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植树》
姓名:
肖月妮
工作单位:
温江区金马学校
学科年级:
三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结合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过程
1.复习2.谈话引入,设置情景3.探究-合作-交流4.实践应用,拓展延伸5.总结
三、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270÷3= 40÷2=
720÷9= 900÷3=
30÷3= 80÷4=
我们现在复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开火车,其余生判断。
生: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板书)
3个10÷3=1个10(板书)
复习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为后面新知做回顾。
二:谈话引入:
这些特殊的日子你知道吗?(出示节日:6月1日,5月1日,9月10日,3月12日)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现在有几个班的同学去参加植树活动。
生:儿童节
劳动节
教师节
植树节
学生认真倾听,看一看,说一说。
(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进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合作—交流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抛出问题“一共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平均每个班多少棵树苗?”
观察,发现数学信息:
①一共有36棵树苗
②有3个班
抽生完整的说一说问题。
(意图: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探究“平均每个班多少棵树苗?”这个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写一写画一画,再结合小棒摆一摆,之后和小组交流。
出示教具小棒,学生说一说,老师摆一摆并板书。
小结:通过植树活动,你能说一说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吗?比较36÷3和30÷3,你能说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吗?
三(1)班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引入点子图
明确问题,列出算式。
生:36÷3=
独立思考算法,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算法。
生1:12×3=36,所以36÷3=12
生2:12+12+12=36,所以36÷3=12
生3:30÷3=10,6÷3=2,10+2=12,生演示分小棒。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生: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独立思考,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
生:48÷4=12(组)
先算:40÷4=10
再算:8÷4=2
10+2=12
独立思考圈一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践应用, 拓展延伸 算一算:30÷3=
33÷3=
36÷3=
39÷3=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意图: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么计算?
生: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生: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意图: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
四、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平均每个班多少棵树苗? 可以分成几组?
36÷3=12(棵) 48÷4=12(组)
答:平均每个班12棵树苗。 答:可以分成12组。
想:先算:30÷3=10(棵) 想:先算:40÷4=10(组)
再算:6÷3=2(棵) 再算:8÷4=2(组)
10+2=12(棵) 10+2=12(组)
教学反思:
复习过程与新知结合。
摆小棒过程较乱,分小棒过程重复,应生直接用老师教具分。摆小棒的过程应再深入,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选择合适的时机出示课题:36÷3与48÷4作比较后。
算一算找规律的过程中,描述不是特别清晰,生应继续多写几个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
上课时老师激情不够,应通过语调变化来调动课堂,带给学生积极性。
缺乏教学机制,对教材教参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引导、调动学生,让学生觉得数学生活化、有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