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三(5)班 乜蕾
教学内容: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74~77页。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并周长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卷尺、图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卷尺、线、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模型
1、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一年一度的森林秋季运动会又快要开始了,动物们都很积极的开始运动了,你看小蚂蚁早晨一出门就在一片树叶上跑了一周。同学们仔细观察,小蚂蚁跑过的路线是哪些?(课件演示过程)
引导学生回答得出:小蚂蚁是沿着树叶的边缘爬行了一周。
这时候七星瓢虫也绕另一片叶子跑了一周。(课件演示过程)
提问:如果它们以同样的速度绕各自的树叶跑一周,谁先回到起点?为什么?
2、引入“周长”,提示课题。
引导学生回答:小蚂蚁先回到起点,因为它跑的一周路线短,七星瓢虫跑的一周路线长。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数学新朋友——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利用了低年级儿童好动的年龄特点,喜欢动画的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初步感知边线、一周、周长等知识点)
二、个人探究 ,认识周长
1、出示各种图片,学生观察。
这些图片都认识吗?它们的边线是哪儿?周长在哪里?
2、指出图形的周长。
先抽生演示指图形的周长,老师引导明确从起点出发走一周回到起点。
3、找一找,摸一摸,然后汇报。
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并用手来摸一摸它的边线,然后画出它的周长。
4、变式练习,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谈话:我们找了这么多图形的周长,是不是所有图形都有周长呢?
(出示“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和“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否标对了”两道题)
5、可以画出周长的图形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画出周长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
5、理解周长的含义。
你认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抽生试说
看书上描述的概念同时板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置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1、小组为单位测量周长,并做好记录。
2、汇报方法及结果。引导发现方法的多样性。
3、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视频播放线绳绕法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刚才没测出圆周长的同学再次测量。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完成、汇报、讲解。
1、小企鹅要去散步了,妈妈说你们一个绕着红色边缘走一周,一个绕着部分边缘走。哥哥抢先选择了绿色部分。它认为自己选的短,同学们觉得呢?(出示课件)
2、同学们你能求出下面这个图形的周长吗?学生自己完成,交流算法时,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演示平移法。
3、小红去上学有下面两条路可以走,但是她不知道走哪一条才近一些,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给她指条近路么?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外作业
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姓 名
头 围
腰 围
胸 围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学以致用,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自己评价,体验成功的价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边线一周的长度
叫做它们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