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一、感知中国行政疆域空间跨越范围,建立粗略心理地图各省区的经纬度位置是复习的重要内容,图中区域划分的形式,大体确定各省份的经纬度位置特点,如下(简称)
①新;②新、甘、内蒙古;③新、藏;④甘、青、藏;⑤青、甘、内蒙古、宁、陕、川、渝;⑥晋、津、冀、豫、鲁、鄂、皖、苏;⑦川、渝、云、贵、桂;⑧湘、赣、浙、闽、桂、粤、港、澳;⑨内蒙古;⑩内蒙古、冀、京;?内蒙古、黑、吉、辽。
1.在图中观察中国行政疆域的“四极”,包含疆域主体部分的四条经纬线(分别为80°E、130°E、20°N、50°N)和90°E、100°E、110°E、120°E、30°N、40°N这些经纬线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然后以经纬度各跨10°组合成的方块为单位,共分成10块,组合成三大组。西部呈“屋”形的①②③④组,东南部呈“田”字形的⑤⑥⑦⑧组,东北部为大致呈梯形的⑨⑩组。
2.进一步确定各条主要经纬线穿越中国疆域的具体位置,以达到明确化。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定点法,点可以是主要经纬度的交点,也可以是经纬线与疆域边界的交点。这里需要借助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定位,包含自然和人文要素相对位置的分布,如点——山峰、城市、矿产相对位置的分布;线——山脉、河流、地理界线、交通线、人口迁移方向等分布走向;面——地形区、气候类型区、自然带、农业区、工业区等区位分布。二是经纬线穿越法。观察和识记主要经纬线穿越了哪些行政区和地形区,也包括前面提到的点、线、面等各种地理要素。
二、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与水源的关系1.自然景观东西的差异:西北地区为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为本区最重要的区域地理特征,水成为本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本区的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形成这种景观的原因是:
西北地区的轮廓呈东西狭长状,为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由于东部距离海洋相对西部较近,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强,因此降水量也较多(400毫米左右),植被为草原,由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就越来越弱,降水量就越来越少,植被就由草原变成了荒漠草原,最后变成了荒漠。
2.受干旱气候的影响,畜牧业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部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有广阔的草原,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高原位于本区东部(降水稍多些),且地势平坦,为我国最好的温带草原牧场。中西部地区的草场主要为山地牧场,如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都有草场分布。
3.受干旱气候的影响,本区的耕作业为灌溉农业,有河流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平原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如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由于有黄河水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耕作区,有“塞外江南”的美称。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的天山山麓等地区,由于有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成为西北地区的粮棉瓜果之乡。
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区域地理部分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009年广东五校联考)电力生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读2006年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发电量所占比例统计表,完成1~2题。
地区
水电
火电
核电
占全国的比重
①
1.5%
20.5%
17%
②
3.3%
11.7%
10%
③
14.2%
34.6%
12.2%
30.7%
④
35.1%
20.9%
87.8%
24.3%
⑤
29.6%
5.8%
9.9%
1.表中⑤地区为(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
2.我国核电集中在③、④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核能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C.核能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
D.能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解析】 表中⑤地区水电占29.6%,但发电量占全国比例并不高,应为西南地区。我国核电集中在华东、中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
【答案】 1.D 2.B
(辽宁省抚顺市2010届高三六校二模)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最有可能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4.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区种植的是( )
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
【解析】 第3题,甲省区主要种植对水分要求不高的小麦、棉花,农作物种植总面积不太大,最有可能是位于西北内陆的新疆;丁省区小麦种植面积占绝对优势,几乎不能种植水稻,最有可能是我国北方的河北。确定这两个省区后,可知A项正确。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甲为新疆,该省区位于西北内陆,以天山为界,北疆准噶尔盆地属于中温带,适合种植喜温凉的经济作物——甜菜。
【答案】 3.A 4.C
读我国某地区简图,回答5~7题。
21世纪教育网
5.与图中斜线所示区域的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
B.现代地壳运动活跃
C.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
D.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
6.B处7月份盛行(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7.B省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是指( )
A.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B.长江、黄河、澜沧江
C.珠江、长江、澜沧江 D.闽江、嘉陵江、雅砻江
【解析】 图示区域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山高谷深、地形坡度大、现代地壳运动活跃、夏季降水多且强度大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而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良好与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无关。B处为云贵高原南部,7月份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B省为云南省,其西北部“三江并流”景观中的“三江”自西向东依次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
【答案】 5.D 6.D 7.A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卷)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湖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8~10题。
8.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10.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城市人口剧增,城市规模扩大,工业发展,交通工具增多,消耗能源增加,释放的热量增多,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长兴岛北侧水流速度较其南侧水道缓慢,泥沙淤积作用强。边滩位于岛屿的防洪大堤外侧,建设的青草沙水库不是为了防止洪水泛滥。青草沙水库可以发挥青草和沙粒对水体的净化与过滤作用,获取优质水源。上游输沙量减少,沿海滩涂生长减缓。风暴潮频发,造成海浪侵蚀作用加大。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
【答案】 8.A 9.D 10.C
(2010年试题调研)我国的“风电三峡”
材料一 内蒙古、甘肃和江苏北部风能资源得天独厚,都可建设超过1 000万千的风电场,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堪称“风电三峡”。
材料二 来自中新网2009年10月15日的消息称,新疆风能公司五期扩建达坂风电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地一期工程也在施工过程中。9月29日,宝新能源陆丰甲湖湾清洁能源基地项目一——陆丰甲湖湾(陆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正式宣告建设完工。风能开发在华夏地“四面开花”。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酒泉风力发电场。
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往北直到连云港,连绵几百公里都是沿海、滩涂,这片滩涂可开发风能资源超过数百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风电宝地”。2008年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总量的25%,位居全国第一;2009年9月,经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核准的国电电力太仆寺旗风电场一期4.95万千瓦工程正式开工。据此回答11~14题。
11.江苏和内蒙古发展风电的共同优势是( )21世纪教育网
①风力资源丰富,不需要大量移民 ②两省区经济发达,能源供应紧张 ③不会产生任何噪声污染 ④地势平坦开阔,土地租金较低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关于各种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太阳能的能量比较小,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B.风力发电虽然不会产生大气污染,但是成本较高
C.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D.地热能的优点是成本低,但可供开发的地热能不多,且更新速度较慢
13.“虽然前景如此诱人,但是风能却并非竖起风车就能发电”其原因是( )
A.风力发电受气温影响较大
B.风能虽然蕴藏量大,但是风电属于低密度能源
C.发展风力发电需要占用大量耕地
D.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对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减少
14.有关内蒙古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南电网,输电经济合理
B.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C.振兴装备制造业,打造能源大省
D.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第11题,两省区均地势平坦开阔、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发电场所占用土地多是滩涂或戈壁荒漠,土地租金较低,没有移民负担;风力发电在某些地区会生噪声污染;江苏是经济强省,存在着能源短缺问题,但内蒙古是能源输出的省区。第12题,太阳能的能量巨大;风力发电运营成本较低;我国人均可开发水能资源少。13题,风力发电受气温影响不大;发展风力发电占用土地面积较小;目前我国能源需求量仍呈增长趋势。14题,内蒙古区位优越,紧邻东北、华北和西北电网,输电经济合理。
【答案】 11.D 12.D 13.B 14.A
(广州省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6.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丰富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干燥度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15题,结合四幅示意图分析可知,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起主导作用,所以C项正确。16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所以A项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5.C 16.A
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A.a、b B.a、c
C.b、c D.b、d
【解析】 根据图中的方位可知,a是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b是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c是我国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位于中国与俄罗斯交界处;d是我国领土的最南端——曾母暗沙。
【答案】 C
18.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 )
A.一个行政区 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解析】 图中a地位于我国新疆,b地位于黑龙江,c地位于黑龙江,d地位于海南省。
【答案】 C
(2009年山东潍坊二模)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下图所示),完成19~20题。
19.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是( )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
20.针对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技术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解析】 图示为我国局部地区,左图中的“泾河”,右图中的“赣江”,可将两图示的地理区域分别定位于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由此,图示两地区的自然条件、环境问题表现均已定位。
【答案】 19.C 20.D
二、综合题(共40分)
21.(陕西省百所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联考)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质、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回答。(13分)
(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成因来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属于 。若该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其最有可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是 、 。
(3)图中的河谷低地是当地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了保证耕地的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造一座水库,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选出最适宜的地点,并说明排除其他三地的理由。
(4)为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区域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
(5)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图中四个村落发展条件最好的是 村落,试分析说明理由。
(1)以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沉积岩 瀑布 喀斯特地貌
(3)① ④地处于山脊,没有河流发育;②地为石灰岩地区,地下可能发育溶洞与暗河;③地地势较低,不利于自流灌溉。
(4)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料,发展水果罐头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
(5)乙 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
22.(2009年北京西城抽样)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指出图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材料一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2)简述歌谣反映出该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西宁是一座具有2 1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成为西北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
(3)简要分析西宁的城市区位因素及其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材料三 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省区
年代
山东省
青海省
1 990年
8 439万
446万
2 000年
9 079万
518万
(4)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1990年至2000年人口增长率________(大、小)。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 (1)等温线的分布特点主要从走向、变化方向描述。图示区域地势向西逐渐抬升,积温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积温为≥10 ℃每日气温之和,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则积温越低。(2)“气候无常”反映西宁地区地势起伏大;“一日须携四季装”、“日愁暴雨夜愁霜”反映该地昼夜温差大;而“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该地植被的垂直变化。(3)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和交通、政治、军事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西宁(城市区位)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则主要表现在交通和旅游等方面。(4)青海省的人口增长率=518-446,446=16%,山东省则为7.5%;注意该题要求列举影响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答案】 (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原因是地势自东向西逐渐抬升。
(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3)区位因素:位于河谷、地形平坦;河流供水;政治中心;历史悠久;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发展变化: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周边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等。
(4)大 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23.(湖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三联考)根据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M山地南坡雪线________(高于或低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中N盆地绿洲边缘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3)近年来M所在省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试分析该省区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答案】 (1)高于 南坡为阳坡,温度高(或北坡为阴坡,温度低),背风坡降水少,积雪量小(或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
(2)荒漠化 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①边境线长,邻国众多,市场广阔;②与邻国资源和工农业产品互补性强(经济互补性强);③有第二亚欧大陆桥(及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连接、交通较便利(只答交通便利不给分);④少数民族与邻国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似性大;⑤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