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多次发生沙尘暴和沙尘暴天气,简述沙尘暴产生的原因。【解析】 通过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治理与破坏相持”。虽然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仍在扩展。基于我国的国情和沙情,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总体形势仍然是很严峻的。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荒漠化与过度放牧有关;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影响,天山地区相对湿润,同时该区域盛行轮牧制度,因此沙漠化灾害较轻;沙尘暴与冷锋活动、植被覆盖率、气候干燥等因素有关。【答案】 (1)呼伦贝尔草原属于轻度危险区,锡林郭勒草原属于中度危险区。它们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由于过度放牧,植被覆盖率低,均已出现沙漠化灾害。
(2)天山地区有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空气相对湿润,降水条件稍好;天山地区采取夏季山上放牧,冬季山下放牧的轮牧形式,有利于草场的养护。
(3)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湿度低,植被恢复差;冷锋活动多。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乱砍滥伐、滥垦滥牧等,导致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恶化。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2009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解析】 注意审题,从土层的分布来看,②处颗粒较大,以砾石为主,④处以沙漠为主,③处土壤颗粒较小,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易形成天然绿洲。结合上题判断天然绿洲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那么该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流量较大,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小,故选项D正确。
【答案】 1.C 2.D
(2009年福州质检)2008年10月1日,《甘肃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件》(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枣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读图回答3~4题。
3.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用水 B.沙漠广布
C.过度放牧 D.气候干旱
4.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 )
①放弃全部耕地 ②合理调水 ③加强能源建设 ④恢复自然植被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必须要明确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尤其是人口增加、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土地的荒漠化,故3题答案选A,本题中的答案就孕育在试题的文字信息中。放弃全部耕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注重经济效益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①;加强能源建设,往往能剥离地表,加大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程度,因此排除③,因此4题答案为D。
【答案】 3.A 4.D
(2009年烟台统考)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绿遍山原自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6.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化范围扩大
【解析】 图示为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风力作用为主。B说法与其相符。随着人口的增多,上游水资源利用不当,下游河流枯竭,荒漠化范围扩大,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
【答案】 5.B 6.D
(2009年广东模拟)下图为新疆南部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7~9题。
7.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 )
①环盆地以维吾尔族人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 ②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 ③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 ④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绿洲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①热量不足 ②水源不足 ③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 ④地质灾害频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9.该省区新能源有( )
①石油 ②风能 ③太阳能 ④地热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该地区人口成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有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和环盆地有大小不同不连续的绿洲分布,环盆地有以维吾尔族和汉族为主的居民点,盆地内部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水源和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该省区是新疆,风力资源丰富,降水少,阳光充足,所以风能和太阳能两种新能源丰富,石油资源丰富但不属于新能源,地热资源不丰富。
【答案】 7.D 8.B 9.B
(2009年南京调研)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绝对变率(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读我国某地降水变率等值线的分布图(如下图),回答10~11题。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越大,降水变率越大
B.降水量越小,降水变率越大
C.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大小无关
D.降水变率与降水量大小呈正相关
11.关于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b地小
B.a地受西风影响,降水量比b地大
C.a地降水变率数值在20到30之间
D.b地降水变率数值在40到50之间
【解析】 根据新疆地区的伊犁河谷地降水较多,但降水变率较小,准噶尔盆地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多于塔里木盆地,但降水变率却小于塔里木盆地,可得降水量越小的地区降水变率越大。a地深居内陆,受盆地地形影响,降水量比b地小,降水变率在50~60之间;b地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降水变率小于20。
【答案】 10.B 11.A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于2008年7月31日发布,此次区划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为生态调节、提供产品与人居保障3类。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
生态调节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图示地区的生态调节功能为( )
A.水源涵养
B.土壤保持
C.防风固沙
D.生物多样性保护
13.图示地区的生态保护方向为( )
A.建立保护区,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
B.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C.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
D.建立自然保护区,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确定出该地区为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因而其生态调节功能为防风固沙。第13题,为了防止塔里木河流域的荒漠化发展,应退耕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A、B、D项分别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调节功能的保护方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2.C 13.C
二、综合题21世纪教育网
14.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________区。
(2)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解析】 弱水是我国的第二大内流河,它发源于祁连山,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补给,流经河西走廊,下游流入内蒙古高原的额济纳旗,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来说,它是重要的灌溉水源,它对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上游用水量过大,导致下游来水量减少,再加上下游地区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导致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针对该地区特点,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各种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该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
【答案】 (1)西北干旱半干旱
(2)有较丰富的冰雪融水补给
(3)中上游用水过度(水资源利用不当) 过度农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植被破坏)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工程措施(设置沙障等)
(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草质优良);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15.读我国各省区荒漠化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从荒漠化成因分析,荒漠类型多样,则自然过程形成属于 ,受人类活动影响造成属于 。荒漠化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 等,沙漠化的主要动力因素是 。
(2)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 ,其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近年来引起我国荒漠化面积又增加的因素是______,简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荒漠化成因有自然原因(原生荒漠)和人为原因(次生荒漠)。第(2)题,直接读图即可回答,人为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盐碱化”的土地面积增加。土壤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分,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分蒸发后,即留下盐分,也形成盐碱地。
【答案】 (1)原生荒漠 次生荒漠 风蚀 水蚀 盐碱化 风力
(2)新疆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盐碱化 自然原因:①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盐分向地表积聚;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地面积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