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综合复习与测试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综合复习与测试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8 19:5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
《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测试(一)
第一课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语基60,作文40,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府邸(dǐ)   整饬(shāng)   放诞(dàn)  沉溺(nì)
B.剥削(xuē) 支绌(chù) 纨绔(kù) 吐蕃(bō)
C.诙谐(xié) 对峙(zhì) 媲美(pì) 伶俜(pìn)
D.茎叶 (jīnɡ) 揩拭(kāi) 校样(xiào) 嘈杂(cáo zá)
2.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做人 搭讪 鏖战 刊物 B.酒蛊 笃实 阖家 藤椅
C.油腻 影碟 调羹 抹杀 D.爱戴 花雕 翔实 孺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如今是几百年难逢的太平盛世,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无所事事,那不要怨别人,只怪自己不够努力,不够用心,不够专一。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C.在天人的问题上,西方与东方迥乎不同。西方视大自然为敌人,要“征服自然”;东方则视大自然为亲属朋友,人要与自然“合”一。
D.广州恒大队以大比分击败大阪樱花队,赢得了一场荡气回肠的胜利,终于在今年的亚冠赛场上展示出了应有的冠军风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霍金写了《时间简史》,被人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B.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C.靠增强安保力量来制止“医闹”的发生让人难以放心,因为这样的举措只保护了医生的安全,忽视了对相关医生医德的要求。
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人们若是登上寺内七层的高塔,俯瞰这渭水与终南山中间的名城,从它山川的背景上便会更清楚地看出它雄浑而沉郁的气象。
B.杜甫虽看见人民受了这么多统治者给予他们的灾害,但因为胡人的势力又膨胀了,为国家着想,他都按照个别的情况来鼓励他们、安慰他们。
C.他是那种一讲话就能给人带来震撼的作家,他的从容、大度和无拘无束,全是我很少见到过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企业员工通过共同努力,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在诗歌美的创造过程中,最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快感的,是对文字之美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巧妙地给以组合拼接
②使它们具有一种常人难以达到的丰富的表现力
③在创作实践中,则指一种美的语言以文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④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在语言运用上表现出过人的技巧
⑤这种文字之美,通常指语言表达上的精确、丰富、生动
⑥深切掌握一种语言的特质
A.⑤④①②⑥③ B.⑤③④⑥①②
C.④①⑥②⑤③ D.⑤③②④⑥①

二、语言运用(14分)
7.下面是陈毅元帅为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撰写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各抽出了部分句子并打乱了顺序,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入横线处。(6分)
上联:要打叭儿落水狗,________________,懂得进退攻守,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愧思想权威 ②一生最恨帮闲 ③临死也不宽恕 ④莫做空头文学家 ⑤岂仅文坛闯将 ⑥敢于嬉笑怒骂
8.我们在《鲁迅书信》中看到,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你选用供选落款,填入下面不同的通信情况中。(只填序号)供选落款:(4分)
A.迅上 B.师鲁迅谨订
C.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
不同的对象:
(1)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__________
(2)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__
(3)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__
(4)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__
9.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4分)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6分)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节选)
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年才32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至于“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这样的思想实在不高明,尤其是在两京收复不久,胡人势力还相当猖獗、长安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时期。
是凤翔一段的经验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还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他有时自己也深深意识到这可怜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支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儿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凤翔时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琯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清河郡公。可是房琯依然是结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再加上贺兰进明那些人的毁谤,致使他在6月里被贬为邠州刺史。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人们说他们终日结党成群,乱发议论。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刺史,曾经给杜甫许多帮助的大云经寺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走出一年前曾经经过的金光门,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门前写出这样的诗句:
天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10.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这一句子的含意?(2分)



11.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4分)




12.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3.你认为作者对“长安时期的杜甫”的描述体现了传记的哪个方面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国殇高处葬,梅庭寓此身
——追怀于右任
1949年11月29日,于右任被迫飞往台湾。飞机呼啸上天的一刹那,大陆便在于右任难以割舍的目光里,定格成一个美丽凄婉、遥不可及的背景,永远也不得亲近了。
于右任来台后婉拒了蒋介石给他准备的花园洋房,住进了一所普通公寓——“梅庭”。这是他长年避暑之地,更是避寿、避官说之地。他过寿时,成千上万的人来祝贺,他不胜其扰,过年也是。身为“监察院长”的于右任经常遭遇各种请托之人,居此亦是为避官说。今日“梅庭”是于右任在台生活唯一留存的居所。
1879年4月11日,于右任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原名伯循,一字诱人,后因有感于八国联军对中国的欺凌践踏,遂取谐音“右任”为名。“任”从“衽”字而来,“披发左衽”是受异族统治的象征,而“右衽”则暗含不愿臣服屈辱之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旦及复兴中华之意,复旦公学即复旦大学前身。1922年,他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中国很多小学、中学、大学的创立也都跟他有关系。
1906年11月13日,于右任与孙逸仙于东京会晤,加入同盟会。1907年,他在上海首创《神州日报》。1909年3月,又创《民呼日报》,因抨击时政入狱,后获释。同年8月20日再创办第三份报纸《民吁日报》,因揭发日本暴行而被查封,并再度入狱。1910年9月,愈挫愈勇的他又创《民立报》,《民立报》社是同盟会总部的联络、指挥机构,为民主革命立下汗马功劳。这些都是民国最早期的报纸,而其办报理念原则及经营管理等,“足以光照(中国)整个百年报业史”。
于右任一生写诗、词1 200多首。其内容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安危为念,极少花前月下之音,断无无病呻吟之句,诗品之高,无人企及。1945年10月,国共两党谈判,于右任设宴招待毛泽东,席间两位纵论诗词。于右任由衷赞叹说:“毛先生真乃千古奇才一代伟人啊,特别是《沁园春?雪》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真可谓神来之笔,读后直让人感奋不已!”毛泽东称赞于右任说:“当年右公所写《天净沙》结尾‘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更发人深思啊!”言毕,二人抚掌大笑。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作品之多,当代无双。求墨宝者众,他从不计较高低贵贱,对清贫之士更分文不取。其《标准草书千字文》风行一时,他也不取一文稿酬。很多人假借其大名,卖字求生,于右任特意关照副官:“不要以我‘院长’的名义去为难他们。”一代文豪林语堂曾评价说:“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
现在其书法作品飙升到天价,但历任要职50多载的于右任,生活节俭,别无长物。去世后留下的保险箱里只有一张为儿子出国读书向别人借钱的借据,果真是一介“落落乾坤大布衣”。
于右任生性豪爽,遇到借钱者,从来都是慷慨解囊,平时也好客,也接济一些比他更穷的人。仅拿公务员的薪水,所有办公费、机密费一概不受的于右任每到月末,生活便捉襟见肘,有时还要靠借贷度日。他却说:“穷,是我的光荣。”
于右任厚承中华传统文化,他常说“静能藏神,躁则消神”。其健身方法也是中华传统的“八段锦”。他每天下午练习一遍,对养生和书法都十分有益。
每当有人问及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注]。横批:如意。
1962年1月12日,预感来日无多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1月22日,于右任又怆然而记:“葬我于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山要最高者。”1月24日,于右任一气呵成写下了那首令人荡气回肠、一咏三叹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思亲思乡,声声如杜鹃啼血。两年后,于右任带着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抱憾离世,享年86岁。
遵从于右任遗愿,其安葬地设在台北最高处的观音山巅。在这里,于右任面朝西北,可以永远眺望着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而融于溪光山色间的“梅庭”,花木扶疏,正在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已然飘逝的如烟往事。
【注】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出自“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八九”代指不如意事,“一二”代指如意事。
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于右任婉拒蒋介石为他准备的花园洋房,可以看出他生性淡泊、不慕富贵,也委婉地表达了他和蒋的政见不合。
B.本文讲述于右任在多个领域的成就和贡献,同时突出其内在精神品质,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可敬可叹的长者、名士形象。
C.1962年,86岁高龄的于右任在日记中写下《望大陆》一诗,一咏三叹,其情悲切,似乎已经预感到有生之年无法回到大陆。
D.客厅的一副对联体现出于右任简单素朴的生活哲学:不因强求完美而被欲望窒息了心智。从中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参悟之深。
E.本文语言工整严谨,多处引用传主的话和其他人的评价,大致以时间为序展开,记叙了于右任从求学、为官,直到离世的饱经沧桑、成就卓然的一生。
15.于右任哪些可贵品质令人感叹?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于右任一生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于右任说:“穷,是我的光荣。”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此语的认识。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深圳某知名中学公布了2019年拟聘教师名单。35名新聘的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20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这份“豪华版”的新聘教师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发出“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原来是去深圳教书了”“本科毕业的我,看完瑟瑟发抖”之类的调侃。
某中学高三年级将以“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为话题进行辩论比赛,请你为正方或反方的一辩,写一篇辩论词。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饬”应读“chì”;C项,“俜”应读“pīng”; D项,“校”应读“jiào”。
2.B解析:B项,“蛊”应写为“盅”。
3.C解析:逐步:一步一步地,强调按步骤;逐渐:渐渐,慢慢,逐步。“界限”与“界线”都可表述“不同事物的分界”,但“界限”多用于抽象事物,“界线”多用于具体事物。遏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且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指压抑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自己的情绪,有时也指敌人或某种力量。
4. C解析:A项,为陈述句,前两个问号改为逗号,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B项,“二三十分钟”约数之间不用标点,顿号去掉。D项,省略号为句末标点,两个句号去掉。
5.D 解析:D项,语序不当、暗换主语。应改为: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通过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迎检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获得了检查团全体成员的一致好评。
6.C 解析:③句中的“后来”一词照应文段首句中的“本是”,①句中的“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与后文中的“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相应。由④句中的“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可知,第三空为④,第四空为⑤,最后一空为②。
7. 上联:③⑤ 下联:④②⑥①
8.顺序依次为:(1)B(2)D(3)A(4)C
9.读杜甫可以增强爱心 同情心 责任心。解析:补写此句,形式上要关照前面描写李白的一句,内容上应照应杜甫的品质、特点。
三、阅读理解(34分)
10.“大的变动”是指杜甫因受房琯事件的牵连被贬到华州做官一事,作者之所以说是“幸而”,是表示虽然这件事对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从此杜甫由一个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11.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生活比较闲散、无聊,为官小心谨慎,把皇上的赏赐视为无上的光荣,虽然也偶尔关注民生困顿,但总的来讲,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出现很多应时之作,缺乏充实的内容,没有以前的诗歌那样的凄苦和沉痛,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12.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为人民诗人的结论作了铺垫。
13.作者既描写了杜甫的伟大,也没有回避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局限,这体现出传记真实再现人物的本来面目的特点。如,“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再如,他离开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但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从中更能体会出杜甫走出这片狭窄天地的过程越艰难,他的转变才越显得可贵和伟大。
14.沉默寡言;勤奋刻苦,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关注国家与民族命运。
15.第④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现鲁迅学习的求真以及独有的个性。第⑨段,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以抒情的笔调,充分地表现了鲁迅在获得新知识时的兴奋与喜悦。
16.进化论学说使鲁迅认识到了社会也是变革发展的,于是他感觉到民族的危机、家庭的危机和个人的危机,而危机使他意识到人一定要自力,自强,自立,自主。正是由于这被唤起的人类的自觉意识,推动他奔向民族解放和民主运动的前沿。
四、写作(40分)
17.写作提示:路径:①道路;②门路。立意角度较多,范围很宽。可以理解为手段、方法、措施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路径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意志品质(坚强、勇敢);情感态度(乐观、进取);心理素质(谨慎,自信);技巧方法(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等等。可以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可以从国家民族集体角度谈,可以就某人某事具体谈,也可以宏观立论。可以谈选择路径、最好的路径、适合的路径、捷径、与众不同的路径、唯一的路径、独辟蹊径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