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课件+练习):区域地理 第二章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27 17:23:00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第一讲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
(1)特点:呈 分布, 高, 低。
西部阶梯状东部(2)概况
第一级阶梯:以 为主,平均海拔 以上,与第二级阶梯以 为界。
第二级阶梯:以 为主,海拔多在 ,局部地区低于 ,
与第三级阶梯以 为界。
第三级阶梯:以 为主,海拔多在 以下。
青藏高原4000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高原盆地1000-2000米1000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平原和丘陵500米2.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地形区如下图所示:(1)主要山脉
天山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武夷阿尔泰祁连贺兰横断喜马拉雅(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 高原、B23 高原、B22 高原、⑩ 高原。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 盆地、
? 盆地、? 盆地、? 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B27 平原、B28 平原、B29 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B30 丘陵、B31山东丘陵、B32 丘陵。
青藏内蒙古黄土云贵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四川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辽东江南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南北温差大,1月0 ℃等温线大致沿 一线分布。
(2)夏季,除 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东西干湿的差异: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
是 。
3.季风气候显著:除 地区外,习惯上
以 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青藏高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三、河流和湖泊
1.内、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雪山融水大结冰期长季节变化短黄河大结冰期珠江2.京杭运河:
自北向南贯通 五大水系,在 工程中,将作为长江水北上的输水通道。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南水北调四、中国的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 ,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平原及 ;林地多分布在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 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2.水资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低缓的丘陵地区山地400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和特征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分析如下列各表所示:
1.四大高原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与成因1.气温
2.降水
我国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1.我国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内、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差异明显,季风区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异也较大。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长江、黄河概况及开发与治理
区域自然地理的判断(2009年高考海南地理卷)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 (1)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和我国地理分区地形剖面的有关问题。从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地势较低且地面平坦,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多河流湖泊,应是我国东部的平原地区,降水丰富,因此流水作用强,主要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2)题通过上题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且河流众多,地势低平,丰水期,来水集中,不利于泄洪,容易造成洪涝灾害A项正确。(3)题黄河下游地区河湖稀少,A项不正确。云贵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1 000~2 000米,C项不正确。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海拔为-0.2~0.9米,D项不正确。该地区河湖众多,地势低平,是我国的长江中游地区,B项正确。
【答案】 (1)A (2)A (3)B
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相当部分题目是考查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提高,首先研究题干和地图,如题干中对区域的界定、地图中的图例、地图上每一种地理事物,地图是地理的高级语言,高考地图中的信息基本都是有效信息,要把这些信息转存于大脑之中;其次是研究试题题目,研究命题意图、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地图信息和头脑中基本原理的有机融合,然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形成系统、有序的认识。
1.(2009年宜昌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和局部地区地壳运动示意图。
材料二 都江堰各月降水分配表(单位:毫米)
材料三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附近发生8.0级地震,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死亡和失踪人数达8万多,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千亿元。其中从都江堰到青川一带破坏最严重。
(1)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大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2)在抗震救灾时,灾区多次爆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大了救灾的困难。请分析该地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3)说明成都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及解决措施。
(4)列举甲图所示区域中两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解析】  (1)回忆所学知识,地震多发生在断裂构造地带,而该处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2)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原因主要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气候等方面考虑,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3)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主要面临水旱灾害严重的问题,兴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如古代的都江堰水利工程。(4)回忆所学知识可知,该处九寨沟、乐山大佛等都被列为世界遗产。
【答案】 (1)该地多断裂带(多断层构造),板块挤压导致地震发生。
(2)该地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地壳活跃,断裂发育,地表物质破碎松散。
(3)旱涝灾害。兴修水利工程。
(4)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任举两例即可)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应用(2009年高考江苏地理卷)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  )
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D.内蒙古大草原
(2)下图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1)题可用排除法。8~10月穿羽绒服和防水服可排除B、D;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8~10月也不用带羽绒服;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光照强,温差大,8~10月降水偏多,所带物品符合要求。图①大熊猫反映该地为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图②远处的雪山和近处的藏羚羊都说明该地为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图③空旷的草原和摔跤活动说明该地为内蒙古草原;图④地沙丘反映该地最可能是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答案】 (1)A (2)B
如何利用经纬网快速、准确地确定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具体位置。见下图:
2.(2009年烟台统考)比较法是地理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图是我国三地多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和材料,运用比较法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图例A表示    曲线。
(2)北京与上海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不相同,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3)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假设第29届奥运会的时间不变,但地点改在拉萨。从气象条件考虑,拉萨与北京相比分别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曲线在降水多的月份数值下降,很显然为日照时数曲线。(2)影响日照时数多少的因素主要从昼长时间及天气状况考虑。(3)由图及青藏高原的地理特征知,拉萨与北京相比,降水较少,晴天多;气温不高,天气凉爽;空气清新,无污染等优点,但大气稀薄,气压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
【答案】 (1)日照时数
(2)5月份北京日照时数最多,此时北京白昼时间较长,尚未进入雨季,降水很少,晴天多,雨带位于南方地区,上海已进入雨季,阴雨天多,日照少;8月份上海日照时数最多,此时上海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北京正处于雨季,多强降水天气,日照少。
(3)降水较少,晴天多;气温不高,天气凉爽;空气清新,无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大气稀薄,气压低
(2009年太原调研)第十五届亚运会于2006年11月28日~12月15日在卡塔尔的多哈圆满举行,2010年11月11~26日广州将承担起第十六届亚运会的重任。读图,回答1~2题。
1.两地都选择了11月中下旬举办亚运会的原因是11月份两地(  )
A.降水较多,比较湿润    B.气温较适宜
C.秋高气爽 D.昼长夜短
2.多哈与广州纬度大致相当,但气候特点不同。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洋流
【解析】  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1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举办亚运会气温适宜。多哈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
【答案】 1.B 2.B
(2010年试题调研)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图中比重增长是与2005年相比得出的。读后回答3~4题。
3.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  )
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消费比重增加的均为可再生能源
C.天然气消费增幅最大
D.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4.图示煤炭比重增长的变化,说明(  )
A.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B.燃烧煤炭产生的环境污染总量减少
C.煤炭产量大幅下降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略有下降
【解析】  第3题,由图中折线可知天然气比重增加最多,增幅最大。第4题,图示煤炭比重增长为负值,即煤炭比重下降。
【答案】 3.C 4.D
(2009年东北联考)漫天飞雪,何处是家?2008年春节前夕,一场50年未遇的特大暴风雪和冻雪席卷了我国南方的许多省市地区。据此回答5~6题。
5.南方许多受灾城市都采用“撒盐化雪”的方法加速路面的冰雪溶解,其最基本的原理是:水的盐度越高就越不容易结冰。假设全球温度逐渐降低,下列海域最不容易结冰的是(  )
A.红海 B.孟加拉湾
C.台湾海峡 D.墨西哥湾
6.春节前夕,中国东部霜雪覆江南、冰凌侵绿树,而同纬度的四川盆地却油菜花盛开,不见霜冻的景象。主要原因在于(  )
A.受四周高大山地的阻挡,冷空气绕过四川盆地而直接影响东部平原地区
B.四川盆地深居我国内陆,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
C.四川盆地海拔较低,气压相对较高,多以晴朗天气为主
D.四川盆地人烟稀少,暴风雪未对人类经济活动造成损害
【解析】  红海盐度最高。主要原因在于四川盆地周边地形因素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和影响。
【答案】 5.A 6.A
7.读我国五大湖区分布图,回答问题。
(1)A、B为图中的两个湖区的代表性湖泊景观图,
A对应     湖区,B对应    湖区。
(2)东部平原湖区与青藏高原湖区的很多湖泊面积缩小,请分析其原因。
(3)东部平原湖区湖泊面积减少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云贵高原湖区气候湿润,但湖泊相对较少,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 (1)蒙新高原 东部平原
(2)东部湖区:围湖造田;泥沙淤积。青藏高原湖区:地处内陆,降水少,蒸发强;引入湖河水灌溉,全球变暖。
(3)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局地气候。
(4)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流水溶蚀作用强,地表水不易存留,渗漏作用强。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
一、选择题
(2009年山东检测)读下面两图,回答1~2题。
1.藏西诸河(西藏西部各河流)地下水资源最少的原因是(  )
A.利用量大 B.雪线上升,融雪量减少
C.降水量小 D.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2.太湖流域与洞庭湖流域相比,地下水资源较少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少 B.地下水使用量大
C.支流少 D.渗漏多
【解析】 从“地下水资源总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对比来看,藏西诸河之所以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降水量小。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地下水资源总量只约为洞庭湖流域的九分之一,主要是地下水使用率高。
【答案】 1.C 2.B21世纪教育网
(2009年石家庄质检)阅读材料,回答3~4题。
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在地势方面,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为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在地形类型方面,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种地形齐全,而且每种地形都有大面积分布,其中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最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3.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是(  )
A.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分布
B.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
C.有利于交通运输的建设
D.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4.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又使得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气候湿润的山区,因此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不会发生
B.洪涝的频繁多发,说明气候湿润给我国带来的是更多的灾难性影响
C.泥石流是影响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各地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D.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其主要原因是地壳活跃、地形崎岖、气候湿润
【解析】 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特别是山地、丘陵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特别是夏季降水集中的地区,青藏高原与西北内陆也有泥石流发生;洪涝灾害是暴雨与地形导致的,不是气候湿润导致的;干旱是影响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繁,是因为该地区地壳活跃、地形崎岖、气候湿润,特别是夏季降水集中。
【答案】 3.B 4.D
(2009年广州测试)右图是我国青海湖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气温和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5~7题。
5.1970年以来,青海湖的变化是(  )
A.面积增大、水位升高
B.面积增大、水位降低
C.面积减小、水位降低
D.面积减小、水位升高
6.引起青海湖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总量 B.年蒸发总量
C.年地表径流总量 D.年地下径流总量
7.青海湖最主要的水循环方式是(  )
A.海陆间水循环 B.内陆水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陆间和内陆水循环
【解析】 从图中可以判断,青海湖的气温有上升的趋势,从而使蒸发更加旺盛,进而导致其水位下降,湖泊面积减小,这一结果也正和图中水位下降的趋势一致。由上题的分析可知,引起青海湖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年蒸发总量。青海湖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属于内流湖,因此,主要参与内陆水循环。
【答案】 5.C 6.B 7.B
(2009年杭州质检)阅读下图中关于M地的相关信息。完成下面8~10题。
8.图中M地可能位于我国(  )
A.河北省 B.浙江省
C.广东省 D.青海省
9.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  )
①纬度情况 ②7月等温线的分布情况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④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M地气温偏低的可能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季风因素 D.洋流因素
【解析】 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7月份该地为夏季,气温高,右图中在昼较长的7、8月份降水多,在100 mm以上,可以判断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图中M地可能位于我国河北省。该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大,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是判断该地气候的主要依据。M地气温偏低,且等温线呈闭合状分布,最可能是地势高造成的。
【答案】 8.A 9.B 10.B
(2009年江西重点中学联考)2008年10月14日上午,中俄双方在黑瞎子岛(又称抚远三角洲)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黑瞎子岛西侧一半的岛屿正式归属中国。读中俄黑瞎子岛边界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乌苏里江在图中河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南流向东北 B.自东流向西
C.自西流向东 D.自东北流向西南
12.乌苏镇是我国最东端的村镇,每年最早约凌晨2时15分左右(北京时间)就可看见日出,此时我国最西端的乌恰县所在时区的区时约为(  )
A.1时15分 B.5时15分
C.22时15分 D.23时15分
13.黑瞎子岛由3个岛系93个岛屿和沙洲组成,该岛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
A.冰川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解析】 图中乌苏里江河段的流向是自西南流向东北。
我国最西端的经度大约是73°E,为东五区,北京是东八区,它们相差三个时区,即差3个小时,所以当北京时间约为2时15分时,我国最西端的乌恰县所在地区的区时约为23时15分。
黑瞎子岛是由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所以该岛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答案】 11.A 12.D 13.C
二、综合题
14.(2009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图和下表反映的是某山林地分布状况及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海拔(m)
年均温(℃)
1月均温(℃)
7月均温(℃)
年均降水量(mm)
662
8.6
-9.5
22.3
244
770
9.2
-7.321世纪教育网
22.6
326
900
8.4
-5.5
21.7
391
1 000
7.7
-8.1
20.4
580
1 2600
7.4
-6.5
19.6
624
1 480
6.2
-6.7
16.9
781
1 772
1.8
-14.1
14.1
870
(1)上图中A、B、C三地分别位于________(填写正确项的字母)。
A.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B.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C.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D.天山、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2)从上表中可知,冬季此地区________现象显著。
(3)野果林分布地区降水量较丰富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水汽主要来自________气流。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
(4)根据上表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
【答案】 (1)D (2)逆温 (3)地形影响 西风 增大
(4)温带大陆性气候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甲所示:
材料二 图乙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丙为图乙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乙图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气温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结合丙图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言之有理即可)
(3)秋冬;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干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言之有理即可)
16.(2009年盐城调研)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     坡,D表示     坡。
(2)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    ,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是:                 。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              。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简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显示甲山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
【答案】 (1)北 南
(2)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较大 面向北冰洋、大西洋的迎风坡,降雪量大
(3)甲山纬度较高,温度较低21世纪教育网
(4)地处亚欧大陆内陆腹地 受周围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
(5)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