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1)地理: 第三单元 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必修1)地理: 第三单元 第3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9-29 22:35:00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完成1~2题。
1.该版面景观是(  )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
C.长白山天池 D.黄山
2.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解析】 本题组以桂林山水景观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态及成因。从人民币版面景观可以判断为广西桂林山水,属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峰林景观,主要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作用而成。
【答案】 1.B 2.B
2008年3月,中外联合科考队考察了著名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联系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科学家对乐业天坑群考察后认为,这是一座“天坑博物馆”,该天坑的成因是(  )
A.流水的侵蚀和溶蚀 B.风蚀
C.陨石撞击 D.火山喷发
4.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
【解析】 乐业天坑群位于广西,是一种地下漏斗,是流水侵蚀和化学溶蚀形成的。第5题中A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B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冰川谷,C是流水侵蚀形成的V形谷,D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峰林。
【答案】 3.A 4.D
二、综合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读明朝于谦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材料二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
(1)诗中所述岩石是    岩,按成因属于    岩,这种岩石中可否找到化石?    。
(2)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是    ,描述这种岩石的用途:         。
(3)材料二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三地中,在________地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石灰 沉积 可以
(2)大理石 建筑材料等
(3)盆地 等高线数值由四周向中间减少,海拔四周高,中间低
(4)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5)A 那里有可溶性的石灰岩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峰林、石芽、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洼地、溶蚀谷地;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答案】 1.A 2.D 3.B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描述的是(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
5.桂林山水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白云岩
6.桂林山水是十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大约3.25亿年前,桂林所在的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B.桂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而湿润,尤以4~7月降水较多
C.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多地下暗河等
D.漓江谷地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解析】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山水的形成和发育还与气候、生物、水文等有关。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答案】 4.D 5.B 6.D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在2007年唯一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项目,其面积占中国整个喀斯特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地。据此回答7~9题。
7.“中国南方喀斯特”形成的自然条件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寒冷干燥的气候
C.岩浆岩广布 D.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8.“中国南方喀斯特”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 B.沙丘
C.峰林 D.,风蚀蘑菇
9.
右图为该地区特殊的景观——天生桥,其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喀斯特地貌不仅需石灰岩广布,而且还需高温多雨的气候。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该区常见地貌是峰林。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或淀积作用而形成,天生桥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的结果。
【答案】 7.A 8.C 9.C
读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如果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  )
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
C.柏树林 D.天然草坡
11.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原因之一是(  )
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恢复
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
【解析】 土壤中CO2浓度越高,酸性就越强,对岩石的溶蚀能力就越强。读图可知,人工草坡的不同深度,CO2浓度都最高。石灰岩广布的应是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如果没有植被保护的话,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终使表面的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西南地区是我国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这是由于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破碎,制约了交通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0.B 11.B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图回答12~13题。
12.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图上的景观 B.乙图上的景观
C.丙图上的景观 D.丁图上的景观
13.对乙图上雄伟壮丽的景观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B.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
D.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解析】 读景观图可知,甲为长江三峡,乙为珠穆朗玛峰,丙为桂林山水,丁为壶口瀑布。其中桂林山水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珠穆朗玛峰应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隆起而成,其雄伟壮丽的景观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而成,故10题,A、C错误,D说法不全面。
【答案】 12.C 13.B
二、综合题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2)根据左图,试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
(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第(1)题,从右图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亚热带,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3)题,根据左图中的经纬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岩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其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岩石等方面来回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2)喀斯特地貌。
(3)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大家庭。据介绍“中国南方喀斯特”面积占整个中国喀斯特面积的55%,并主要分布在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地,总面积达14.6万公顷。
(1)云贵高原虽然处在湿润区,但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原因。
(2)我国北方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为什么不如南方地区明显?
(3)云贵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这个地区地形崎岖,多地下暗河、地下漏斗和落水洞,试分析这种地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其影响。云贵高原地区地表水缺乏可联系喀斯特地貌的影响加以分析。我国北方地区虽然有的地区也有大面积石灰岩分布,但其他条件如气温、降水、生物等不如南方,故喀斯特地貌不明显。
【答案】 (1)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容易流失。
(2)北方气温较南方低,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且水的酸性不如南方强。
(3)有利影响:①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形态各导,可作为旅游资源,又可作为疗养地;②地下水资源丰富,可合理开发利用喀斯特地貌区的地下水资源,解决工农业生产用水问题;③合理开发地下水能资源,可筑坝开发地下水电;④开发矿产资源,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膏和铝土、铅、锌、汞等,地下溶洞还是富集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场所;⑤溶洞还可作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也可作为温室用做育苗或居住等。
不利影响:喀斯特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喀斯特地貌区还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现象的发生。
课件22张PPT。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究竟是如何造化出如此美景的?【学习目标】 1.了解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2.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1.认识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3)形成2.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成因
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类型称为什么?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①②是什么类型?它们是什么作用形成的?
(3)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里?要点(1)[分析说明] 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石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和淀积作用,即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
要点(2)[读图分析] 石钟乳 石笋 淀积作用
要点(3)[综合归纳] 云南、贵州、广西(2009年山东模拟)2007年6月27日,第3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同意将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和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申遗成功,使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的世界遗产项目总数达到34个,这也是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据此回答(1)~(2)题。(1)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
(2)上图中与下图景观照片相对应的部分是(  )
A.1 B.2
C.3 D.4【解析】 第(1)题,6是石钟乳,7是石笋,它们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第(2)题,下图为后坪天坑,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多形成于2部位。
【答案】 (1)C (2)B 读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
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⑦    ,⑧    。
(2)从A→B→C的过程反应了    地貌的形成过程,促使这个过程发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峰林 溶蚀洼地 孤峰 落水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2)喀斯特 喀斯特作用
(3)①岩石条件:桂林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②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③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④地表水、地下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⑤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1.喀斯特地貌的代表性形态及其成因
2.以桂林“山水”的成因来理解陆地各圈层的整体性3.喀斯特地貌的开发利用
(1)开发利用价值高,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①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喀斯特矿水和温泉还有医疗作用。
②水能丰富的地下河段,可以筑坝发电。
③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发喀斯特地区丰富的矿床。
④有些溶洞可做为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⑤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2)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喀斯特地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因此,喀斯特地貌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持当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以开发利用。1.可溶性岩石只有碳酸盐类岩石,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如石灰岩、白云岩)、硫酸盐类和卤盐类三类。但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在碳酸盐类,尤其是石灰岩分布区。
2.喀斯特地貌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时只有利的方面,没有弊的方面,喀斯特地貌的开发利用即有利,又有弊。(1)利:开发利用价值高,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①云贵高原地区的喀斯特洼地、盆地和平原,当地称为“坝子”,坝子土层比较深厚,可作为农业基地。
②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暗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喀斯特矿水和温泉具有医疗作用。
③喀斯特地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其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可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④有些溶洞可做为地下厂址和地下仓库。
⑤某些洞穴可作为地下水库,用于发电和灌溉;也可在水能丰富的河段筑坝发电。
⑥可以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2)弊:①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②喀斯特地区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石漠化现象的发生。
③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因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
因此,喀斯特地貌区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持当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加以开发利用。课时作业
点击进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