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欣赏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1、熟悉和掌握词类活用的特点。
2、邹忌运用设喻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
二、文学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2、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三、题目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题目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四、生字
谏(jiàn)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谤(bàng)讥 市朝(cháo) 间(jiàn) 期(jī)年
五、词语
(1)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19)诚:确实。知:知道。
(20)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1)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2)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6)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27)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8)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29)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0)期年:第二年,明年。
(31)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2)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六、疏通文章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七、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同“又”。)
2、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
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古:穿戴。今:衣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3、省略句
与坐谈
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邹忌)与(之)坐谈。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一字多义
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问之(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不译)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朝
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第二课时
一、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说实话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委婉地劝诫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纳谏后的结果。
二、问题探究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经历的这件闺房小事
是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妻子因为偏爱他,妾因为畏惧他,客因为有求于他,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
2、他们是如何赞扬邹忌的?语气是否一样?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对他的偏爱,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这种赞美是由衷的。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这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邹忌是怎样含蓄地劝谏齐威王,以达到“战胜于朝廷”的?
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由一件闺房小事中发现自己受蒙蔽乐乐,这样可以首先博得国君的同情。由此事提醒大王您受到的蒙蔽要比臣更严重。由己事喻国事,委婉含蓄,齐王自然愉快地接受了。
4、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收到什么效果?
答:王曰:“善。”;
下令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其效果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5、邹忌讽齐王纳谏,最终取得了巨大成效——“战胜于朝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战胜于朝廷”?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用军事行动就能使敌国畏服。
6、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答: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其优势在于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7、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答: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三问:妻、妾、友 ;
三答:同中有异;
妻—偏爱,真心流露;
妾—讨好,有些勉强;
客--礼貌、尊重,有点客气,有点应逢迎
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中赏——下赏;
三时: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总之,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三、中心思想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四、写作特色
1、巧设比喻,以小喻大。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入情入理。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全文只有300多字,情节完整,对人物刻画讲究,如齐王在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上。
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如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后来进谏时,却只作概括叙述。
4、语言生动幽默。如邹忌的三问,内容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内容也相同,但感彩却不大一样。
五、人物形象
邹忌形象: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齐威王:虚心纳谏,知错能改,赏罚分明,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六、板书设计
缘起 三问
三答
邹忌进谏 内容:三比
结果 三赏
三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44张PPT)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战国策》
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
文学常识
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题目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题目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生字
谏(jiàn)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镜
谤( bàng )讥 市朝( cháo ) 间(jiàn) 期(jī)年
词语
(1)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词语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词语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19)诚:确实。知:知道。
(20)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1)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之内。方:方圆。
(22)宫妇左右:指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词语
(23)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4)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厉害。
(25)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26)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君王的过失)。谤讥,公开议论指责,没有贬义。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词语
(27)闻寡人之耳者:传到我耳朵里,闻,使……听到。
(28)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29)时时而间进:时时,有时,不时,有时候。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谏。 进谏:进言劝谏。
(30)期年:第二年,明年。
(31)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32)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是表示尊重齐国。
(3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疏通课文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疏通课文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疏通课文
译文: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疏通课文
原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疏通课文
译文: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疏通课文
原文: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疏通课文
译文: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文言知识
通假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有,同“又”。 )
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7、王之蔽甚矣(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对君主、尊长、朋友等)委婉地规劝,讽谏。今:诽谤,嘲讽)
窥镜而自视(古:照,看。今:偷看)
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地点,处所)
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指责。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谤讥于市朝 (谤,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诽谤。讥,古:谏;今:讽刺)
臣之妻私臣 (古:偏爱。今:自私)
文言知识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国君身边的近臣。今:方位名词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莫,古:没有谁;没有什么。今:不,不要)
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长,原文指身高;今:改正)
明日徐公来 (古:第二天。今: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朝服衣冠 (古:穿戴。今:衣服)
文言知识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文言知识
倒装句
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与城北徐公”后置,正常语序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文言知识
省略句
与坐谈
省略主语“邹忌”和介词“与”的宾语“之”(代客人),
(邹忌)与(之)坐谈。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文言知识
一字多义:
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
问之 (代词,他)
吾妻之美我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文言知识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臣之妻私臣(的)
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
数月之后(不译)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文言知识
朝
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廷)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
文言知识
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
文言知识
于
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文言知识
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认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
课文分析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说实话不易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委婉地劝诫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部分(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纳谏后的结果。
探究问题
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经历的这件闺房小事。
是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妻子因为偏爱他,妾因为畏惧他,客因为有求于他,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
探究问题
2、他们是如何赞扬邹忌的?语气是否一样?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对他的偏爱,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这种赞美是由衷的。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这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探究问题
3、邹忌是怎样含蓄地劝谏齐威王,以达到“战胜于朝廷”的?
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由一件闺房小事中发现自己受蒙蔽乐乐,这样可以首先博得国君的同情。由此事提醒大王您受到的蒙蔽要比臣更严重。由己事喻国事,委婉含蓄,齐王自然愉快地接受了。
探究问题
4、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说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 收到什么效果?
王曰:“善。”;
下令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其效果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探究问题
5、邹忌讽齐王纳谏,最终取得了巨大成效——“战胜于朝廷”。用你 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战胜于朝廷”?
6、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用军事行动就能使敌国畏服。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其优势在于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探究问题
7、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妻—偏爱,真心流露;
妾—讨好,有些勉强;
客--礼貌、尊重,有点客气,有点应逢迎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上赏——中赏——下赏;
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总之,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友 ;三答:同中有异;
三比:
三赏:
三时:
中心思想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我们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写作特色
1、巧设比喻,以小喻大。以生活小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娓娓道来,入情入理。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全文只有300多字,情节完整,对人物刻画讲究,如齐王在文中只两个动作,贤君形象却跃然纸上。
3、叙事简洁,剪裁巧妙。如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后来进谏时,却只作概括叙述。
4、语言生动幽默。如邹忌的三问,内容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内容也相同,但感彩却不大一样。
人物形象
邹忌形象:
齐威王:
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虚心纳谏,知错能改,赏罚分明,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板书设计
缘起 三问
三答
邹忌进谏 内容:三比
结果 三赏
三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