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84页至8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
法,体验用正负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解用这样的数表示温度的实际意义,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通过在温度计上标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活动,体会
零上温度、零摄氏度、零下温度在温度计上的位置与顺序关系,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
3、会用带“-”的数表示零下温度,并能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教学准备
课件、温度计实物
五、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由学生猜测是什么音乐。
2、教师谈话引出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直接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温度计
(1)课件出示教材84页的地图,教师播报天气预报,学生在表格中记录温度。
(单位:摄氏度)
北京
漠河
西安
台北
拉萨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2)提问:这些温度是怎么得来的?(引出温度计)
(3)介绍温度计。
①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温度计上都有什么。
②突出0℃。
③教师提及相反意义的量,介绍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学生在教材84页的温度计上标出这些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通过仔细观察温度计,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认识温度计,我给学生充分地思考、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2、温度的读写
(1)师:我们学会了在温度计上标出这些温度,而我们刚刚也在表格中用文字的方法记录了这些温度,老师感觉太麻烦,你们知道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温度吗?
(2)引入正号、负号。介绍温度的写法与读法。
(3)小结:我们通常用正数表示零上的温度,用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正号可以省略,也可以不读。
3、练习温度的读写。
(1)争当小小播音员。课件再次出示84页的地图及天气预报。指名学生读出这些温度。
(2)课件出示一些其它温度,学生集体读出温度。
(3)我会写。课件出示三个温度,指名三名学生上黑板写出,其余学生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4、温度的比较。
(1)小小表演家,感知温度的高低。
①课件出示漠河零下17℃和台北零上17℃的温度表,学生用表情或动作演示出两种情况下的状态。
②提问:这两个17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③小结:从温度计上看,水银柱越高温度越高,水银柱越低呢?(温度越低)
(2)比较零上温度。
①课件出示北京、台北的最高气温5℃和24℃。问:就气温而言,你愿意去北京旅游还是去台北旅游?为什么?
②小结零上温度比较方法。
(3)比较零下温度。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4页的“填一填,说一说”。
②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零下温度与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一样吗?
③小结零下温度的比较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通过读一读、写一写、比一比,会读写温度、会零下温度的比较,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笑笑从北京-5℃飞到哈尔滨-20℃,是应该增加衣服还是减少衣服?
2、拓展视野:课件展示哈尔滨的冰雪节。
3、完成教材85页的第2题。
①指名学生读出各城市的气温。
②学生独立完成四小题,并指名回答。
4、游戏:温度猜猜猜。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写温度,另外一人猜温度。写温度的人用“高了或低了”来提示,直到另一人猜对为止。
(设计意图:这几个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生活性、实用性、层次性、趣味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学生总结汇报后,教师揭示正数、负数的意义,并提出: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起于疑,又终于疑。”当学生总结汇报后,我提出关于负数,你还想知道什么?独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为后继的学习打下伏笔。)
(五)家庭作业
完成教材85页第3题: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并想想为什么同一天,不同城市的温度差别这么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调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看电视、上网查询、看报纸等等,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
六、板书设计
温 度
零上温度 +5℃或5℃
分界点 0℃
零下温度 -2℃