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一、观 变 迁中西合璧
政治色彩短衣、长袍。20年代的旗袍30年代的旗袍 1949年9月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全体代表一、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
(1840—1949年)
1、表现:
(1)男子:
(2)女子:
2、服饰特征:
3、变化原因:受西方文化、革命思潮的影响,人
民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 中西结合,新旧并存。 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从1949年开始,新中国的服饰路开始形成,从前被视为身份地位象征的的西装革履和刺绣旗袍被深深埋藏了,而能穿上中山装和列宁服的才是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对象。
四个兜的中山装,
小米高粱吃得香,
几户人家一个庄,
走亲访友靠步量。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布拉基 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工装会流行呢?20世纪60、70年代的服饰在颜色和样式上呈现怎样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49—1978年)
1、表现:
2、服饰特征:
3、变化原因: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等政治色彩强烈、朴素单调新中国外交政策、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曲折发展、国家经济的困难皮尔?卡丹第一次来中国70年代末的时尚——碎花衣裳三、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
1、表现:
2、服饰特征:
3、变化原因:异彩纷呈多元吸收、彰显个性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思想解放。 近现代中国服饰的变迁简表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变化趋势: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
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中西结合
新旧并存西方文化、革命思潮的影响列宁装、布拉吉、绿军装等朴素单调,政治色彩强烈新中国外交政策、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曲折发展、国家经济的困难异彩纷呈多元吸收
彰显个性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思想解放1.国门洞开,西服东渐——鸦片战争后的近代社会
代表服饰: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旗袍
特点: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2.激情岁月,衣着朴素——20世纪的50年代至70年代
代表服饰:男装:列宁装、中山装(干部装)
女装:列宁装、布拉吉(连衣裙)
特点:衣着简朴、服饰的政治色彩强烈。
3.变革年代,风光无限——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代表服饰:服饰由最基本的“穿得暖”向“穿得好”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特点:个性化,去等级化、去政治化。小结:近现代各时期中国人代表服饰及特点二、明 特 征三、探 原 因思想政治西方经济 请从以下角度讨论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
与习俗变迁的因素有哪些?外因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工业文明、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方冲击:三、探 原 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