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资料,复习补习资料(巩固练习):44【提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全章复习与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资料,复习补习资料(巩固练习):44【提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全章复习与巩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2-09 11: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总结几种常见非金属(碳、硅、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理解浓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 掌握氯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 学会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4. 掌握氯气、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知识网络】
1、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3.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4.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5.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有1~2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
  ①氯气  ②液氯  ③新制氯水  ④氯气的酒精溶液  ⑤盐酸  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①②③   B.①②③⑥   C.③⑥   D.③④⑥
2.(2019 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考)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制备出超高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所以二氧化硅属于酸性氧化物
B.将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以得到硅酸
C.因为高温时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3.检验溶液中的离子,实验步骤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含有Cl-离子。   B.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加入HCl后产生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变成红色,证明一定含有SO32—离子。   D.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32—离子。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氯气与烧碱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B.氯气与KOH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C.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HCl+Ag+==H++AgCl↓   D.Na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Cl―+Ag+==AgCl↓
5.SO2和Cl2都具有漂白作用,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此时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6.下列现象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是(  ) 。
A.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使之褪色。
B.SO2通入酸性 KMnO4溶液中使之褪色。
C.SO2通入溴水中使之褪色。
D.SO2通入饱和 H2S 溶液中析出浅黄色沉淀。
7.证明某白色固体中含有Cl-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A.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溶于水后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溶于水后,先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B.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在H2O2+Cl2=2HCl+O2反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转移2NA个电子
9.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硅常用以下反应来实现:   (1)Si (粗)+3HClSiHCl3+H2?(2)SiHCl3+H2Si (纯)+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两个反应中的H2均作为还原剂   C.两个反应都要在耐腐蚀的容器中进行   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10.能将Na2SiO3、CaCO3、SiO2三种白色粉末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水     B.氢氟酸     C.稀盐酸     D.烧碱溶液 11.可用于鉴别浓硝酸和浓硫酸的试剂是(  )。   A.铜片     B.氧化铜     C.铝条     D.酚酞试液
12.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光化学烟雾; ⑤臭氧空洞 ;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大脖子病 ;⑨水华 ;⑩沙漠化。   A、②⑨    B、⑦⑧    C、⑥⑦⑧    D、②⑤⑦ 13.下列对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可用它来干燥氢气   B.浓硫酸不活泼,可用铁铝容器存放   C.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D.浓硫酸与蔗糖混合的实验中,表现了脱水性与强氧化性 14.(2019 浙江杭州月考)将51.2 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0.8 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2 mol/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溶液,其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已知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 )。
A.0.8 mol B.0.6 mol C.0.2 mol D.1.0 mol
1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SO2通入B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16.(2019 湖南省衡阳一中期中考)某溶液中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4。要使溶液中的Cl―、Br―、I―的物质的量之比变为4∶3∶2,则通入Cl2的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1 B.2∶1 C.1∶4 D.1∶2
17.把含有某一种氯化物杂质的氯化镁粉末95mg溶于水后,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300mg,则该氯化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氯化铝     C.氯化钾    D.氯化钙 二、填空题 1.在某NaOH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向其中逐滴加入新制的饱和氯水,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褪色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2.将下列天然硅酸盐的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1)石棉 CaMg3Si4O12________。
(2)绿柱石 Be3Al2Si6O18________。
(3)白云母 K2A16Si6H4O24________。
(4)翡翠 NaAlSi2O6________。
3.如图所示物质的转化关系中,A是一种固体单质,E是一种白色沉淀。据图填写:(已知Si+2NaOH+H2O==Na2SiO3+2H2↑)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目前B是制________的主要原料。
(2)B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A和a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C和过量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新制氯水、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均含H+和HClO分子。
2.B
【解析】A项,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故A错误;B项,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可以得到硅酸,故B正确;C项,比较酸性强弱,应在溶液中进行,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主要是利用盐的稳定性,故C错误;D项,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能够被氢氟酸腐蚀,故D错误。
3.C
【解析】(A)加AgNO3出现白色沉淀,不一定含有Cl-,也可能有SO42—、SO32—等。(B)加入HNO3酸化的Ba(NO3)2,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肯定为BaSO4。但不能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离子,因为SO42—离子的来源可能是原溶液中有的,也可能是SO32-被硝酸氧化生成的。(D)加入BaCl2出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SO42—、SO32-、Ag+等。
4.C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A、B中NaOH、KOH、NaCl、NaClO都是可溶的强电解质,都以离子形式表示,所以A、B都是正确的;C中盐酸中HCl完全电离,要以Cl―形式表示,C错误;D中AgNO3、NaCl、NaNO3都是可溶的强电解质,AgCl是难溶于水的沉淀,所以D正确。提示:离子方程式需要正确表达各物质的形态。 5.D
【解析】本题涉及SO2和Cl2的化学性质,两者均具有漂白作用,但若混合会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生成两种没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6.D
【解析】A体现SO2的漂白性,B、C均体现SO2的还原性。
7.AD
【解析】本题考查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室中检验离子的存在,一般要先配制成溶液;并且要充分考虑各种离子的干扰。与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Cl―、CO32―等,所以应加入稀硝酸排除CO32―等离子的干扰,因此A正确,B、C错误;D中操作可排除溶液中CO32―、SO42―、SO32―对其的的干扰,所以D正确。 8.D
9.B 10.C 11.A
12.B 13.D 14.A
【解析】用终态分析法容易看出只有两种元素的价态有变化。Cu→Cu(NO3)2,Cu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每个Cu原子失2个电子;HNO3→NaNO2,N元素由+5价降低为+3价,每个N原子得2个电子。51.2 g Cu的物质的量为:n (Cu)=51.2 g÷64 g/mol=0.8 mol,共失电子0.8 rnol×2=1.6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知2n (Cu)=2n (NaNO2),故产物中NaNO2的物质的量为1.6 mol/2=0.8 mol。
15.B? 16.C
【解析】离子的还原性:I―>Br―>Cl―,由于反应中I―有剩余,则Br―没有被氧化,通入氯气只发生Cl2+2I―=2Cl―+I2,设溶液中Cl―、Br―、I―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x mol、3x mol、4x mol,由反应后离子物质的量关系可知反应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x mol、3x mol、2x mol,则Cl―的物质的量增加2x mol,I―的物质的量减少2x mol,则通入氯气x mol,则通入Cl2物质的量与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4x=1∶4,即为1∶4,故选:C。
17.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计算。MgCl2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   MgCl2+2AgNO3==Mg(NO3)2+2AgCl↓若95 mg全部是MgCl2,则生的m (AgCl)=287mg;而实际生成300mg AgCl,说明含有的氯化物杂质在转变为MCl2时,其摩尔质量小于95g·mol―1。只有AlCl3符合,所以应选择B。 二、填空题
1.(1)①氯水中HCl和HClO中和了NaOH  ②氯水中HClO将酚酞氧化了  (2)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若溶液再次呈现红色,说明是原因①,不是原因②;若溶液不再呈现红色,说明是原因②,不是原因①。 【解析】使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的红色褪去,必然有两个原因:其一是NaOH没有了,使溶液不呈碱性了;其二是酚酞试液没有了。氯水中的物质,恰好具有这两方面的性质。饱和氯水中存在HCl和HClO,由于它们都可中和NaOH,可能导致溶液红色褪去;也可能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变质而导致溶液红色褪去。前者加NaOH溶液后,溶液红色会再现,后者加NaOH溶液后,溶液红色不会再现。
2.(1)CaO·3MgO·4SiO2 (2)3BeO·Al2O3·6SiO2 (3)K2O·3Al2O3·6SiO2·2H2O
(4)Na2O·Al2O3·4SiO2
【解析】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一般顺序为:较活泼金属氧化物→较不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水 。
3.(1)SiO2;光导纤维 (2)SiO2+2OH-==SiO32-+H2O
(3)Si+2OH-+H2O==SiO32-+2H2↑ (4)SiO32-+2H+==H2SiO3↓
【解析】跟过量盐酸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E可能是硅酸,则C为可溶性硅酸盐;已知可溶性硅酸盐能通过SiO2和强碱溶液反应制得,而E(H2SiO3)加热分解,可得SiO2和H2O,因此B为SiO2,D为H2O,a为一种强碱,A应为硅(Si),A(Si)与a(一种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的F为H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