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溶解》课件(29张PPT)单元教材介绍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溶解》课件(29张PPT)单元教材介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9 08:4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湘版第三册第1单元教材介绍课标中的位置:
主要概念:
水时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学习内容:
有些在水里能
有些在水里难
低段学习目标:
知道……如……
事实性的概念——重在典型、简单事实的比较、判断课标中的位置:
低段 与 中段 的关系
定性 定量
比较 对比实验
现象 溶解本质典型溶解现象的建立判断检验 巩固认识拓展迁移 综合运用 单元页:
诗歌再现儿童生活经验
揭示
问题从生活中来
观察比较法
插图
煲汤 搅拌溶液 尝溶液味道,展现观察比较。 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
1.认识典型溶解现象,并据此会分辨能溶与难溶的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概念建构过程,形成观察、描述、比较、抽象等探究能力。

3.严谨细致,初步具有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建议:
活动导入
沙和盐分装在小盒子中, 盒外贴标签,先观察并描述砂和食盐的样子(形态 颜色)
明确操作顺序 静置 观察 搅拌 再观察
提示记录
活动1:食盐“藏”到哪里了
在水中“化了”,追问:“化”是怎么回事?
是消失了?还在水里吗?藏在水里的什么地方了?怎么证明?
微视频:吸管取水法
手握姿态和取水方法调整最佳
教学建议:
取水品尝味道的活动做到有序 有效 可自备小瓶盖,留存取出的水,在各自尝味道
边实验边记录,利用表格方便总结
借物观察 转化法 展现藏的过程 借助红色可视化 丰富溶解概念内涵:微粒 均匀分布 透明
活动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变化
观察 描述 胭脂红粉末的变化
无色透明水的变化
类比推理盐入水的变化
充分利用记录手册P2的表格
提问:食盐颗粒 胭脂红粉末在水中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抽取:“跑到水中各个地方”
“从看得见到看不见了”
概括:溶解的“现象级”概念
最后可以再判断解释沙在水中是否溶解 教学建议:
如果利用1课时完成教学,又把观察、记录、描述,类比推想,抽象概括尽量落实,则建议食盐、沙入水的活动导入部分由教师利用实物展台,呈现两个装水培养皿,分别观察,思考验证“藏”的问题。可请部分学生上来品尝证实。10分钟后,进入活动12.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观察 比较 分析 判断 分类。
3. 知道溶解在生活广泛应用。教学建议:
活动1 厨房里的溶解
淀粉是个判断难点 需要时间检验
食用油和醋是溶质形态的拓展,液态溶质。
最终以均匀分散、透明度
稳定程度来分析判断。
材料分发结构性
先比白糖、醋、食用油
判断清楚后,再比淀粉 味精,与溶解特征进行对比判断。
实验材料较多,一组五种实验品,配备5根搅拌棒、5个装水小烧杯,贴好标签。
材料准备细致,活动才有序教学建议:
活动2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片结合讨论交流的形式,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利用。
拓展活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趣味实验,也可是微视频形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3.自制泡泡液教学目标:
1.知道制作泡泡液的简单配方。
2.教师指导下,通过不断调试、比较,制作出能吹出很多、很大泡泡的泡泡液。
3. 不断求新、求异,乐于思考提出问题。教学建议:
活动导入:
可统一照图制作吹泡工具;选用稍粗的吸管,尖头剪刀,便于剪开吸管口。
统一吸管这个变量,将试验重点集中在泡泡液的调试,延展溶解知识的应用。
吹泡工具也可进行再造创造。教学建议:
活动:调制泡泡液

单一溶质 复合溶质
加入白糖 加入透明胶水,
都可以进行尝试
课的结尾,可以交流自己的妙招,并启发学生“在活动中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还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